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1卷  第3期

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
李婷, 徐安敏, 孙成波, 李义军, 王平, 孙承志
2010, 1(3): 197-20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16
摘要:
采用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探讨缘管浒苔用于优化虾塘养殖环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显著。在0~1000lx光强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N、DIP的吸收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大,1000~5000lx光强范围内,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30±0.0012)μmol·g-1·h-1,(0.00156±0.0011)μmol·g-1·h-1,超过5000lx时,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显著下降;在7.0~9.0的pH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12±0.0012)μmol·g-1·h-1,(0.00168±0.00142)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下降显著;在15~25的盐度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均在盐度为15时最大,分别为(0.00021±0.00005)μmol·g-1·h-1,(0.0055±0.0006)μmol·g-1·h-1;在20~35℃范围内,缘管浒苔对N、P的吸收速率较高,35℃时对P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0056±0.0026)μmol·g-1·h-1,30℃时对N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2456±0.00011)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吸收速率明显下降。
一种适合香蕉根系总RNA提取的方法
王甲水, 张建斌, 贾彩虹, 刘菊华, 金志强
2010, 1(3): 202-205,20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09
摘要:
利用改良SDS法、改良CTAB法、SDS法和QIAGENR Neasy Plant Mini试剂盒提取法分别提取香蕉幼根和老根的总RNA,并对提取的总RNA的完整性、纯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良的SDS法提取的总RNA在清晰度、纯度、完整性和回收率上均高于其他3种方法所提取的。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c mⅠ构建T载体
夏志辉, 董军美, 罗越华
2010, 1(3): 206-20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02
摘要:
采用5′端引入1个限制性内切酶XcmⅠ酶切位点的1对引物,以水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扩增得到一段627bp的PCR片段,并将其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上得到名为T-xia的重组载体。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cmⅠ酶切T-xia载体产生的自制T载体与其他PCR片段连接,检测结果表明,有80%的重组菌能扩增出目的片段。
高蛋白酶活性的地衣芽孢杆菌热带菌种的筛选与鉴定
陈圣丰, 林钦, 周永灿, 欧阳吉隆, 王世锋, 谢珍玉
2010, 1(3): 210-21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17
摘要:
从海南省文昌市、海口市的海水养殖池和天然海域中采集的海水与底泥样品中分离和筛选出13株具有高蛋白酶活性的地衣芽孢杆菌菌株,经菌落形态观察、标准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测序,确定获得的菌株均为野生型热带种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金钗石斛类原球茎原生质体的分离
刘运权, 张翠焕, 闻真珍, 黎扬辉, 刘伟
2010, 1(3): 215-21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10
摘要:
以具有较多生长点的金钗石斛PLBs为材料,研究通过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酶液配比为φ=1%纤维素酶(Cellulase Onozuka R10)+φ=0.4%果胶酶(Macerozyme Onozuka R10)+0.65mol·L-1甘露醇,pH5.7;黑暗条件下,(25±2)℃,60r·min-1振荡酶解6h,800r·min-1离心分离4min,获得的原生质体质量较好。经计数和伊凡蓝染色法检测,用此法获得的金钗石斛PLBs原生质体鲜质量产量为(8.25±0.17)×105个.g-1,活性为(90.24±1.84)。(蓝光(470~75nm)激发活力检测发现较小的分生细胞具有较强的活力。
不同生态因子对直链藻生长的影响
王珺, 邢诒炫, 陈国华, 刘志媛, 李洪武, 王爱雯
2010, 1(3): 220-223,22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18
摘要: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和pH值对直链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光照为500~9000lx,最适光照为3000~7000lx;适宜盐度5~85,最适盐度为20;适宜pH值为4~10,最适pH值为8.5。
大肠杆菌HB101感受态细胞制备条件的优化
冯建成, 牛成, 邢旭, 王超
2010, 1(3): 224-22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03
摘要:
为探讨大肠杆菌HB101感受态细胞制备的最优条件,从菌种来源、感受态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其储存方式等3个方面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从-70℃冰箱中保存的菌种活化大肠杆菌HB101,当细胞的OD600值为0.3~0.4时制备感受态,4℃冰箱放置1d,-70℃下放置1个月,均可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每微克DNA最高可达1.18×107cfu。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的室内测定
梁延坡, 吴青君, 张友军, 徐宝云, 谢圣华, 吉训聪
2010, 1(3): 228-23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06
摘要:
在室内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先慢后快,经过20代14次选育,与敏感种群相比,抗性指数为20.92倍。应用域性状分析法,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303,在致死率为50%~99%的选择压力下,预计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长10倍,需要2.4~15.9代。这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风险很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种群对甲维盐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指数为8.85倍;对多杀菌素、茚虫威、氟虫腈和溴虫腈类药剂无交互抗性或交互抗性不明显。
海南冬季反季节茄子引种试验
林师森, 成善汉, 汪寿根
2010, 1(3): 233-23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11
