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6卷 第4期
2015, 6(4): 353-35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01
摘要:
研究了不同溶氧浓度(1.5,3.0,6.5 mg·L-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肝胰腺和血淋巴组织的低氧胁迫效应。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在鳃、肝胰腺和血淋巴中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差异显著(P<0.05),在肝胰腺中其活性最强,而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在各组织中的含量很低。在低氧-复氧过程中各种酶在各组织中大多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复氧24 h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DO为3.0 mg·L-1时,这3种酶在鳃中3 h均达到最大值,表明鳃最先感知低氧胁迫,可作为其低氧胁迫的指示器官,同时,说明3 h是凡纳滨对虾应答低氧胁迫的一个关键点。
研究了不同溶氧浓度(1.5,3.0,6.5 mg·L-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肝胰腺和血淋巴组织的低氧胁迫效应。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在鳃、肝胰腺和血淋巴中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差异显著(P<0.05),在肝胰腺中其活性最强,而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在各组织中的含量很低。在低氧-复氧过程中各种酶在各组织中大多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复氧24 h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DO为3.0 mg·L-1时,这3种酶在鳃中3 h均达到最大值,表明鳃最先感知低氧胁迫,可作为其低氧胁迫的指示器官,同时,说明3 h是凡纳滨对虾应答低氧胁迫的一个关键点。
2015, 6(4): 359-36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02
摘要:
从健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消化道中分离出酵母菌6株,其中HNC-1、HNC-2和HNC-6为优势菌株,被检出频度分别为21.65%,31.34%和22.89%。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26S r DNA序列比较分析,初步确定HNC-2为Candida nivariensis。在饲料中以拌料的方式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菌HNC-2投喂凡纳滨对虾,研究HNC-2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SR)、日增体质量(DGR)、消化道和水体总菌、弧菌、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NC-2拌料剂量的增加,对虾日增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5~5.0×105cfu·g-1剂量组的对虾日增体质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不仅如此,2.0×105cfu·g-1剂量组的成活率也最高,为99.5±0.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对虾消化道和养殖水体中的酵母菌数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且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虾消化道和水体中总菌、弧菌的数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HNC-2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并能促进对虾生长。
从健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消化道中分离出酵母菌6株,其中HNC-1、HNC-2和HNC-6为优势菌株,被检出频度分别为21.65%,31.34%和22.89%。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26S r DNA序列比较分析,初步确定HNC-2为Candida nivariensis。在饲料中以拌料的方式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菌HNC-2投喂凡纳滨对虾,研究HNC-2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SR)、日增体质量(DGR)、消化道和水体总菌、弧菌、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NC-2拌料剂量的增加,对虾日增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5~5.0×105cfu·g-1剂量组的对虾日增体质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不仅如此,2.0×105cfu·g-1剂量组的成活率也最高,为99.5±0.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对虾消化道和养殖水体中的酵母菌数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且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虾消化道和水体中总菌、弧菌的数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HNC-2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并能促进对虾生长。
2015, 6(4): 365-37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03
摘要:
本研究克隆了日本囊对虾的1个ML基因——MjML,该基因的cDNA全长614 bp,开放阅读框长453 bp,编码150个氨基酸。MjML的基因组序列为1 678 bp,含有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MjML具有6个在ML蛋白中相对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可能形成3对二硫键。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jML主要在肝胰腺中表达,其他组织中表达极微量。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后,MjML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于24 h出现显著上调,并达到最高峰值。在日本囊对虾早期幼体发育过程中,MjML表达量在阶段性的蜕皮变态后有大幅的升高;在仔虾期间,MjML表达量呈阶段上升特征。结果表明,MjML不仅可能与日本囊对虾先天性免疫应答相关,而且与其幼体发育过程中的变态及蜕皮也可能有一定的关联。
