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1卷 第1期
2010, 1(1): 1-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10
摘要:
利用不同作物的Sgt1基因的SGS保守区域的氨基酸保守位点设计简并引物,从果蔗的cDNA中克隆分离出果蔗SoSgt1基因片段。以果蔗SoSgt1基因片段为探针,利用电子克隆和序列拼接方法并通过RT-PCR验证获得了一个全长1438bp的cDNA序列。通过ORF软件分析,预测得到的蛋白质具有362个氨基酸。利用NCBI数据库中的Protein Blast分析SoSgt1蛋白氨基酸序列,得出含有SGT1蛋白的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TPR,CS和SGS),与其他作物的SGT1蛋白比较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利用梢腐病病原Gibberella fujikuroi接种福安果蔗叶片,检测到SoSgt基因的转录水平逐渐提高,并用果蔗SoSgt基因的cDNA片段设计2个酶切位点,反向插入到植物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1,构建反义表达载体pCAM-SGT。
利用不同作物的Sgt1基因的SGS保守区域的氨基酸保守位点设计简并引物,从果蔗的cDNA中克隆分离出果蔗SoSgt1基因片段。以果蔗SoSgt1基因片段为探针,利用电子克隆和序列拼接方法并通过RT-PCR验证获得了一个全长1438bp的cDNA序列。通过ORF软件分析,预测得到的蛋白质具有362个氨基酸。利用NCBI数据库中的Protein Blast分析SoSgt1蛋白氨基酸序列,得出含有SGT1蛋白的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TPR,CS和SGS),与其他作物的SGT1蛋白比较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利用梢腐病病原Gibberella fujikuroi接种福安果蔗叶片,检测到SoSgt基因的转录水平逐渐提高,并用果蔗SoSgt基因的cDNA片段设计2个酶切位点,反向插入到植物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1,构建反义表达载体pCAM-SGT。
2010, 1(1): 8-1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01
摘要:
从拟南芥基因组中克隆AtNUDT8,并与pCHF3相连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HFN8,采用农杆菌GV3101介导的渗透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通过卡那霉素筛选获得了一批经Northern blot检测证实的过量表达AtNUDT8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
从拟南芥基因组中克隆AtNUDT8,并与pCHF3相连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HFN8,采用农杆菌GV3101介导的渗透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通过卡那霉素筛选获得了一批经Northern blot检测证实的过量表达AtNUDT8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
2010, 1(1): 12-1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02
摘要:
采用水溶液提取法(磷酸盐缓冲液系统)、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和Phenol改良提取法,对红树叶进行蛋白质提取,并比较分析了这3种方法的蛋白质提取率、完整性、溶解性等。结果表明:水溶液提取法得到的是胶状沉淀,基本为多糖类物质,蛋白质含量很低;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的蛋白质纯度较高,但双向电泳背景最低,提取率较低,蛋白质的完整性差;Phenol改良提取法的蛋白质提取率高,约为三氯乙酸-丙酮法的10倍,双向电泳凝胶背景比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要深,蛋白质的完整性好,能够被电泳分离的蛋白质点是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的7倍左右。Phenol改良提取法在蛋白质的提取率以及完整性方面远远高于其他2种蛋白质提取方法。
采用水溶液提取法(磷酸盐缓冲液系统)、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和Phenol改良提取法,对红树叶进行蛋白质提取,并比较分析了这3种方法的蛋白质提取率、完整性、溶解性等。结果表明:水溶液提取法得到的是胶状沉淀,基本为多糖类物质,蛋白质含量很低;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的蛋白质纯度较高,但双向电泳背景最低,提取率较低,蛋白质的完整性差;Phenol改良提取法的蛋白质提取率高,约为三氯乙酸-丙酮法的10倍,双向电泳凝胶背景比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要深,蛋白质的完整性好,能够被电泳分离的蛋白质点是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的7倍左右。Phenol改良提取法在蛋白质的提取率以及完整性方面远远高于其他2种蛋白质提取方法。
2010, 1(1): 17-2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11
摘要:
用φ=5%的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以熊果酸纯品为对照,在波长548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的总三萜含量。结果显示:大叶冬青功能叶中的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市售苦丁茶冬青的嫩芽产品中其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低。6种供试的冬青科苦丁茶样品中总三萜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依次排序为:大叶冬青(4.209%)> 枸骨(3.866%)> 霍山冬青(3.064%)> 华中枸骨(2.775%)> 苦丁茶冬青(2.74%)> 五棱冬青(2.648%)。
用φ=5%的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以熊果酸纯品为对照,在波长548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的总三萜含量。结果显示:大叶冬青功能叶中的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市售苦丁茶冬青的嫩芽产品中其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低。6种供试的冬青科苦丁茶样品中总三萜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依次排序为:大叶冬青(4.209%)> 枸骨(3.866%)> 霍山冬青(3.064%)> 华中枸骨(2.775%)> 苦丁茶冬青(2.74%)> 五棱冬青(2.648%)。
