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1卷 第2期
2010, 1(2): 99-10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12
摘要:
利用单因子试验,测试了女贞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经过优化实验,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女贞的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10×buffer2.5μL,2.0mmol·L-1的MgCl2,200μmol·L-1的dNTPs,1.5U的Taq酶,0.4的μmol·L-1的引物,10ng的DNA模板。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40s,52~62℃退火45s,72℃延伸120s,进行35个循环,72℃延伸8min,4℃保存。应用该优化的ISSR-PCR实验体系对12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了扩增,均能扩增出丰富稳定的条带。
利用单因子试验,测试了女贞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经过优化实验,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女贞的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10×buffer2.5μL,2.0mmol·L-1的MgCl2,200μmol·L-1的dNTPs,1.5U的Taq酶,0.4的μmol·L-1的引物,10ng的DNA模板。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40s,52~62℃退火45s,72℃延伸120s,进行35个循环,72℃延伸8min,4℃保存。应用该优化的ISSR-PCR实验体系对12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了扩增,均能扩增出丰富稳定的条带。
2010, 1(2): 105-10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01
摘要:
根据北滨藜、胡杨、毛白杨、番杏、盐爪爪、盐角草等已发表的逆向转运蛋白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中克隆Na+/H+逆转运蛋白长度为2130bp的cDNA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1626bp,编码541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子,含10个跨膜区。蛋白序列同源分析表明它与蓖麻、胡杨、葡萄、百脉根等植物的液泡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80%以上),表明该序列确属Na+/H+逆转运蛋白家族的基因,在细胞中起到Na+区隔化作用。
根据北滨藜、胡杨、毛白杨、番杏、盐爪爪、盐角草等已发表的逆向转运蛋白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中克隆Na+/H+逆转运蛋白长度为2130bp的cDNA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1626bp,编码541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子,含10个跨膜区。蛋白序列同源分析表明它与蓖麻、胡杨、葡萄、百脉根等植物的液泡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80%以上),表明该序列确属Na+/H+逆转运蛋白家族的基因,在细胞中起到Na+区隔化作用。
2010, 1(2): 110-11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08
摘要:
为了解析香蕉寒害的分子机理,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hy bridization,SSH)成功构建了香蕉叶片在低温胁迫下与未处理的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并通过经蓝、白斑筛选,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以及应用半定量PCR技术对随机选取的No.28基因片段进行表达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了实验所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结果表明,实验所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为低温胁迫特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测序及序列分析的结果暗示可能有相当多的未知功能基因参与了香蕉抗寒的过程;随机选取的No.28的表达分析检测结果证实,通过对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的全面分析,有可能获得一批低温胁迫诱导特异表达的新基因,尤其对其功能的深入了解,将为全面解析香蕉寒害的分子机理、寒害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打下理论基础。
为了解析香蕉寒害的分子机理,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hy bridization,SSH)成功构建了香蕉叶片在低温胁迫下与未处理的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并通过经蓝、白斑筛选,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以及应用半定量PCR技术对随机选取的No.28基因片段进行表达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了实验所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结果表明,实验所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为低温胁迫特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测序及序列分析的结果暗示可能有相当多的未知功能基因参与了香蕉抗寒的过程;随机选取的No.28的表达分析检测结果证实,通过对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的全面分析,有可能获得一批低温胁迫诱导特异表达的新基因,尤其对其功能的深入了解,将为全面解析香蕉寒害的分子机理、寒害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打下理论基础。
2010, 1(2): 114-12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18
摘要:
以递交到GenBank上的TMEM130蛋白基因序列(nm-152913)为模板设计引物,以人大脑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巢氏PCR扩增,并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成功获得TMEM130蛋白基因编码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序列为TMEM130蛋白基因转录变异体2,其编码序列长1272bp。该基因定位在人类第7条染色体7q22.1区域,有3个转录变异体。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序列可编码1个含42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Smartmode程序显示该蛋白质是1个跨膜蛋白,在100~250号氨基酸序列之间有1个与多囊肾病(PKD)相关的结构域。因此,鉴定TMEM130蛋白是一个与人类多囊肾病相关的蛋白。
