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11卷  第2期

2020-02ml 目录
2020, 11(2): 1-2.
摘要:
研究报告
芋螺毒素Lv68的一步氧化及其对乙酰胆碱受体的阻断活性
李丞, 张雨, 罗安, 鞠双, 符影, 罗素兰
2020, 11(2): 125-13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01
摘要:
本研究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芋螺毒素Lv68线性肽,研究并优化了其主要异构体的一步氧化折叠条件,并通过电压膜片钳技术对主异构体产物进行了多种乙酰胆碱受体亚型(α3β4,α6β4,α4β2,α9α10,α1β1γδα1β1δε nAChRs)的活性测试,旨在为以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为靶点的先导药物分子的发现奠定基础,同时为该类其他芋螺毒素的氧化折叠方法、生物活性研究以及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芋螺毒素Lv68的一步法氧化折叠最优条件为反应体系组成为0.1 mol·L−1 Tris-HCl...
Flag-ALD融合载体构建及蛋白表达
曹欣, 唐燕琼, 李宏, 马香, 刘柱
2020, 11(2): 132-137, 15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02
摘要: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是感染鱼类的最常见致病菌之一,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中丙氨酸脱氢酶(alanine dehydrogenase,ALD,EC 1.4.1.1)的调控功能,笔者通过分子克隆获得 Flag-ALD 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该蛋白。即以维氏气单胞菌C4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获得N端带有Flag标签的ald基因,将带有标签的目的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ACYCDuet连接,并将重组质粒pACYCDuet-Flag-ald 转化到大肠杆...
盐胁迫下拟南芥SCAMP基因克隆和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白雪杨, 陈秀珍, 黄天帆, 江行玉, 周扬
2020, 11(2): 138-14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03
摘要:
为探究分泌载体膜蛋白(Secretory carrier membrane protein, SCAMP)的功能,采用PCR方法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克隆到5个SCAMP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5个SCAMP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拟南芥SCAMP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30.1~33.2 kDa,等电点为6.60~9.18,属于不稳定性疏水蛋白,二级蛋白结构中主要包含4种构象:α–螺旋(Alpha helix, Hh)、无规则卷曲(Randon coil, ...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MCP和鮰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ompN1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
张转丹, 肖正泮, 武新丽, 孙艳, 罗应, 吴昊, 韦双双, 裴业春, 王大勇
2020, 11(2): 145-15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04
摘要:
目前在针对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疫苗研究中,主要是将神经坏死病毒某些蛋白作为抗原进行注射免疫,但是传统的注射免疫并不能有效地激发黏膜免疫。笔者将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衣壳蛋白(MCP)与鮰爱德华氏菌的跨粘膜蛋白ompN1融合表达,拟制备能够抵抗神经坏死病毒的粘膜疫苗;利用从NCBI GenBank库里获得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外壳蛋白MCP和鮰爱德华氏菌的外膜蛋白ompN1的基因序列,将两者进行序列优化与全基因合成,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载体:MCP-ompN1 pET28a和MCP pET28a和ompN1 ...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分析
肖珂, 周双清, 许云, 吴文嫱, 夏薇, 张荣萍, 黄东益, 黄小龙
2020, 11(2): 156-16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05
摘要(951) HTML全文 (437) PDF 545KB(101) [施引文献] (11)
摘要:
为了探究海南海绵共附生放线菌资源的多样性及潜在的药用价值,采用 4 种分离培养基分离海南文昌海域海绵的共附生放线菌,利用 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的放线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从4种海绵中共获得50株放线菌,所分离菌株归属于5 个亚目、6个科和 7 个属,包括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红球菌属、糖多孢菌、栖白蚁菌属、分枝杆菌属和Krasilnikoviella属,其中Krasilnikoviella为首次从海绵中分离得到,4株海洋放线菌为潜...
大羽藓形态学性状及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秦鑫婷, 杨琳, 许琼玉, 胡旭, 王新广, 张莉娜
2020, 11(2): 163-169, 17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06
摘要:
为探究传统中药大羽藓的形态学特征及挥发性化学成分,以海南黎母山的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 (Dozy et Molk.) Dozy et Molk.)为研究材料,对其形态性状进行了描述,比较了该种与4个近缘种或变种的形态差异,并采用石油醚快速溶剂萃取技术结合GC-MS法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萃取和化学成分分析。共鉴定出31种挥发性成分,占总组分的91.1%,主要成分类型包括酯类(25.48%),萜类(22.64%),酮类(20.64%)及甾醇类(10.61%);主要成分为丁酸...