2010, 1(1): 21-2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03
摘要:
应用透射电镜显微镜技术观察塔形马蹄螺(Trochus pyramis Born)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塔形马蹄螺精子的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精原细胞呈近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较少;初级精母细胞较大,染色质凝聚成小块状,线粒体增多;次级精母细胞较初级精母细胞小,线粒体较多,部分线粒体发生融合,呈扁囊状。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5期,主要特点为:Ⅰ期,一些高电子致密颗粒参与顶体的形成;Ⅱ期,核形态由椭圆形到近圆形,再逐渐拉长为长圆柱状;Ⅲ期,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成较大的团块;Ⅳ期,线粒体逐步融合、体积增大和嵴发达;Ⅴ期,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核内染色质凝聚成高电子密度均质化,胞质逐渐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
应用透射电镜显微镜技术观察塔形马蹄螺(Trochus pyramis Born)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塔形马蹄螺精子的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精原细胞呈近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较少;初级精母细胞较大,染色质凝聚成小块状,线粒体增多;次级精母细胞较初级精母细胞小,线粒体较多,部分线粒体发生融合,呈扁囊状。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5期,主要特点为:Ⅰ期,一些高电子致密颗粒参与顶体的形成;Ⅱ期,核形态由椭圆形到近圆形,再逐渐拉长为长圆柱状;Ⅲ期,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成较大的团块;Ⅳ期,线粒体逐步融合、体积增大和嵴发达;Ⅴ期,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核内染色质凝聚成高电子密度均质化,胞质逐渐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
2010, 1(1): 27-3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08
摘要:
为了分析影响螺旋粉虱迁移的原因,在已知的螺旋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部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气候箱等设施对温度及光照变化对螺旋粉虱起飞活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粉虱从15℃开始起飞,起飞的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适起飞温度为30℃;从黑暗到给光的处理比从给光到黑暗的处理更能引起螺旋粉虱起飞数量的增加;雄虫在光照有变化的条件下会产生求偶反应;起飞成虫的性比大于1。
为了分析影响螺旋粉虱迁移的原因,在已知的螺旋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部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气候箱等设施对温度及光照变化对螺旋粉虱起飞活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粉虱从15℃开始起飞,起飞的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适起飞温度为30℃;从黑暗到给光的处理比从给光到黑暗的处理更能引起螺旋粉虱起飞数量的增加;雄虫在光照有变化的条件下会产生求偶反应;起飞成虫的性比大于1。
2010, 1(1): 31-3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07
摘要:
通过创建数学模型并选择评估的方法,分析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土壤中铅、镉的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对分析过程中的样品称量、消解、定容体积、标准配制、曲线拟合和重复性等6个不确定分量进行分析和合成,计算出铅、镉的扩展不确定度,为系统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和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创建数学模型并选择评估的方法,分析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土壤中铅、镉的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对分析过程中的样品称量、消解、定容体积、标准配制、曲线拟合和重复性等6个不确定分量进行分析和合成,计算出铅、镉的扩展不确定度,为系统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和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提供参考。
2010, 1(1): 37-4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18
摘要:
笔者研究了桉农间作系统树影的变化特征,为寻找出一种桉农间作模式,促进桉树林地的可持续生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结果表明:正东西走向大宽行桉农间作模式能使系统内遮荫程度尽量地减小,能使光照资源最大程度进入农作物间作带,满足间作物对光热资源的需求。
笔者研究了桉农间作系统树影的变化特征,为寻找出一种桉农间作模式,促进桉树林地的可持续生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结果表明:正东西走向大宽行桉农间作模式能使系统内遮荫程度尽量地减小,能使光照资源最大程度进入农作物间作带,满足间作物对光热资源的需求。
2010, 1(1): 41-4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09
