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区-论文模板—采编平台—https://hnnx.cbpt.cnki.net/
《热带生物学报》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2025)
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
#张 三1 ,李 四2 ,*王 小二1
(1.海南大学 生命科学与药学院/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橡胶研究所,海南 儋州 571737)
摘要:摘要一般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2)用什么具体方法或技术进行了什么研究;(3)研究取得了哪些结果;(4)研究有何创新点及价值。
关键词:选用3~8个
中图分类号:1~2个 文献标志码:A
引言:在引言中,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应特别强调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是如何考虑、设计研究的。
1 稿件编排要求
1.1 论文层次体例 论文修改稿层次体例为:中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所属部门、单位地址、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作者简介、基金项目(首页下注)、正文(按1 2 3 1.1 1.2 1.3 1.1.1 1.1.2 1.1.3…………) 、致谢、参考文献、英文摘要。
1.2 字体字号
中文文题:2黑;姓名:小4号仿宋;单位:小5号宋体
摘要、关键词、文献标志码、中图分类号:标题小5黑,正文小5宋
一级标题:小4黑;正文:5宋
二级标题:5黑;正文:5宋
三级标题:5楷加粗;正文:5宋
表题:小5黑;内文:小5宋;表注:小5宋
图题:小5宋;图注:小5宋
致谢:标题小5黑,正文小5宋
参考文献:标题小4黑,正文小5宋。
1.3 排版格式
版面为A4
上边空:20 mm 下边空:20 mm 左边距:20 mm 右边距:20 mm
附加说明:(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2)作者姓名(楷体四号居中),不同单位需在作者名字后上标序号,不同作者间用逗号隔开。例:张三1,李四2。作者单位填写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不同单位用分号“;”分隔,其余数据以空格分隔。整个文字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置于作者姓名下方居中。(3)摘要(约300字)是文章主要观点的浓缩,必须简洁明了,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不宜出现评论性的语言,如“本文(文章)和作者认为……”“我们觉得(认为)……”等。
2 正文内容
说明:一般情况下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上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写作时应注意区别哪些是已知的(前人已有),哪些是作者首次提出来的,哪些是经过作者改进的,须交代清楚。
2.1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主要指对材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以及材料的选取和处理等事项的阐述。方法主要指对实验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等事项的阐述。材料和方法的阐述必须具体,真实。如果是采用前人的,只需注明出处;如果是改进前人的,则要交代改进之处;如果是自己提出的,则应详细说明,必要时可用示意图、方框图或照片图等配合表述。由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必须接受检验,介绍清楚这些内容,目的在于使别人能够重复操作。
写作要点: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的名称、来源、性质、数量、选取方法和处理方法,实验目的,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型号、名称、量测范围和精度等),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等。
2.2 结果与分析 此部分是论文的价值所在,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它包括给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给出实验结果时应尽量避免把所有数据和盘托出,而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合适的表达形式如插图或表格等。在整理数据时,不能只选取符合自己预料的,而随意舍去与自己料想不符或相反的数据。有些结果异常,尽管无法解释,也不要轻易舍去,可以加以说明;只有找到确凿证据足以说明它们确属错误之后才能剔除。结果分析时,必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认真、仔细地推敲结果,既要肯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再现性,又要进行误差分析,并与理论结果做比较(相反,如果论题产生的是理论结果,则应由试验结果来验证),说明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不能空泛议论。要压缩或删除那些众所周知的一般性道理的叙述,省略那些不必要的中间步骤或推导过程,突出精华部分。此外,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或执行方法方面的某些不足或错误,也应说明,以供读者借鉴。
写作要点:以绘图和(或)列表(必要时)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再现性和普遍性,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说明结果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2.3 讨 论 对结果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阐述结果的意义,说明与前人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继续阐发作者自己的见解。
写作要点:解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说明成果的意义,指出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异同,讨论尚未定论之处和相反的结果,提出研究的方向和问题;分析不符合预见的现象和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等。最主要的是突出新发现、新发明,说明研究结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
2.4 结 论 结论又称结束语、结语。它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它又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结论与引言相呼应,同摘要一样,其作用是便于读者阅读和为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结论不是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研究结果更深入一步的认识,是从正文部分的全部内容出发,并涉及引言的部分内容,经过判断、归纳、推理等过程,将研究结果升华成新的总观点。
写作要点:(1)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2)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对于某一篇论文的“结论”,上述要点(1)是必需的,而(2)和(3)视论文的具体内容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果不可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结论段的格式安排可作如下考虑:如果结论段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如(1)(2)(3)等,每条成一段,包括几句话或1句话;如果结论段内容较少,可以不分条写,整个为一段,几句话。结论里应包括必要的数据,但主要是用文字表达,一般不再用插图和表格。
2.5 致 谢 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曾经给予论文的选题、构思或撰写以指导或建议,对考察或实验过程中作出某种贡献的人员,或给予过技术、信息、物质或经费帮助的单位、团体或个人致以谢意。
2.6 参考文献
2.6.1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3)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2.6.2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期 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 籍: [序号]作者.书号(版次,第1版不标注)[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论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报 纸: [序号]作者. 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科技报表: 著者.题名[R].单位所在地:单位,出版年.
标 准: 标准制定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者:出版地,年
专 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EB/OL].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说明: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M—专著,C—论文集,J—期刊,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②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BD—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③ 载体类型标识: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
附加说明: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并将序码置于方括号内,视具体情况把序码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作为组成部分就不用写成角标。参考文献项目应完整,内容应准确,各个项目的次序和著录符号应符合规定。论文中参考文献表置于“致谢”段之后,“附录”段之前。
3 脚 注
在首页页脚,在正文下方空一格划十字线
3.1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字样
采用小五号黑体缩进2字排版,后加冒号,冒号后面内容为小五号宋体。
例如: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3.2 作者简介内容
(1) 用小五号宋体排版;
(2) 按“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历,研究方向,E-mail”排序。
(3) 如有2个或2个以上作者,则分行排列。例如:
#第一作者:张三(1992-),男,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E-mail:
*通信作者:李四(1972-),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海洋药物。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