以递交到GenBank上的TMEM130蛋白基因序列(nm-152913)为模板设计引物,以人大脑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巢氏PCR扩增,并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成功获得TMEM130蛋白基因编码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序列为TMEM130蛋白基因转录变异体2,其编码序列长1272bp。该基因定位在人类第7条染色体7q22.1区域,有3个转录变异体。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序列可编码1个含42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Smartmode程序显示该蛋白质是1个跨膜蛋白,在100~250号氨基酸序列之间有1个与多囊肾病(PKD)相关的结构域。因此,鉴定TMEM130蛋白是一个与人类多囊肾病相关的蛋白。
2010, 1(2): 121-12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17
摘要:
采取静式吸入染毒法,用烹调油烟对小鼠进行亚急性连续染毒,并通过测试小鼠肝、肺组织匀浆中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和小鼠血液中血清SOD活性及MDA的含量,探讨烹调油烟对小鼠肝、肺组织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烹调油烟可使(1)肝、肺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2)血液中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3)染毒实验组小鼠平均体质量比阴性对照组小鼠体质量要轻。
采取静式吸入染毒法,用烹调油烟对小鼠进行亚急性连续染毒,并通过测试小鼠肝、肺组织匀浆中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和小鼠血液中血清SOD活性及MDA的含量,探讨烹调油烟对小鼠肝、肺组织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烹调油烟可使(1)肝、肺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2)血液中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3)染毒实验组小鼠平均体质量比阴性对照组小鼠体质量要轻。
2010, 1(2): 125-12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05
摘要:
以6株植物枯萎病菌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含量壳聚糖对植物枯萎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6种植物枯萎病菌都有抑制作用,经壳聚糖处理后,植物枯萎病菌的形态出现畸变。在一定含量范围内,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且在壳聚糖的φ=0.4%时,对6种植物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最大;但是随着壳聚糖含量的继续增加,其抑制作用反而下降,这可能与高含量时壳聚糖分子之间通过氢键自相聚集造成有效含量的下降有关。
以6株植物枯萎病菌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含量壳聚糖对植物枯萎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6种植物枯萎病菌都有抑制作用,经壳聚糖处理后,植物枯萎病菌的形态出现畸变。在一定含量范围内,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且在壳聚糖的φ=0.4%时,对6种植物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最大;但是随着壳聚糖含量的继续增加,其抑制作用反而下降,这可能与高含量时壳聚糖分子之间通过氢键自相聚集造成有效含量的下降有关。
2010, 1(2): 130-13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06
摘要:
对琼海、乐东、三亚等主要鲜食玉米种植区为害玉米的蛀果性害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鲜食玉米蛀果性害虫主要有4种,隶属鳞翅目夜蛾科和螟蛾科。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田间为害率最高达72.2%,其次顺序为粘虫、棉铃虫和条螟。
对琼海、乐东、三亚等主要鲜食玉米种植区为害玉米的蛀果性害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鲜食玉米蛀果性害虫主要有4种,隶属鳞翅目夜蛾科和螟蛾科。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田间为害率最高达72.2%,其次顺序为粘虫、棉铃虫和条螟。
2010, 1(2): 134-13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09
摘要:
在开展香蕉叶部病害调查时,发现了1例国内新记录病害。通过组织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以及病原菌形态学、rDNA-ITS序列克隆和绘制Pyricularia属系统发育树等鉴定方法,系统性地鉴定了这一病害,将该病害命名为香蕉角斑梨孢叶斑病,病原菌为Pyricularia angulata Hashioka。
在开展香蕉叶部病害调查时,发现了1例国内新记录病害。通过组织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以及病原菌形态学、rDNA-ITS序列克隆和绘制Pyricularia属系统发育树等鉴定方法,系统性地鉴定了这一病害,将该病害命名为香蕉角斑梨孢叶斑病,病原菌为Pyricularia angulata Hashioka。
2010, 1(2): 138-14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07
摘要:
在沙地种植柱花草,以生物产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9个指标为评定标准,评价10个柱化草品种对沙地、贫瘠环境的适应性。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柱花草品种在沙地种植的适应性初步分为强、中、弱3类,进而依据主成分分析,得出它们对沙地种植的适应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格拉姆柱花草>热研13号柱花草>热研7号柱花草>热研10号柱花草>西卡柱花草>有钩柱花草>热研5号柱花草>思柯非柱花草>热研2号柱花草>库克柱花草。
在沙地种植柱花草,以生物产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9个指标为评定标准,评价10个柱化草品种对沙地、贫瘠环境的适应性。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柱花草品种在沙地种植的适应性初步分为强、中、弱3类,进而依据主成分分析,得出它们对沙地种植的适应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格拉姆柱花草>热研13号柱花草>热研7号柱花草>热研10号柱花草>西卡柱花草>有钩柱花草>热研5号柱花草>思柯非柱花草>热研2号柱花草>库克柱花草。
2010, 1(2): 144-14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10
摘要:
以台农一号芒果盆栽苗离体幼叶为试材,研究增强UV-B辐射条件下芒果幼叶的损伤和保护反应。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使芒果幼叶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降低,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损伤加重。UV-B辐射处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SOD、CAT)活性、保护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叶片,UV-B辐射处理叶片VtiC含量和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叶片,表明增强UV-B辐射可诱导叶片细胞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积累保护色素来直接吸收部分UV-B辐射,从而提高抗增强UV-B辐射损伤的能力。
以台农一号芒果盆栽苗离体幼叶为试材,研究增强UV-B辐射条件下芒果幼叶的损伤和保护反应。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使芒果幼叶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降低,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损伤加重。UV-B辐射处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SOD、CAT)活性、保护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叶片,UV-B辐射处理叶片VtiC含量和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叶片,表明增强UV-B辐射可诱导叶片细胞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积累保护色素来直接吸收部分UV-B辐射,从而提高抗增强UV-B辐射损伤的能力。
2010, 1(2): 150-15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19
摘要:
根据历史资料,利用预测模型,对世界各地区及有关国家的香蕉生产状况进行了中长期预测分析,同时,对各地区及这些国家的香蕉生产进行比较研究,给出了反映香蕉生产发展模式优劣性的一种指标,即发展效率,发展效率是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指标。美国与澳大利亚均属于以单产增长为主的高效率香蕉生产国家,其发展效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哥斯达黎加的发展效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其次是萨尔瓦多、波多黎各和尼加拉瓜,这4个国家的香蕉生产发展效率远高于拉美与加勒比地区的平均水平。东南亚4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及越南居中。印度与中国的发展效率虽高于亚洲平均水平,但相对上述国家而言仍处于劣势。中国的香蕉生产效率目前仍处于偏下水平,属于较粗放的类型。因此,亟待调整或改进香蕉生产模式。
根据历史资料,利用预测模型,对世界各地区及有关国家的香蕉生产状况进行了中长期预测分析,同时,对各地区及这些国家的香蕉生产进行比较研究,给出了反映香蕉生产发展模式优劣性的一种指标,即发展效率,发展效率是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指标。美国与澳大利亚均属于以单产增长为主的高效率香蕉生产国家,其发展效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哥斯达黎加的发展效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其次是萨尔瓦多、波多黎各和尼加拉瓜,这4个国家的香蕉生产发展效率远高于拉美与加勒比地区的平均水平。东南亚4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及越南居中。印度与中国的发展效率虽高于亚洲平均水平,但相对上述国家而言仍处于劣势。中国的香蕉生产效率目前仍处于偏下水平,属于较粗放的类型。因此,亟待调整或改进香蕉生产模式。
2010, 1(2): 158-16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11
摘要:
以树兰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原球茎的诱导、增殖、萌芽及生根培养等几个关键步骤的配方。结果表明:树兰种子播种在MS+BA0.5mg·L-1+NAA0.25mg·L-1+蔗糖25g·L-1培养基上,7~10d后开始有绿点产生,25d左右就可看见原球茎团;1/2MS+6-BA1.5mg·L-1+NAA0.25mg·L-1+蔗糖20g·L-1+CH2.0g·L-1的培养基对原球茎增殖的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超过9倍;将原球茎转入1/2MS+NAA0.1mg·L-1+6-BA0.2mg·L-1+蔗糖25g·L-1的培养基上,原球茎的出芽率超过90%;将芽接种在1/2MS+NAA0.5mg·L-1+BA0.1mg·L-1+香蕉泥70g·L-1+蔗糖25g·L-1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4%;以水苔作为移栽基质较理想,移栽成活率可达92.5%,且植株生长健壮。
以树兰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原球茎的诱导、增殖、萌芽及生根培养等几个关键步骤的配方。结果表明:树兰种子播种在MS+BA0.5mg·L-1+NAA0.25mg·L-1+蔗糖25g·L-1培养基上,7~10d后开始有绿点产生,25d左右就可看见原球茎团;1/2MS+6-BA1.5mg·L-1+NAA0.25mg·L-1+蔗糖20g·L-1+CH2.0g·L-1的培养基对原球茎增殖的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超过9倍;将原球茎转入1/2MS+NAA0.1mg·L-1+6-BA0.2mg·L-1+蔗糖25g·L-1的培养基上,原球茎的出芽率超过90%;将芽接种在1/2MS+NAA0.5mg·L-1+BA0.1mg·L-1+香蕉泥70g·L-1+蔗糖25g·L-1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4%;以水苔作为移栽基质较理想,移栽成活率可达92.5%,且植株生长健壮。
2010, 1(2): 165-16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14
摘要:
以致病性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腹腔注射布氏石斑鱼(Epinephelus bleekeri)18h后,取布氏石斑鱼头肾制备头肾粗提物,并对该粗提物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石斑鱼经哈氏弧菌诱导后,其头肾粗提物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等革兰氏阳性菌有良好抑制作用,而且对大肠杆菌D31(Escherichi acoli D31)、哈氏弧菌和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等革兰氏阴性菌也有良好抑制效果;利用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发现,头肾粗提物中具有多种对大肠杆菌D31有较强作用效果的蛋白类抗菌物质;切胶回收AU-PAGE凝胶上的抗菌组分,利用SDS-PAGE凝胶检测各抗菌活性组分的分子质量大小依次约为:10.9KD,10.0KD,8.1KD,7.2KD,6.3KD,由于这些抗菌活性成分可被蛋白酶破坏,且分子质量均接近或低于10KD,可初步将其认定为抗菌肽。