本研究克隆了日本囊对虾的1个ML基因——MjML,该基因的cDNA全长614 bp,开放阅读框长453 bp,编码150个氨基酸。MjML的基因组序列为1 678 bp,含有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MjML具有6个在ML蛋白中相对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可能形成3对二硫键。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jML主要在肝胰腺中表达,其他组织中表达极微量。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后,MjML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于24 h出现显著上调,并达到最高峰值。在日本囊对虾早期幼体发育过程中,MjML表达量在阶段性的蜕皮变态后有大幅的升高;在仔虾期间,MjML表达量呈阶段上升特征。结果表明,MjML不仅可能与日本囊对虾先天性免疫应答相关,而且与其幼体发育过程中的变态及蜕皮也可能有一定的关联。
2015, 6(4): 374-38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04
摘要:
从患病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肝胰腺、胃和肠组织中分离到2株细菌MJBX-1和MJBX-2。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浓度为107cfu·m L-1时,均可致健康日本囊对虾100%死亡;在106cfu·m L-1浓度时,均可导致约90%的健康日本囊对虾死亡;该分离菌可使日本囊对虾致病,病状与养殖条件下的相似。MJBX-1和MJBX-2菌的主要特性为:革兰氏阴性,形状为弧状、杆状、丝状,无芽孢,大多有1个明显的弧形,在LB培养基上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圆形菌落,在TCBS培养基上为绿色菌落。能在含2%,4%,6%,8%Na Cl的LB培养基上生长,但在含0,10%Na Cl的LB培养基上不生长。鉴定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均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呋喃妥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但对阿莫西林和四环素不敏感。
从患病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肝胰腺、胃和肠组织中分离到2株细菌MJBX-1和MJBX-2。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浓度为107cfu·m L-1时,均可致健康日本囊对虾100%死亡;在106cfu·m L-1浓度时,均可导致约90%的健康日本囊对虾死亡;该分离菌可使日本囊对虾致病,病状与养殖条件下的相似。MJBX-1和MJBX-2菌的主要特性为:革兰氏阴性,形状为弧状、杆状、丝状,无芽孢,大多有1个明显的弧形,在LB培养基上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圆形菌落,在TCBS培养基上为绿色菌落。能在含2%,4%,6%,8%Na Cl的LB培养基上生长,但在含0,10%Na Cl的LB培养基上不生长。鉴定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均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呋喃妥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但对阿莫西林和四环素不敏感。
2015, 6(4): 381-38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05
摘要:
通过对陵水新村湾海草场大型底栖生物的调查,对新村海草场的大型底栖生物结构构成及海草生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新村湾海草场大型底栖生物构成种类以双壳类为主,占总体的43%,其次为腹足类,占总体的26%,重要门类构成在季节中变化不大,总数呈现夏秋2季较多,冬春2季较少的趋势。春季以纵带滩栖螺(Batillaris zonalis)为优势种;夏季、秋季以海蚯蚓(Arenicda cristata)为优势种;冬季以厚鳃蚕(Dasybranchus caducus)为优势种。全年生物量变化呈现出夏秋2季较大春冬2季较小的情况,并出现由海草床区域向外递减的趋势。不同海草生境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栖息度及生物量有所不同,在各类海草生境中泰来藻生境的栖息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指数H'指数最高,各类海草生境中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及种类均匀度指数呈现夏秋2季较高,春冬2季较低的情况。聚类分析表明,调查海域内的二药藻生境、喜盐草生境、小喜盐草的生境有着相似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
通过对陵水新村湾海草场大型底栖生物的调查,对新村海草场的大型底栖生物结构构成及海草生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新村湾海草场大型底栖生物构成种类以双壳类为主,占总体的43%,其次为腹足类,占总体的26%,重要门类构成在季节中变化不大,总数呈现夏秋2季较多,冬春2季较少的趋势。春季以纵带滩栖螺(Batillaris zonalis)为优势种;夏季、秋季以海蚯蚓(Arenicda cristata)为优势种;冬季以厚鳃蚕(Dasybranchus caducus)为优势种。全年生物量变化呈现出夏秋2季较大春冬2季较小的情况,并出现由海草床区域向外递减的趋势。不同海草生境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栖息度及生物量有所不同,在各类海草生境中泰来藻生境的栖息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指数H'指数最高,各类海草生境中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及种类均匀度指数呈现夏秋2季较高,春冬2季较低的情况。聚类分析表明,调查海域内的二药藻生境、喜盐草生境、小喜盐草的生境有着相似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
2015, 6(4): 388-39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06
摘要:
潮汐浸淹是影响红树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从基径、高度、冠幅及分布密度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海南东寨港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因潮水浸淹程度各异:(1)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幼苗比例均最大,属稳定型种群或稳定增长型种群,但密度差异悬殊:外带986株·hm-2、中带43 873株·hm-2、内带141 360株·hm-2;(2)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基径、冠幅相差不大,但高度差异显著:从内带至外带,角果木种群在高度整体上呈现出变高的趋势;(3)外带角果木种群偏向于随机分布,中带和内带角果木种群为聚集分布;(4)在种群格局动态方面,外带苗木阶段为聚集分布,小树和成年树均为随机分布,但中带和内带的角果木的苗木和小树呈聚集分布,成年树为随机分布。
