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1卷  第4期

应用SCAR标记技术对苦丁茶炭疽病抗性进行早期鉴定的构想
李娟玲, 潘学峰, 刘国民
2010, 1(4): 293-30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06
摘要:
讨论了苦丁茶冬青的经济价值及其抗炭疽病育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RAPD-SCAR和AFLP-SCAR双重分子标记对苦丁茶抗炭疽病育种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苦丁茶冬青炭疽病抗性基因成功进行SCAR标记所必须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必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研究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预测了此项研究工作的预期结果,并就RAPD-SCAR和AFLP-SCAR双重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苦丁茶冬青的抗炭疽病育种工作的创新意义进行了探讨。
胡萝卜ISSR反应体系优化的研究
邱丰艳, 邓用川, 林栖凤, 刘国民
2010, 1(4): 301-306,31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09
摘要:
以改良CTAB法提取胡萝卜基因组DNA作为ISSR-PCR模板,通过单因素试验建立了一套适合胡萝卜ISSR-PCR的优化的反应体系,即25μL反应液中含10×buffer2.5μL,2.0mmol·L-1Mg2+,200μmol·L-1dNTPs,Taq酶1.5U,引物0.5μmol·L-1,DNA模板20ng。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40s,48~58℃退火45s,72℃延伸2min,进行35个循环,72℃延伸8min,在16℃保存。应用该优化反应体系筛选出了24条有效引物。
橡胶树热研88-13品种珠心易碎愈伤组织诱导及其胚状体发生
李哲, 戴雪梅, 孙爱花, 黄天带, 周权男, 黄华孙, 林位夫, Ludovic Lardet, Pascal Montoro, Marc-Philippe Carron
2010, 1(4): 307-31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14
摘要:
以橡胶树热研88-13品种的幼嫩种子的珠心组织为材料,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中不同的影响因素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钙离子浓度等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了合适的影响因素。经过连续5个月的继代选择培养,逐渐诱导出易碎的胚性愈伤组织。对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长期继代培养。组织学切片证明长期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维持了胚性的状态。取继代培养了2年多的橡胶树热研88-13品种的珠心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得到了186个胚状体,正在诱导植株再生。
橡胶树蔗糖转运蛋白基因SOS酵母双杂交体系的诱饵载体构建及自激活检测
秦云霞, 戚继艳, 唐朝荣
2010, 1(4): 314-32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15
摘要:
为了筛选巴西橡胶树蔗糖转运蛋白(HbSUT)的互作蛋白质,构建了以SOS恢复系统为原理的胞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6个HbSUT基因的诱饵载体,并进行了自激活检测。通过PCR技术从携带HbSUT基因的质粒中获得预期的基因编码序列,将目标片段定向插入诱饵载体pSOSSalⅠ及NotⅠ酶切位点之间,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序列和读框正确的6个HbSUT基因的诱饵载体pSOS-SUTs,进一步导入酵母温度敏感酵母cdc25H菌株中,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SOS恢复系统Ras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除pSOS-SUT5外,其他5个诱饵载体对酵母菌株均无激活作用,因而适合于进行后续互作蛋白质筛选研究。
基于COⅠ序列的DNA条形码在中国南海裸胸鳝属鱼类中的应用
齐兴柱, 骆剑, 刘志亮, 胡静, 朱晓平, 彭艳辉, 尹绍武
2010, 1(4): 321-32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01
摘要:
为探讨中国南海裸胸鳝属(Gymnothorax)鱼类系统发育关系,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测定了6种中国南海裸胸鳝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504bp)。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分布于日本和3种同样分布于中国南海的裸胸鳝属鱼类的相应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504个位点中共有18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37.1%);(2)序列变异的转换/颠换比值平均为1.5;(3)细斑裸胸鳝(Gymnothorax fimbriatus)与黑斑裸胸鳝(G.favagineus)之间的同源序列碱基差异只有0.20%,支持二者是同种异名的观点;(4)在NJ树和MP树中,蠕纹裸胸鳝和网纹裸胸鳝聚为一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位置。其余8种聚为另外一支,然后又细分为2个较小的分支。
热带海草海菖蒲不同组织中硝酸还原酶活力的研究
王小兵, 白洋, 黄勃
2010, 1(4): 327-33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17
摘要:
利用活体法研究了海南陵水新村湾热带海草海菖蒲不同组织中硝酸还原酶活力以及酶促反应条件因子pH、温度和KNO3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设3个水平(7,8,9),温度(20~40℃)和KNO3(50~250mmol·L-1)浓度各5个水平。研究表明:酶促反应温度和KNO3浓度对酶活力有显著影响,而pH对酶活力没有影响;海菖蒲的最佳酶促反应条件为:100mmol·L-1KNO3,0.5mmol·L-1Na-EDTA、磷酸缓冲液(pH=8.0)、10mmol·L-1葡萄糖和w=0.5%的正丙醇;温度为30℃。在最佳酶促反应条件下,海菖蒲叶、根和茎的鲜质量组织中硝酸还原酶活力大小分别为:1.01,0.08,0.001μmol·g-1·h-1
基于数量分类学的海南产芋螺多样性研究
邴晖, 于海鹏, 胡远艳, 朱晓鹏, 长孙东亭, 罗素兰
2010, 1(4): 331-33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02
摘要:
利用NTsys-pc2.10e软件对20种海南产芋螺的27个性状特征分别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据此对芋螺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Q型聚类分析可将20种海南产芋螺分为二大组3个亚组;利用R型聚类分析可将27种性状特征分为2个大组;主成分分析反映出芋螺分类的重要特征是贝壳大小、内唇和壳口特征;基于芋螺前3位主成分基础上的三维图与聚类分析结果图一致。聚类分析树状图较好地反映了20种芋螺之间的亲缘关系,R型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有助于选择关键而重要的芋螺分类特征。
香蕉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与形态学研究
谢俊, 张旭一, 陈银华, 陈彩燕, 韦双双, 夏幽泉, 汤华
2010, 1(4): 337-34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10
摘要: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笔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候选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显微镜观察,采用CTAB法提取了真菌DNA,并对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通过IT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候选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东亚飞蝗烟雾载药防治技术
邬国良, 吴曼峰, 袁群雄, 黎忠诚, 郑服丛
2010, 1(4): 342-34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07
摘要:
以海南西部甘蔗地与宿根甘蔗撩荒地的东亚飞蝗为对象,应用烟雾载药技术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施药量1500~3000mL·hm-2,采用样框法和目数法相结合调查药效,以罩笼法试验作旁证。罩笼结果表明,第3天虫口减退率达92.75%~100%;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在施药1d后蝗虫种群急剧减少,第7天虫口减退率达62.51%~95.87%,第15天校正防效维持在61.00%~82.61%之间,高于常规喷雾的40.32%~46.23%。在田间小区试验成功后,进行了1700hm2的大田推广试验,在1500~3000mL·hm-2施药量条件下,药后7d虫口减退率达78.27%~97.52%。烟雾载药技术可用于甘蔗地和宿根甘蔗撩荒地东亚飞蝗大发生时地面应急防控。
螺旋粉虱为害对珍珠番石榴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林珠凤, 王三勇, 谢圣华, 吉训聪, 秦双, 曾向萍, 肖彤斌
2010, 1(4): 347-349,35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11
摘要:
螺旋粉虱的为害对番石榴的产量、口感和品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珍珠番石榴的螺旋粉虱受害指数达73.07时,其产量损失率高达86.09%;(2)螺旋粉虱的为害对番石榴果实中N,P,K,Ca,Zn,可溶性糖,蛋白质,pH和硬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却显著降低了果实中VitC,Mn,Zn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芒果不同叶龄叶片在增强UV-B辐射处理下的损伤和保护响应
刘鹏, 周开兵, 王爽, 王丽文, 潘学峰
2010, 1(4): 350-35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12
摘要:
以‘台农一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cv.Tainong No.1)盆栽苗离体叶片为试材,研究在增强UV-B辐射条件下芒果不同叶龄叶片的损伤表现和保护响应。结果表明:芒果不同叶龄叶片经增强UV-B辐射处理后,幼叶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急剧升高,叶绿素a/b值急剧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发生不稳定地升降变化;而老叶的这4个指标则变化较为缓慢;成年叶表现居中。不同叶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基本无显著变化,幼叶对增强UV-B辐射处理最敏感,老叶则不敏感,成年叶居中。幼叶的SOD和POD活性总体表现出下降趋势,而老叶的维生素C、还原型GSH、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却在增强UV-B辐射处理全程表现增强,且幼叶均表现最低,老叶除后期类黄酮含量降低外均表现最高,成年叶居中。叶片CAT活性在中后期例外地表现为按照老叶、幼叶和成年叶递增。总体上,增强UV-B辐射处理下不同叶龄叶片的损伤表现与其保护能力变化一致。
1-MCP对鹤望兰切花贮运保鲜的适宜熏蒸模式
陈丽璇, 李金雨, 陈菲, 柯合作
2010, 1(4): 357-36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13
摘要:
研究鹤望兰鲜切花在2μL·L-1新型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处理下,不同贮运温度、熏蒸时间和重复熏蒸与否对鹤望兰贮运期间生理代谢指标(切花失水率、乙烯释放量、花瓣细胞膜透性、花瓣花青素、次花的开放率和保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25℃)和冷藏(12℃)条件下均适合鹤望兰鲜切花贮运,但冷藏贮运(12℃)保鲜效果较好。2种贮运温度下6h和24h熏蒸处理均能极显著地抑制乙烯的释放,提高切花的保鲜率,促进次花的开放,其中,6h熏蒸处理保鲜效果较好。鹤望兰切花不需要重复熏蒸处理。因此,2μL·L-11-MCP对鹤望兰鲜切花贮运保鲜的最佳熏蒸模式为冷藏贮运(12℃)下6h熏蒸处理。而常温(25℃)贮运下6h熏蒸处理是经济、有效、方便的模式。
基于体长的北部湾带鱼单位补充量亲体量研究
冯波, 侯刚, 王学锋
2010, 1(4): 362-36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18
摘要:
根据当前捕捞死亡系数,运用2种基于体长的B-H式单位补充量亲体量模型(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SBR),评估了北部湾的带鱼资源状况。当前北部湾带鱼的SBR为42.07g,相当于初始亲体量的4.82%,表明现阶段北部湾的带鱼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以捕捞低龄鱼为主。放大开捕体长和降低捕捞强度是恢复亲体资源量的有效手段。
溶藻弧菌对华贵栉孔扇贝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胡文婷, 张凯, 刘海青, 韩泽新, 段秋红
2010, 1(4): 367-37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19
摘要: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注射不同密度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于注射后6,12,18,48,72h测定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结果表明:5×107cell·mL-1,5×108cell·mL-1组血淋巴中CAT活性均有升高趋势,其中5×108cell·mL-1组在18h极显著增加(P≤0.01),24h显著增加(P≤0.05)。5×108cell·mL-1组SOD活性最初表现为抑制,在12h和18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h后明显升高,5×107cell·mL-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肝脏中ALP活性在18h与对照组相比,5×108cell·mL-1组极显著升高(P≤0.01),5×107cell·mL-1组显著升高(P≤0.05)。注射后ACP活性有明显升高的趋势,5×108cell·mL-1组在12h和18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注射后24h5×107cell·mL-1,5×108cell·mL-1组活性均达到最高。
5种饵料对日本囊对虾早期生长及感染WSSV存活率的影响
王平, 孙成波, 庄健进, 李咏, 李义军, 李婷, 徐安敏
2010, 1(4): 371-37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20
摘要:
采用人工配合饲料、鱼粉、丰年虫无节幼体、虾片和牡蛎肉5种不同饵料投喂日本囊对虾幼虾,实验周期20d,测量日本囊对虾的体长、体重及计算其成活率。结果表明,5种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P > 0.05),其中丰年虫组体长、体重的增长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 < 0.01),牡蛎肉组次之,配合饲料组的体长、体重增长最小,鱼粉组体长、体重增长大于虾片组。人工投喂WSSV感染5种不同饵料投喂的日本囊对虾幼虾,实验周期10d。丰年虫组和鱼粉组的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配合饲料和牡蛎肉两实验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 < 0.01);丰年虫组和鱼粉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 > 0.05),人工配合饵料组和牡蛎肉组差异不显著(P > 0.05)。半定量PCR检测表明,感染前日本囊对虾幼虾均不携带WSSV,感染后全部个体均检测到相应的病毒特征片段。
文献综述
植物抗旱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王树昌
2010, 1(4): 376-37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03
摘要:
综述了植物耐旱的生理机制、调控途径、耐旱相关调控蛋白和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抗旱育种工作中抗旱评价指标的选择可根据植物的特点、研究目的来确定,也可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来确定,指出今后抗旱育种工作重点仍为探索植物抗旱机制方面。
木薯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赖杭桂, 庄南生
2010, 1(4): 380-38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08
摘要:
培育木薯多倍体新品种,对于扩大木薯种植面积,增加木薯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了国内外木薯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和鉴定方法,并对木薯多倍体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动向进行了分析。
树干注药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王丽, 范志伟
2010, 1(4): 386-38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4.016
摘要:
综述了树干注药法的操作技术、方法及其使用的药剂种类和应用树干注药法的优缺点,针对目前树干注药法的使用情况,提出树干注药法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