以致病性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腹腔注射布氏石斑鱼(Epinephelus bleekeri)18h后,取布氏石斑鱼头肾制备头肾粗提物,并对该粗提物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石斑鱼经哈氏弧菌诱导后,其头肾粗提物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等革兰氏阳性菌有良好抑制作用,而且对大肠杆菌D31(Escherichi acoli D31)、哈氏弧菌和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等革兰氏阴性菌也有良好抑制效果;利用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发现,头肾粗提物中具有多种对大肠杆菌D31有较强作用效果的蛋白类抗菌物质;切胶回收AU-PAGE凝胶上的抗菌组分,利用SDS-PAGE凝胶检测各抗菌活性组分的分子质量大小依次约为:10.9KD,10.0KD,8.1KD,7.2KD,6.3KD,由于这些抗菌活性成分可被蛋白酶破坏,且分子质量均接近或低于10KD,可初步将其认定为抗菌肽。
2010, 1(2): 170-17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15
摘要:
参照鮨科鱼类胚后发育时期划分的一般方法,结合豹纹鳃棘鲈的形态特征将其胚后发育时期划分为仔鱼期(分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并对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记录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豹纹鳃棘鲈体型修长,幼鱼通体红色,在鱼体上有数列排列整齐的蓝色或黑色斑点;在早期发育阶段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绝对平均长度可达13.12mm和10.19mm,而臀鳍发育较慢,当腹鳍棘和第二背鳍棘开始回收时其臀鳍棘才开始长出。
参照鮨科鱼类胚后发育时期划分的一般方法,结合豹纹鳃棘鲈的形态特征将其胚后发育时期划分为仔鱼期(分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并对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记录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豹纹鳃棘鲈体型修长,幼鱼通体红色,在鱼体上有数列排列整齐的蓝色或黑色斑点;在早期发育阶段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绝对平均长度可达13.12mm和10.19mm,而臀鳍发育较慢,当腹鳍棘和第二背鳍棘开始回收时其臀鳍棘才开始长出。
2010, 1(2): 175-18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16
摘要:
2000—2009年,对海南岛大型底栖海藻资源作了初步调查,发现常见红藻有51种,褐藻有17种,绿藻有15种。
2000—2009年,对海南岛大型底栖海藻资源作了初步调查,发现常见红藻有51种,褐藻有17种,绿藻有15种。
2010, 1(2): 183-186,19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13
摘要:
利用60个ISSR引物,对来自不同地域的12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2个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良好的、适合于所有女贞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筛选出的12个有效引物对12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228条DNA谱带,其中210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9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条谱带。本试验筛选的12条引物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女贞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利用60个ISSR引物,对来自不同地域的12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2个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良好的、适合于所有女贞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筛选出的12个有效引物对12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228条DNA谱带,其中210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9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条谱带。本试验筛选的12条引物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女贞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2010, 1(2): 187-19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03
摘要:
纤维素(Cellulose)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受到高度重视。但因其高聚合度和高结晶性而导致了难以溶解,难以加工。新的溶剂体系的开发,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离子液体溶剂,使纤维素的溶解问题得以缓解。笔者对比分析了用于纤维素溶解的各种溶剂体系的研究现状、溶解机理及其优缺点,并特别介绍了离子溶剂体系的特点及其溶解机理,以及作为新兴的环保型溶剂的潜在前景,旨在为纤维素的改性、修饰及开发更多功能纤维素新材料提供参考。
纤维素(Cellulose)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受到高度重视。但因其高聚合度和高结晶性而导致了难以溶解,难以加工。新的溶剂体系的开发,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离子液体溶剂,使纤维素的溶解问题得以缓解。笔者对比分析了用于纤维素溶解的各种溶剂体系的研究现状、溶解机理及其优缺点,并特别介绍了离子溶剂体系的特点及其溶解机理,以及作为新兴的环保型溶剂的潜在前景,旨在为纤维素的改性、修饰及开发更多功能纤维素新材料提供参考。
2010, 1(2): 193-19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2.002
摘要: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s)是一类分子质量为15~30KDa的热激蛋白,在植物耐热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详细分析了4种常见的茄科植物番茄、烟草、辣椒、马铃薯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各种sHSPs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关系,并综述了热激蛋白基因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和调控机理。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s)是一类分子质量为15~30KDa的热激蛋白,在植物耐热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详细分析了4种常见的茄科植物番茄、烟草、辣椒、马铃薯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各种sHSPs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关系,并综述了热激蛋白基因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和调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