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7卷  第4期

研究报告
鰤鱼诺卡氏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的建立与组织病理学研究
夏立群, 汪美, 赖杰彬, 陈锐敏, 徐亮, 鲁义善
2016, 7(4): 409-41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01
摘要:
鱼类诺卡氏菌病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省份不断蔓延,对水产行业造成巨大影响,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危害约20种海、淡水养殖鱼类。本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腹腔接种不同稀释度的强毒株鰤鱼诺卡氏菌ZJ0503,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原菌分离鉴定、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半数致死剂量(LD50)统计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初步建立了鰤鱼诺卡氏菌-斑马鱼模型。研究发现攻毒后斑马鱼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鰤鱼诺卡氏菌ZJ0503对斑马鱼的LD50为3.39×106CFU·尾,斑马鱼感染后,肾脏、肝脏、胰脏、鳃、皮肤和肌肉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斑马鱼是鰤鱼诺卡氏菌良好的动物感染模型,该动物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诺卡氏菌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
海上吊养和循环水养殖的马氏珠母贝软体部矿物元素含量比较
李乐, 郑兴, 宋仲辉, 顾志峰, 王爱民
2016, 7(4): 417-42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02
摘要:
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海上吊笼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的马氏珠母贝软体部鲜肉含水量,用湿法消解软体部干肉后,分别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其钙(Ca)、镁(Mg)、锌(Zn)、铁(Fe)、铬(Cr)元素含量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其硒(Se)、铜(Cu)、锰(Mn)、镍(Ni)、钒(V)、钼(Mo)、镉(Cd)、钴(Co)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相同养殖时间不同养殖模式下,马氏珠母贝鲜贝肉水分含量及13种元素含量除了元素钴(Co)和硒(Se)外,其他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元素Mg,Ca,Zn,Fe,Cr,Cu的含量高于海上吊笼养殖模式,而元素Mn,Cd,Mo,V,Ni的含量则低于海上吊笼养殖模式;元素Co和Se在2种养殖模式下无明显差异。
九孔鲍5个家系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傅学丽, 刘加慧, 刘建勇
2016, 7(4): 422-42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03
摘要: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九孔鲍第5代选育核心家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得到258个片段,其中184个是多态片段,占总带数的71.32%。各家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78.43%~97.06%,0.214 3~0.265 3。家系间的Nei’s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90 8~0.998 6,0.001 4~0.009 2。AMOVA分析结果表明:39.3%变异来源于家系间,60.7%变异来自家系内。家系间两两配对的φST值介于0.030 6~0.039 2之间,各家系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P>0.001)。
农杆菌介导的木薯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廖华兰, 黎秀琼, 李可, 李伯凌, 熊茜, 苏童, 李春霞, 陈银华, 罗丽娟
2016, 7(4): 427-43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04
摘要:
以木薯腋芽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2,4-D和picloram摸索诱导体细胞胚及FEC的最佳激素条件;利用优化的再生体系,以木薯脆性胚性愈伤组织(FEC)为受体,对农杆菌侵染FEC的侵染浓度、侵染时间以及侵染后潮霉素抗性筛选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 mg·L-1的picloram能较快诱导出体细胞胚及FEC;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0.4并侵染30 min为FEC转化效率及植株再生率的最佳条件;共培养后,通过逐渐增加潮霉素筛选浓度(0,5,8,15 mg·L-1)能更有效地提高植株的再生率。
玉米重组近交系的高质分析
吴金山, 李瑞杰, 马晶, 赵庆杰, 高豪杰, 王亚沉
2016, 7(4): 435-43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05
摘要:
本研究以自交系掖478、丹340及其衍生的345个F3:4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对该群体穗长(EL)、穗粗(ED)、穗行数(KRE)、行粒数(KRN)、干籽重(DSW)、百粒重(100-GW)等6个重要穗部性状进行方差、相关性分析,正态性检测。结果表明:除100-GW外,其他各性状在345个家系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F3:4家系的6个主要穗部性状均表现出数量遗传特点,其平均值接近双亲平均值,有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家系,是一个适合遗传作图的理想群体。
文心兰南茜种花发育进程与分期
石乐松, 孙慧, 田晓岩, 吴繁花, 蔡秀清, 庄玉粉, 刘进平
2016, 7(4): 440-443,44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06
摘要:
根据花的各部分形态特征变化,对文心兰南茜种(Oncidium Gower Ramsey)‘黄金2号’花发育进程进行了观测。在此基础上,对文心兰南茜种花发育及衰老过程中花的形态大小及生长时间和质量(鲜质量和干质量)进行了测定。文心兰南茜种花发育进程可分为花苞期、绽口期、半开放期、盛开前期、盛开期、衰老初期、衰老期和脱落干枯期8个阶段。文心兰南茜种切花从花苞期到脱落干枯期,时间约16~29 d,其中最佳观赏期(从半开期至始衰期持续的天数)为4~8 d。文心兰南茜种切花发育过程中,各部位鲜干质量均呈现在盛开期之前增加、之后下降的趋势。
台农一号芒果果实体积的非离体测定及果实体积与风味品质的关系
李世军, 王茗, 袁孟玲, 周开兵
2016, 7(4): 444-44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07
摘要:
为了探索非离体、便捷、准确的芒果果实体积测定方法,笔者通过测定台农一号芒果果实实际体积(V实际)、纵径(a)和相互垂直方向上的最大横径(b,c),经过矫正法和线性回归法推导出果实体积(V)估算公式,并利用公式分析台农一号芒果果实体积与其主要营养、风味品质等指标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矫正法和线性回归法推导的体积公式分别为:V=0.51 abcV=0.494 5 abc+2.506(r2=0.989 8),都能够较准确地估算台农一号芒果果实体积。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知,果实体积与可食率和糖酸比呈线性正相关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V=0.619 1+0.000 559 abcr2=0.2056)和y=13.328 1+0.034 7xr2=0.179 5),与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的线性回归关系都不显著。由此可见,台农一号芒果果实体积越大,则其可食率和糖酸比越高,风味品质越佳。
隶属函数法对5种菜用甘薯耐寒性的评价
张小贝, 朱国鹏, 南文卓, 占雷雷, 滕少梅
2016, 7(4): 450-45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08
摘要:
为探讨菜用甘薯低温伤害机理并评价菜用甘薯品种耐寒性,以5种菜用甘薯苗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实验,以25℃为对照,研究在15℃,5℃低温胁迫下其叶片中生理生化的变化,然后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品种间耐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5种菜用甘薯叶片中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细胞伤害指标升高;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不同品种间各指标大小及变化差异较大。由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5种菜用甘薯耐寒性强弱顺序为:15℃低温胁迫下,莆薯53>海南本地品种>徐菜薯1号>徐紫菜薯8号>广薯菜2号;5℃低温胁迫下,莆薯53>海南本地品种>徐紫菜薯8号>徐菜薯1号>广薯菜2号。
不同柱花草绿肥种质氮含量的差异比较
郇恒福, 文稀, 刘国道, 黄冬芬, 白昌军, 虞道耿
2016, 7(4): 457-465,49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09
摘要:
笔者对134份柱花草绿肥种质的氮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34份柱花草绿肥种质的氮含量在2%以上的有35份,占全部种质的26.1%,含量在1.5%~2.0%的种质有98份,占全部种质的73.1%,这些种质的氮含量均达到2级水平,仅有1份种质的氮含量在1.5%以下,为3级水平。
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黄山凌子, 李国平
2016, 7(4): 466-47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10
摘要:
以1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1)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分组(正常组、糖尿病组、姜黄素组),每组10只,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结果表明:与糖尿病组比较,姜黄素具有显著降低血糖的作用,增加肝脏肝糖原含量及Akt的磷酸化水平的表达。同时,HE染色观察结果也显示,姜黄素组的肝脏损伤较糖尿病组有所减轻。结果表明,姜黄素具有明显的纠正糖代谢紊乱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活性,激活Akt信号通路,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相关联。
魔芋葡甘聚糖与丝素肽的溶胶特性
黄建初, 谢丙清, 李崇高, 庞杰, 郭雅妮
2016, 7(4): 472-47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17
摘要:
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不同配比的魔芋葡甘聚糖-丝素肽共混溶胶,通过流变仪分析共混溶胶的流变特性。经过脱胶、溶解、透析等3步骤纯化后进行检验,最后酶解得到丝素肽,并通过共混溶胶的粘度测试、振荡测试及动态力学分析等3个方面探索魔芋葡甘聚糖与丝素肽的溶胶特性。结果表明:该共混溶胶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变稀"的特征,随着魔芋葡甘聚糖组份比例的增加,共混溶胶的粘度升高;当魔芋葡甘聚糖与丝素肽的摩尔质量比为2︰1时,弹性模量与损耗模量的交点处于最低频率处,该共混体系最稳定。
海南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策略
辛欣, 宋希强, 雷金睿, 方赞山, 孟千万
2016, 7(4): 477-48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12
摘要: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上特有的森林群落,为极其独特的生态系统。海南红树林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红树植物38种,其中真红树植物26种,半红树植物12种,属典型的东方群系。因环境破坏、生境丧失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物种的生存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群落结构日趋简单;水椰Nypa fruticans、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海南海桑Sonnerati hainanensis等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笔者由此提出"两个核心+四个层面"的恢复手段,即建立种质资源保育基因库、采取红树林复合种植模式、完善红树林立法体系、加强红树林科研深度、提高遥感技术利用水平以及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等多种保护策略,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和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海南芳香旅游园区发展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黄雯君, 蓝建婷, 王健