摘要:
为解决海南冬季反季节茄子商品性下降、产量不稳、抗病性下降等问题,对引进的11个茄子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长丰2号中早熟,高抗白粉病,其产量比当前海南主栽的茄子品种穗科2号高15.6%,且果实长棒型,表皮深紫色,商品率高,符合海南及临近地区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是海南最具推广前途的品种。
番木瓜两性株株性转化时温度对叶片内4种物质含量的影响
熊月明
2010, 1(3): 237-24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12
摘要:
研究了番木瓜两性株株性发生变化时,温度对叶片内蛋白质、淀粉、水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蛋白质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8℃较33℃减少了28%,41℃较38℃减少了1.3%;叶片淀粉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5℃较33℃减少了2.9%,38℃较35℃减少了20%;叶片水分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升有降,35℃较33℃水分含量减少了1.9%,38℃较35℃水分含量却增加了1.4%;株性分化时(37~38℃)叶片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与株性稳定时(33~34℃)相比有所下降,但其中的天门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的含量增加。高温下,番木瓜两性株的株性变化可能与叶片内蛋白质、淀粉、水分、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含量的变化有关。
海南热带兰花设施栽培中有害软体动物种类的调查
宫庆龙, 李娟玲, 潘学峰, 陈永权, 李传代, 刘国民
2010, 1(3): 241-25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13
摘要:
软体动物的危害已成为制约热带兰花设施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在海南的海口市、琼中县、三亚市各选若干兰园,对设施兰园内和兰园周边地带中存在的有害软体动物进行了调查,现已发现5种蜗牛,分别是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Bowdich,1822)],东方琥珀螺[Succinea orientalis(Benson,1851)],中华小囊螺[Microcystina sinica(Moellendorff,1885)],红粉缘尖巴蜗牛[Acusta tourannensis rhodostoma(Moellen-dorff,1884)]以及平齿坚螺[Camena platydon(Pfeiffer,1845))。另外发现2种蛞蝓,其中一种为双线嗜粘液蛞蝓[Meghimatium bilineatum(Benson,1842)];另一种在海南极为罕见,仅收到唯一一份活体标本,已死亡而尚未作物种鉴定。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各种有害软体动物对热带兰花设施生产的危害的轻重程度,并提出了相关的防除建议。
1-MCP对姜荷花切花贮运期间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
陈丽璇, 刘福平, 柯合作, 陈淳, 郭莺
2010, 1(3): 252-25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14
摘要:
以姜荷花鲜切品种‘清迈粉’为试材,研究1-MCP熏蒸处理对姜荷花鲜切花在贮运期间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运时间的延长,切花失重率极显著增大,花瓣细胞膜透性和花青素含量显著增加,乙烯释放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贮运期间,各剂量处理不同程度地抑制了SOD,POD,O2-和MDA4项生理指标的增加(高剂量处理的乙烯释放量除外);2~4μL·L-1剂量处理极显著地抑制花瓣细胞膜透性、乙烯释放量和花青素的增加,但对失重率增大的抑制不显著。贮运第5天,各剂量处理都极显著地抑制了SOD和POD活性;2~4μL·L-1剂量处理显著地抑制MDA的产生;1-MCP熏蒸对O2-的抑制不显著;以4μL·L-1剂量处理对活性氧代谢抑制的综合效果最好。因此,确定4μL·L-1是常温下1-MCP对姜荷花鲜切花贮运的最佳处理剂量。
我国番木瓜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周鹏, 沈文涛, 言普, 黎小瑛
2010, 1(3): 257-260,26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20
摘要:
针对我国番木瓜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我国番木瓜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现有产业发展研究基础,提出解决我国番木瓜产业发展的措施和途径,为我国番木瓜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芳香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冯丽, 颜兵文
2010, 1(3): 261-26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15
摘要:
回顾了芳香植物在国内外的应用历史,归纳并分析了芳香植物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形式,指出了芳香植物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园艺疗法及其在海南休闲农业中的应用
成善汉, 林师森
2010, 1(3): 265-268,28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19
摘要:
园艺疗法因对象广泛、无副作用、效果好等优点,正成为全球医疗、保健、养生的宠儿。笔者阐述了园艺疗法的作用、特点、发展简史及园艺疗法的操作程序,分析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发展园艺疗法的优势、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综述
水稻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陈青, 卢芙萍, 徐雪莲
2010, 1(3): 269-28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08
摘要:
从水稻叶色突变体的产生方法、类型、遗传规律及突变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叶色突变表型的光温调控和分子机理等方面系统综述了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并对叶色突变体的应用前景做了进一步分析,旨在为深入研究水稻叶色突变体提供参考。
植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及综合开发
郝宗娣, 刘洋洋, 杨勋, 续晓光, 刘平怀
2010, 1(3): 282-28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01
摘要:
综述了植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进展及其综合开发利用,发现了植物油脂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建议。
广藿香遗传基础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吴友根, 吴连花, 何际婵
2010, 1(3): 288-29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0.03.007
摘要:
从生物遗传、细胞组织培养和抗病分子育种等方面,总结了广藿香遗传基础及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就广藿香育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