潮汐浸淹是影响红树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从基径、高度、冠幅及分布密度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海南东寨港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因潮水浸淹程度各异:(1)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幼苗比例均最大,属稳定型种群或稳定增长型种群,但密度差异悬殊:外带986株·hm-2、中带43 873株·hm-2、内带141 360株·hm-2;(2)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基径、冠幅相差不大,但高度差异显著:从内带至外带,角果木种群在高度整体上呈现出变高的趋势;(3)外带角果木种群偏向于随机分布,中带和内带角果木种群为聚集分布;(4)在种群格局动态方面,外带苗木阶段为聚集分布,小树和成年树均为随机分布,但中带和内带的角果木的苗木和小树呈聚集分布,成年树为随机分布。
2015, 6(4): 397-40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07
摘要:
测定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山尾、竹山区域的6种红树林群落林下土壤有机碳,分析不同红树林群落土壤环境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储量、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容重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特征及规律,比较不同群落及区域间红树林群落土壤环境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0~120 cm之间,各群落的有机碳储量分别为:山尾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807.10 t·hm-2、山尾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613.46 t·hm-2、山尾海莲(Bruguiera marina)群落909.93 t·hm-2、竹山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272.91 t·hm-2、竹山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群落286.50 t·hm-2、竹山海莲(Bruguiera marina)群落327.86 t·hm-2。山尾红树林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明显高于竹山区域的,且在土壤深度120 cm处,有机碳储量仍然很高。
测定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山尾、竹山区域的6种红树林群落林下土壤有机碳,分析不同红树林群落土壤环境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储量、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容重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特征及规律,比较不同群落及区域间红树林群落土壤环境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0~120 cm之间,各群落的有机碳储量分别为:山尾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807.10 t·hm-2、山尾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613.46 t·hm-2、山尾海莲(Bruguiera marina)群落909.93 t·hm-2、竹山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272.91 t·hm-2、竹山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群落286.50 t·hm-2、竹山海莲(Bruguiera marina)群落327.86 t·hm-2。山尾红树林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明显高于竹山区域的,且在土壤深度120 cm处,有机碳储量仍然很高。
2015, 6(4): 403-40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08
摘要:
构建净光合速率(Pn)与相关环境因子的数学模型,设定6个土壤水分梯度(相对含水量30%~80%),盆栽桑树,测量光响应参数、净光合速率等,以探讨光照强度(PAR)和土壤水分对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相对持水量为40%~80%时,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程度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改变;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之间,净光合速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变化趋势相同,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先快速增大然后增速变缓并伴随光饱和现象的发生;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土壤水分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达,影响桑树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由土壤水分过渡到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的临界值为51.17%。
构建净光合速率(Pn)与相关环境因子的数学模型,设定6个土壤水分梯度(相对含水量30%~80%),盆栽桑树,测量光响应参数、净光合速率等,以探讨光照强度(PAR)和土壤水分对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相对持水量为40%~80%时,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程度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改变;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之间,净光合速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变化趋势相同,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先快速增大然后增速变缓并伴随光饱和现象的发生;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土壤水分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达,影响桑树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由土壤水分过渡到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的临界值为51.17%。