木薯MeNOSIP与MeRbohD蛋白的互作验证及其对外源激素的响应
赵锐, 樊若晨, 丁凯旋, 唐枝娟, 王红刚, 黄思源, 蒋凌雁, 陈银华, 耿梦婷
2020, 11(2): 170-17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07
摘要:
为了解木薯(Manihot esculenta)MeRbohD在抗病途径中的功能,笔者在获得MeRbohD候选互作蛋白MeNOSIP(nitric oxide synthase-interacting protein,一氧化氮合酶互作蛋白)的基础上,通过RT-PCR克隆获得MeNOSIP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eNOSIP的CDs序列全长918 bp,编码含305个氨基酸的多肽,属于不稳定的亲水类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MeNOSIP在细胞膜上表达。采用酵母杂交验证发现,...
木薯ERF转录因子调控的靶基因筛选与表达分析
宋娜, 张刘宁颖, 曹敏, 郭文雅, 洪雨慧, 吴金山, 陈银华, 于晓惠
2020, 11(2): 177-18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08
摘要:
为解析乙烯响应因子(ERF,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在木薯(Manihot esculent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通路,本研究从木薯全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启动子区含有GCC-box顺式作用元件的基因204个,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这些基因进行染色体位置分布分析、病原菌侵染下表达模式分析以及启动子结构预测,部分候选基因的qRT-PCR结果表明:Manes.02G189600Manes.03G039700Manes.06G002000Manes.09G063700...
荔枝‘妃子笑’AP2同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门佳丽, 李芳, 孙进华, 许云
2020, 11(2): 190-19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09
摘要:
根据笔者课题组荔枝基因组数据库,从‘妃子笑’荔枝中克隆了1个AP2同源基因LcANT,其cDNA全长2 087 bp,编码695个氨基酸,含有2个保守的AP2/EREBP结构域。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LcANT含有7个内含子,亚细胞定位预测于细胞核,LcANT蛋白为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多为无规则卷曲。通过BLAST比对发现,LcANT与许多植物的ANT转录因子具有高度同源性,与开心果相似度最高,高达82%。利用q−PCR,对LcANT在‘妃子笑’荔枝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在春梢、秋梢和...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中性海藻糖酶NTH1基因敲除和功能分析
梁峻玮, 曾凡云, 漆艳香, 彭军, 张欣, 谢培兰, 谢艺贤
2020, 11(2): 200-209, 21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10
摘要:
为了研究中性海藻糖酶在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37)致病和耐受不良环境中的作用,笔者构建了中性海藻糖酶编码基因敲除突变体Δnth1,并对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生物学特性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开展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Δnth1菌落生长缓慢、孢子萌发率下降,对巴西蕉苗致病力明显减弱,但产孢量没有显著差异,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EC50=6.07 mg·L−1)也无明显变化。由此推断NTH1基因参与调控香蕉枯萎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生长,参与细胞壁合成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应答,不参与FO...
60Co-γ和电子束辐照对紫薇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夏溪
2020, 11(2): 210-21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11
摘要:
使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和电子束辐照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干种子,观察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情况,以确定适合紫薇的辐照类型和剂量。结果表明:在辐照剂量范围内2种辐照的种子发芽率均出现先促进后抑制的现象,成苗率随辐照剂量增加显著降低;60Co-γ辐照对幼苗株高有先抑制后促进的现象,电子束辐照对幼苗株高有抑制现象;2种辐照对幼苗分枝长和分枝数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辐照剂量增加显著降低;60Co-γ辐照对幼苗地径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电子束辐照产生的变异较大;2种辐照对幼苗生长...