摘要: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w=25%丙环唑、w=12.5%戊唑醇、w=80%乙蒜素、w=25%咪鲜胺和w=5%井冈霉素5种杀菌剂对R-HKB和R-DZC两株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环唑对R-HKB的毒力和戊唑醇对R-DZC的毒力均最大,其EC50值分别为0.0132mg·L-1和0.4131mg·L-1;井冈霉素对R-HKB和R-DZC的毒力均最小,其EC50值分别为714.4948mg·L-1和663.4171mg·L-1。其毒力倍数分别比丙环唑和戊唑醇小(54128.4倍和1606.0倍)。提示:丙环唑和戊唑醇对R-HKB和R-DZC两株立枯丝核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w=25%丙环唑、w=12.5%戊唑醇、w=80%乙蒜素、w=25%咪鲜胺和w=5%井冈霉素5种杀菌剂对R-HKB和R-DZC两株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环唑对R-HKB的毒力和戊唑醇对R-DZC的毒力均最大,其EC50值分别为0.0132mg·L-1和0.4131mg·L-1;井冈霉素对R-HKB和R-DZC的毒力均最小,其EC50值分别为714.4948mg·L-1和663.4171mg·L-1。其毒力倍数分别比丙环唑和戊唑醇小(54128.4倍和1606.0倍)。提示:丙环唑和戊唑醇对R-HKB和R-DZC两株立枯丝核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2010, 1(1): 45-4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12
摘要:
以木薯成熟体胚的子叶胚为外植物诱导的体细胞胚为材料,研究其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薯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SOD活性均在胚性细胞向球形胚转化时下降,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发育时升高;而POD和CAT活性呈相反趋势。初步认为,SOD酶活性降低可作为木薯胚性细胞初期分化和胚胎早期发育的一个判断指标。在木薯胚性细胞发生到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由5条上升为9条,其中有5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稳定出现,这可能是维持细胞基础代谢的一些基因表达的产物。
以木薯成熟体胚的子叶胚为外植物诱导的体细胞胚为材料,研究其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薯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SOD活性均在胚性细胞向球形胚转化时下降,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发育时升高;而POD和CAT活性呈相反趋势。初步认为,SOD酶活性降低可作为木薯胚性细胞初期分化和胚胎早期发育的一个判断指标。在木薯胚性细胞发生到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由5条上升为9条,其中有5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稳定出现,这可能是维持细胞基础代谢的一些基因表达的产物。
2010, 1(1): 50-5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14
摘要:
通过RT-PCR获得番木瓜eIF4E和eIFiso4E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分别克隆到pBD-GAL4载体中,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载体pBD-GAL4-eIF4E,pBD-GAL4-eIFiso4E。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导入YRG-2酵母菌株,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结果表明,获得了正确的番木瓜eIF4E,eIFiso4E基因编码区,并成功克隆到pBD-GAL4诱饵载体中,且转化有诱饵载体的YRG-2在SD/-Trp营养缺陷平板上生长良好,在SD/-His-Trp营养缺陷平板上不能生长,说明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对报告基因也无自激活作用,这为下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番木瓜eIF4E,eIFiso4E蛋白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通过RT-PCR获得番木瓜eIF4E和eIFiso4E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分别克隆到pBD-GAL4载体中,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载体pBD-GAL4-eIF4E,pBD-GAL4-eIFiso4E。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导入YRG-2酵母菌株,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结果表明,获得了正确的番木瓜eIF4E,eIFiso4E基因编码区,并成功克隆到pBD-GAL4诱饵载体中,且转化有诱饵载体的YRG-2在SD/-Trp营养缺陷平板上生长良好,在SD/-His-Trp营养缺陷平板上不能生长,说明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对报告基因也无自激活作用,这为下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番木瓜eIF4E,eIFiso4E蛋白与病毒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0, 1(1): 55-5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15
摘要:
苯丙氨酸氮羟化酶是植物中催化异硫氰酸苄酯(BITC)生物合成的第1个酶。笔者以番木瓜嫩叶总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依据拟南芥(NM-120608)和油菜(EU877074)的CYP79A2基因序列,并结合番木瓜的全基因组序列草图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大小为923bp的基因片段,命名为CP-CYP79A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为番木瓜的CYP79A2基因片段。为进一步研究番木瓜BITC的生物合成调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苯丙氨酸氮羟化酶是植物中催化异硫氰酸苄酯(BITC)生物合成的第1个酶。笔者以番木瓜嫩叶总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依据拟南芥(NM-120608)和油菜(EU877074)的CYP79A2基因序列,并结合番木瓜的全基因组序列草图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大小为923bp的基因片段,命名为CP-CYP79A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为番木瓜的CYP79A2基因片段。为进一步研究番木瓜BITC的生物合成调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0, 1(1): 59-6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16