2016, 7(4): 484-48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13
摘要:
笔者对海南省芳香旅游园区的分布及游客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海南芳香园区旅游特点及不足,为更好地建设极富特色的芳香旅游项目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海南芳香旅游园区尚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芳香旅游园区的园林设计、休闲活动、设施,以及设立大面积的香花花海、芳香植物疗养区、芳香度假小屋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对加强海南芳香园区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技术方法
番木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酸碱耦合法提取工艺的优化
曾广琳, 张晶晶, 龚烨, 张伟敏, 潘永贵, 陈文学, 白新鹏
2016, 7(4): 489-496,53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14
摘要: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番木瓜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酸碱耦合提取法进行了优化并初步评价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酸法最优工艺为反应时间90 min,p H1.0,温度80℃,料液比1︰25(g︰m L),得率为20.70%。酸法提取后的滤渣用碱法提取的最优工艺为1.4%质量分数的Na OH,温度75℃,料液比为1︰20(g︰m L),时间为80 min,得率为9.17%。化学法提取番木瓜皮SDF的总得率为29.87%。酸提法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溶解度、持水力及阳离子交换能力均低于碱提法,而持油力高于碱提法。2种化学方法提取的番木瓜皮SDF各具应用价值,对提高番木瓜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粉蚧科无损形态基因组DNA提取技术
叶琳雄, 符清流, 胡荣, 李加慧
2016, 7(4): 497-49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15
摘要:
以双条拂粉蚧(Ferrisia virgata Cockerell)为研究对象,釆用蛋白酶K代替粉蚧玻片标本制作中的10%KOH用于组织消化,消化液用试剂盒法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剩余虫体进行玻片制作;同时比较了虫体全研磨、腹部微针扎孔与虫体不做任何处理共3种处理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法均可成功提取基因组DNA,后2种方法处理后的剩余虫体可制作成玻片标本,实现了粉蚧无损形态的基因组DNA提取技术,为粉蚧的DNA条形码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5批化州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吴晓鹏, 杨锦玲, 梅文莉, 王军, 马子龙, 戴好富
2016, 7(4): 500-509,51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16
摘要:
为了解同一产地,不同结香方法及结香时间对沉香品质的影响,笔者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广东省化州市5批沉香样品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5批沉香样品中凿洞法结香11个月的沉香挥发油得率最高为4.93%,冷铁打洞法结香13个月的沉香样品挥发油得率最低为2.29%。5批沉香样品中共鉴定出72个色谱峰,其中共有峰12个。挥发油成分均主要由倍半萜类,2-(2-苯乙基)色酮类及脂肪酸类化合物组成。从打钉法结香8年的沉香样品中发现具有芳香气味的5,11-环氧愈创木烷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奇楠内酯,为首次从普通沉香中鉴定出的奇楠内酯。火烙法的结香速度优于打铁钉法及冷铁打洞法。沉香结香时间越长挥发油得率越高,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越稳定,品质越好。
文献综述
魔芋葡甘聚糖复合膜及其研究进展
石停凤, 潘廷跳, 鄢光欢
2016, 7(4): 510-51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11
摘要:
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简称KGM)是从魔芋块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亲水性、凝胶性、可食用性、抗菌性和成膜性等多种特性。笔者介绍了KGM的结构和性质,重点阐述了KGM复合膜成膜机理及方法、影响复合膜性能的主要因素和复合膜应用研究现状,并展望了KGM复合膜的未来发展趋势。
调控NLRP3炎性小体的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金燕, 李祎莹, 董琳, 吴悠楠, 张小坡
2016, 7(4): 517-52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18
摘要:
NLRP3属于炎性小体的一员,由于能被多种类型的病原体或危险信号所激活,NLRP3炎小体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调控NLRP3炎性小体表达成为药物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目前,新调控NLRP3炎性小体物质的发现主要通过合成和天然产物这两种途径。通过查阅CNKI、Pubmed等数据库,对调控NLRP3炎性小体的天然产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抗炎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激素调控葡萄果实类黄酮代谢的研究进展
何磊, 潘秋红
2016, 7(4): 522-52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6.04.019
摘要:
介绍了脱落酸、油菜素内酯、生长素、乙烯对类黄酮代谢基因表达和代谢产物的影响,以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品种间激素调控差异及转录因子调控机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