转录调节因子VrhR负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致病力
张钰, 林茂娟, 李婷, 李春霞, 陈银华, 陶均
2020, 11(2): 217-222, 23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12
摘要:
以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转录调节因子VrhR,VrhA和VrhB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敲除和致病性分析确定它们在Xcc与宿主互作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VrhR只含有HTH(helix-turn-helix)结构域;在基因组上vrhR位于其他2个lysR类转录调节因子(vrhAvrhB)之间,但转录方向相反。vrhR突变会提高Xcc的致病能力,但vrhAvrhB突变对病原菌的致病能力没有影响。同时, vrhRvr...
橡胶树丛枝病的组织结构观察及分子发生机理
贺延恒, 车海彦, 曹学仁
2020, 11(2): 223-23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13
摘要:
运用组织结构解剖学方法研究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丛枝病,对比丛枝病橡胶树与健康橡胶树的组织结构差异。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μmina HiSeq 2000对丛枝病橡胶树和健康橡胶树进行转录组测序。石蜡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以健康橡胶枝茎做为对照,丛枝病橡胶枝茎形成层明显变薄,周皮部份占树皮比例明显变小,次生木质部导管变细,初生韧皮纤维外侧没有石细胞存在;丛枝病橡胶叶片栅栏组织较健康叶片变薄,海绵组织较健康叶片变厚。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以健康...
吊罗山低地森林不同地形土壤的呼吸变化
崔乙斌, 廖立国, 赵俊福, 谭正洪
2020, 11(2): 231-23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14
摘要:
以地处热带北缘的吊罗山低地森林为研究区,选择在景观结构上具有显著差异的3种地形(分别为平地、坡地和洼地)为研究对象,利用LGR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及土壤气体通量监测系统,测定吊罗山热带低地森林不同地形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湿度,研究不同森林地形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差异,并探讨土壤呼吸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平地和坡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出“雨季高、旱季低”的动态变化,雨季6~8月出现排放峰值;洼地则出现“雨季低、旱季高”的动态变化,进入旱季土壤呼吸速率升高,3~5月出现排放峰值,雨...
技术方法
信号芋螺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陈婉姨, 李新佳, 罗素兰, 长孙东亭
2020, 11(2): 238-244, 25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0.015
摘要:
高质量的基因组DNA的获取是芋螺毒素基因克隆及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笔者采用4种方法提取信号芋螺(Conus litteratus)的不同组织器官的DNA,并综合比较了各组DNA的浓度和纯度、DNA片段的大小和完整性。结果表明,由改良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纯度和浓度较好;4种组织器官中,腹足纯度较高,是更合适的提取组织;肝胰脏和毒管获取的DNA产率最高,但片段完整性差,污染严重;PCR反应获得了跟预期大小一致的特异扩增产物。因此,信号芋螺基因组DNA的提取最佳方法为改良的DNA快速...
乳酸乳球菌电击转化方法的优化
刘亚欣, 王宇, 杨诺, 郭桂英, 李迁, 曾纪锋, 郑继平
2020, 11(2): 245-25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16
摘要(9461) HTML全文 (474) PDF 845KB(184) [施引文献] (3)
摘要:
乳酸菌NICE系统是食品级表达系统,本实验以该系统的表达载体pNZ8148和宿主菌NZ9000为研究对象,对电击转化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2.5%甘氨酸,收集OD600值为0.3的细胞、用配方I[(洗涤液I:蔗糖0.5 mol·L−1+甘油10%;洗涤液II:蔗糖0.5 mol·L−1+甘油10%+EDTA50 mmol·L−1)]洗涤细胞,再转入0.2 μg质粒,利用2.5 kV电压和0.2 cm电击杯进行电击转化,恢复培养1.5 h后转化效率最高,达1.6×108 CFU·...
文献综述
浮萍植物的应用价值及综合开发利用
赵新勇, 王友霜, 王健康, 丁成伟, 胡婷婷, 吴玉玲, 李思梦, 赵轶鹏
2020, 11(2): 251-25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2.017
摘要(859) HTML全文 (1628) PDF 523KB(117) [施引文献] (6)
摘要:
浮萍科植物生长速度快,富含生物蛋白质和淀粉,具有较高的氮磷、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吸附转移能力。浮萍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及能源植物,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前人对浮萍在农业生产上尤其是与水稻共生互作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因此,笔者综述了浮萍在植物修复、饲料加工、能源生产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和应用前景,为更全面地开发浮萍植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