摘要:
为了有效控制和保障海南香蕉种植业的持续发展,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笔者对海南省香蕉主产区——中西部地区的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6个市县有代表性的果园进行了为期2年的香蕉作物病害调查。通过对病害及其病原物种类的鉴定及参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海南省香蕉作物的病害共27种,其中真菌病害18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4种,病毒病害2种。当前对香蕉为害较重的主要病害为香蕉枯萎病、炭疽病、黑星病、束顶病、灰纹病、叶缘枯斑病、花叶心腐病等7种。
为了有效控制和保障海南香蕉种植业的持续发展,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笔者对海南省香蕉主产区——中西部地区的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6个市县有代表性的果园进行了为期2年的香蕉作物病害调查。通过对病害及其病原物种类的鉴定及参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海南省香蕉作物的病害共27种,其中真菌病害18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4种,病毒病害2种。当前对香蕉为害较重的主要病害为香蕉枯萎病、炭疽病、黑星病、束顶病、灰纹病、叶缘枯斑病、花叶心腐病等7种。
2010, 1(1): 62-6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19
摘要:
根据乙烯利刺激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差异表达cDNA文库的EST序列信息,利用RACE技术从胶乳中成功克隆了1个含有LIM结构域的未知功能新基因HbLIM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由1016bp的碱基组成,拥有1个57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9个氨基酸残基;推测氨基酸序列富含Lys,Ser,Ala和Leu,含有2个LIM结构域和2个N-豆蔻酰化位置。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HbLIM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蓖麻、杨毛、葡萄相应的LIM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8%,95%和92%。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LIM结构域蛋白在巴西橡胶树乳管发育及乳管代谢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根据乙烯利刺激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差异表达cDNA文库的EST序列信息,利用RACE技术从胶乳中成功克隆了1个含有LIM结构域的未知功能新基因HbLIM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由1016bp的碱基组成,拥有1个57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9个氨基酸残基;推测氨基酸序列富含Lys,Ser,Ala和Leu,含有2个LIM结构域和2个N-豆蔻酰化位置。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HbLIM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蓖麻、杨毛、葡萄相应的LIM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8%,95%和92%。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LIM结构域蛋白在巴西橡胶树乳管发育及乳管代谢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0, 1(1): 67-7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21
摘要:
测定了海南猪、海南猪母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并对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5′上游区域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黑猪与其母本海南猪相比,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长、瘦肉率均有提高,且差异显著(P < 0.05)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骨率、皮率降低,脂肪沉积性能提高,而眼肌面积、皮厚变化不大。另外,海南猪与杂交黑猪肉质均符合优良肉质标准,杂交黑猪肉在滴水损失、大理石纹、水分、粗蛋白含量等方面优于海南猪,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海南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域和MyoG基因5′上游区域遗传变异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为海南猪优良肉质性状的形成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测定了海南猪、海南猪母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并对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5′上游区域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黑猪与其母本海南猪相比,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长、瘦肉率均有提高,且差异显著(P < 0.05)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骨率、皮率降低,脂肪沉积性能提高,而眼肌面积、皮厚变化不大。另外,海南猪与杂交黑猪肉质均符合优良肉质标准,杂交黑猪肉在滴水损失、大理石纹、水分、粗蛋白含量等方面优于海南猪,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海南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域和MyoG基因5′上游区域遗传变异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为海南猪优良肉质性状的形成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2010, 1(1): 72-7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04
