最新录用

最新录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抗性适合度代价分析
周向荣, 江定心
,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40129
摘要:
以室内筛选的白纹伊蚊抗性品系RR为研究对象,敏感品系SS为对照,采用种群生命表比较法研究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产生抗性后的适合度代价变化。结果表明,敏感品系种群净增长率(R0)、世代平均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种群加倍时间(D)分别为41.13、11.77 d、0.32 d−1、1.38 d−1、2.17 d;抗性种群分别为26.48、14.27 d、0.23 d−1、1.26 d−1、3.01d。抗性品系白纹伊蚊较敏感品系的种群加倍时间长,表明其繁殖速度减慢。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均为100%,两者无显著差异;一龄幼虫发育至蛹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66±0.17 d和11.31±0.17 d;蛹的平均羽化时间分别为2.15±0.04 d和2.90±0.03 d;雌蚊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0.03±1.60 d和21.83±1.12 d,均存在显著差异。抗性白纹伊蚊幼虫期和蛹期发育时间延长,成蚊寿命缩短,表明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产生抗性后存在一定适合度代价。
橘小实蝇四种泛神经元表达基因的鉴定和分析
刘佳莹, 张杰, 王齐, 吴少英, 王桂荣, 刘伟
,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40158
摘要:
害虫中枢神经功能研究是开发精准行为调控技术的基础。尽管基于遗传操作的神经标记技术在这一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针对以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为代表的非模式昆虫,此类技术仍相对匮乏。本研究旨在鉴定橘小实蝇的四种泛神经元表达基因,为构建橘小实蝇神经标记体系奠定基础。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橘小实蝇的泛神经元表达基因的基因组结构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验证了其全长序列及外周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通过参考果蝇的四种泛神经元表达基因,在橘小实蝇中鉴定出四种同源基因,即BdornSybBdorSyt1BdorelavBdorBrp;这四种基因的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9337 bp(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26884 bp(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1341 bp(1个外显子)和49692 bp(14个外显子、13个内含子),BdornSybBdorSyt1Bdorelav的结构域在近缘物种中高度保守;PCR克隆结果表明,这四种基因的CDS序列长度均在500 bp以上,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相符;进化以及基因组结构分析显示四种基因在双翅目昆虫中高度保守;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四种基因在橘小实蝇外周感觉器官均有表达,其中BdornSybBdorSyt1BdorBrp在主要嗅觉器官——触角和下颚须中表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在橘小实蝇中鉴定了四种泛神经元表达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未来构建橘小实蝇的泛神经元标记体系提供了基础。
同域分布的红原鸡和中华鹧鸪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及其重叠性分析
吴冠糆, 曾庆羚, 丁一硕, 许誉馨, 饶晓东
,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40073
摘要:
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采用样线法和卫星跟踪技术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获取红原鸡(Gallus gallus jabouillei)和中华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的分布位点105个和79个。结合12个环境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对两个物种的栖息地进行适宜性预测和重叠性分析。结果如下:(1)两个物种的适宜栖息地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红原鸡的适宜栖息地位于保护区西北部和中部,以落叶阔叶林和灌丛林为主;中华鹧鸪的适宜栖息地位于保护区北部,以草地为主。二者的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633.18 hm2和337.31 hm2,分别占保护区面积的48.61%和25.89%;(2)红原鸡和中华鹧鸪的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其D值和I值分别为0.421和0.711,适宜栖息地重叠面积为41.31 hm2,分别占红原鸡和中华鹧鸪适宜栖息地面积的17.64%和17.22%;(3)对红原鸡栖息地分布影响程度最大的变量是距巡护道距离,红原鸡偏好选择距离巡护道较近的落叶阔叶林和灌丛;而影响中华鹧鸪栖息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距水源距离是影响两个物种栖息地分布的第二大主要因素,红原鸡和中华鹧鸪分别偏好选择距水源距离400 m和500~1 000 m范围内活动。本研究揭示了同域分布的红原鸡和中华鹧鸪空间生态位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热带雉类的种间竞争及其共存机制。
橡胶树白粉病菌效应蛋白CSEP00565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刘丽娟, 刘玉涵, 方雨萧, 单佳馨, 左明浩, 缪卫国, 李潇
,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143
摘要: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我国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白粉病菌(Erysiphe quercicola)侵染引起的白粉病是危害橡胶树最严重的病害。大多数植物病原菌通过分泌效应蛋白并干扰植物免疫系统,以促进侵染和定殖,但目前效应蛋白在橡胶树白粉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较少,限制了抗病育种及相关防控工作的开展。橡胶树白粉菌基因编码24个较高保守性的候选效应蛋白,在其他多个白粉菌中有同源,可能这类蛋白是白粉菌致病所需的。为了从中鉴定到致病关键的毒性因子,本研究选取了2个保守蛋白进行功能分析。通过在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上的异源表达发现仅有候选效应蛋白CSEP00565抑制疫霉INF1诱导的植物过敏性坏死,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表达CSEP00565能够抑制真菌几丁质和细菌flg22诱导的胼胝质积累,结果表明CSEP00565具有抑制植物免疫的功能。进一步对编码CSEP00565基因沉默后,白粉菌对橡胶树叶片的侵染能力显著下降。CSEP00565基因表达水平在病菌侵染的吸器形成阶段(接种后24 h)显著升高,且该蛋白编码基因的信号肽具有引导蛋白分泌的活性。相关研究表明效应蛋白CSEP00565是促进白粉病菌在橡胶树上侵染的关键毒性因子,促进了对该病菌和橡胶树互作机理的了解。
海南水稻产业发展瓶颈及解决路径
张鸾娟, 焦斌, 吕宝乾, 孙强, 卢辉, 唐继洪, 张起恺, 占军平
,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40111
摘要:
海南水稻产业作为海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拥有优质的热带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光温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海南水稻产业的种植面积、产量、水稻品种及品牌建设等现状,发现目前海南水稻生产中存在成本高、单产低、无溢价等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海南水稻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推进智能化机械化种植以降低成本、依托科技创新提升单产、实施绿色生产模式以提高稻米品质和效益、以及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通过综合应用这些策略,旨在提高海南水稻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促进海南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热带作物研究
木薯RXam2的原核蛋白表达及抗病功能分析
唐璐芝, 吴竞远, 陈元来, 朱彬彬, 赵惠萍
,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40147
摘要:
为挖掘木薯(Manihot esculenta)抗病基因,本研究克隆了一个特异性免疫受体相关基因Resistance to XamMeRXam2),对其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区域为3 561 bp,蛋白大小约为132.847 k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分析发现,在病原菌侵染下MeRXam2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24 h表达量达到最大,这表明MeRXam2参与到木薯抗病反应中。此外,通过同源重组构建MeRXam2-pET32a蛋白表达载体,进行蛋白的诱导及测定,并且通过对木薯叶片组织进行外源喷施MeRXam2蛋白后,研究结果发现,其细菌数明显低于对照株系,该蛋白能减缓细菌的侵染,该研究为木薯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候选蛋白。
闽产龙眼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研究
林水花, 黄小艺, 杨彬君, 张玲玲, 李丝红, 黄幼霞
,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40116
摘要:
为探究龙眼花的挥发性成分及其香气组成,研究龙眼花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采用GC-MS检测技术分析龙眼花的挥发性成分,并对成分进行香气分析。同时,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检测龙眼花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从龙眼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9个成分,约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2.2%,发现4个关键香气化合物,3个潜在香气化合物和1个修饰性香气化合物。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龙眼花不同溶剂提取液均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水、甲醇和乙醇提取液具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较弱。本研究显示,龙眼花在药品、化妆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