摘要: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南海区4个真曲巴非蛤种群的8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海南海口和广东阳江种群的形态最接近,广西北海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贡献率:第1主成分为32.840%,第2主成分为26.106%,累积贡献率为58.945%。判别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间形态差异显著(P < 0.01)。建立了4个种群的真曲巴非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6.7%~100%,P2为40.5%~96.7%,而综合判别率为64.7%。Mantel检验结果表明,欧氏距离与地理直线距离无明显相关性(r=0.0974,P=0.5770)。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南海区4个真曲巴非蛤种群的8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海南海口和广东阳江种群的形态最接近,广西北海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贡献率:第1主成分为32.840%,第2主成分为26.106%,累积贡献率为58.945%。判别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间形态差异显著(P < 0.01)。建立了4个种群的真曲巴非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6.7%~100%,P2为40.5%~96.7%,而综合判别率为64.7%。Mantel检验结果表明,欧氏距离与地理直线距离无明显相关性(r=0.0974,P=0.5770)。
2010, 1(1): 78-84,8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22
摘要:
芋螺毒素(CTX)来源于芋螺毒管分泌的毒液,是一类分子质量小、结构新颖、作用靶点广泛且特异性高的活性多肽,具有开发成为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价值。芋螺毒素按其作用靶点不同等特点可以分为多个家族,其中α-芋螺毒素家族(α-CTXs)的半胱氨酸模式为:CC-C-C。根据α-CTXs半胱氨酸残基间的氨基酸数目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家族。α-CTXs是肌肉或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与神经痛、帕金森病、痴呆、学习记忆障碍以及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病、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笔者详述了α-芋螺毒素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结构、分类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关系,旨在为该类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芋螺毒素(CTX)来源于芋螺毒管分泌的毒液,是一类分子质量小、结构新颖、作用靶点广泛且特异性高的活性多肽,具有开发成为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价值。芋螺毒素按其作用靶点不同等特点可以分为多个家族,其中α-芋螺毒素家族(α-CTXs)的半胱氨酸模式为:CC-C-C。根据α-CTXs半胱氨酸残基间的氨基酸数目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家族。α-CTXs是肌肉或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与神经痛、帕金森病、痴呆、学习记忆障碍以及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病、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笔者详述了α-芋螺毒素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结构、分类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关系,旨在为该类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0, 1(1): 85-8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17
摘要:
介绍了腰果梨的主要成分和影响腰果梨营养成分的主要因素,阐述了世界腰果梨加工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新进展,并对腰果梨的加工利用进行了展望。
介绍了腰果梨的主要成分和影响腰果梨营养成分的主要因素,阐述了世界腰果梨加工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新进展,并对腰果梨的加工利用进行了展望。
2010, 1(1): 90-9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20
摘要:
排胶时间是限制天然橡胶产量的关键因子之一,而乳管伤口堵塞物的形成决定着排胶时间的长短。橡胶粒子凝集与乳管伤口堵塞物的形成密切相关,其凝集过程主要受胶乳中的蛋白质调节。笔者综述橡胶粒子凝集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橡胶树乳管堵塞机理的研究及排胶相关分子标记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
排胶时间是限制天然橡胶产量的关键因子之一,而乳管伤口堵塞物的形成决定着排胶时间的长短。橡胶粒子凝集与乳管伤口堵塞物的形成密切相关,其凝集过程主要受胶乳中的蛋白质调节。笔者综述橡胶粒子凝集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橡胶树乳管堵塞机理的研究及排胶相关分子标记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
2010, 1(1): 95-9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1.013
摘要:
作物模拟是农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有助于预测、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的反应。笔者着重介绍了作物生长模拟的概念、特征、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物模拟是农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有助于预测、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的反应。笔者着重介绍了作物生长模拟的概念、特征、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