2015, 6(4): 408-41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09
摘要:
以烟草叶片为材料,观察涂抹生长素IAA与注射Harpinxoo蛋白的相互作用的表型变化,并对烟草叶组织内的氧爆发现象进行了定量测定及显微观察,同时,选取EF-1α作为内参基因,通过半定量PCR检测HR标志基因、防卫基因及生长素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表型试验结果表明,10-4mol·L-1IAA能够抑制harpinXoo激发的过敏反应,而500μmol·L-1生长素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能够缓解10-4mol·L-1IAA的抑制作用;氧爆发测定结果与表型一致,IAA同样减少了活性氧(ROS)的积累;半定量PCR结果显示,IAA对HR标志基因hsr203J肪卫基因chia5,PR-1b以及AUX1,ARF8等生长素相关基因均有不同影响。结果表明,IAA可以抑制harpinXoo蛋白引起的HR,也可以调控氧爆发。
以烟草叶片为材料,观察涂抹生长素IAA与注射Harpinxoo蛋白的相互作用的表型变化,并对烟草叶组织内的氧爆发现象进行了定量测定及显微观察,同时,选取EF-1α作为内参基因,通过半定量PCR检测HR标志基因、防卫基因及生长素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表型试验结果表明,10-4mol·L-1IAA能够抑制harpinXoo激发的过敏反应,而500μmol·L-1生长素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能够缓解10-4mol·L-1IAA的抑制作用;氧爆发测定结果与表型一致,IAA同样减少了活性氧(ROS)的积累;半定量PCR结果显示,IAA对HR标志基因hsr203J肪卫基因chia5,PR-1b以及AUX1,ARF8等生长素相关基因均有不同影响。结果表明,IAA可以抑制harpinXoo蛋白引起的HR,也可以调控氧爆发。
2015, 6(4): 420-42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10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以春石斛(‘绿唇’、‘920’和‘31’)和秋石斛(‘红牛’、‘088’和‘T5’)为代表的观赏石斛和药用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叠鞘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这10种石斛进行了体外降血糖和抗农业病原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0种石斛与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相似度较低,说明不同种石斛间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秋石斛‘T5’和铁皮石斛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春石斛‘920’和铁皮石斛对5种农业病原真菌,尤其是胶胞炭疽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以春石斛(‘绿唇’、‘920’和‘31’)和秋石斛(‘红牛’、‘088’和‘T5’)为代表的观赏石斛和药用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叠鞘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这10种石斛进行了体外降血糖和抗农业病原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0种石斛与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相似度较低,说明不同种石斛间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秋石斛‘T5’和铁皮石斛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春石斛‘920’和铁皮石斛对5种农业病原真菌,尤其是胶胞炭疽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
2015, 6(4): 426-43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11
摘要:
为研究木薯品种之间的耐低氮能力差异,笔者通过土培盆栽实验,对3个国内推广面积较大的主栽品种NZ199,KU50和SC8进行了由低到高的氮浓度梯度胁迫处理,结果显示,在设定的氮梯度下培养1个月后,同一品种的不同氮水平间及同一氮水平的不同品种间在叶片颜色上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氮水平显著影响木薯植株的株高,且以株高在低氮和正常氮之间的比值为氮效率系数,可区分这3个品种的耐低氮能力。进一步通过氮水平和株高拟合了氮肥效应函数,二元方程的系数显示这3个品种的耐低氮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是NZ199>KU50>SC8。
为研究木薯品种之间的耐低氮能力差异,笔者通过土培盆栽实验,对3个国内推广面积较大的主栽品种NZ199,KU50和SC8进行了由低到高的氮浓度梯度胁迫处理,结果显示,在设定的氮梯度下培养1个月后,同一品种的不同氮水平间及同一氮水平的不同品种间在叶片颜色上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氮水平显著影响木薯植株的株高,且以株高在低氮和正常氮之间的比值为氮效率系数,可区分这3个品种的耐低氮能力。进一步通过氮水平和株高拟合了氮肥效应函数,二元方程的系数显示这3个品种的耐低氮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是NZ199>KU50>SC8。
2015, 6(4): 432-43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12
摘要:
由植原体侵染引起的丛枝病和蛙皮病是世界范围内木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木薯块根的产量和品质,为保障我国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这2种病害入侵我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结合前期木薯病害普查结果,在对这2种病害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等方面的分析基础上,采用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丛枝病和蛙皮病的综合风险R值分别为2.19和2.31,均属于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相关部门应对其加强检疫防范。
由植原体侵染引起的丛枝病和蛙皮病是世界范围内木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木薯块根的产量和品质,为保障我国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这2种病害入侵我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结合前期木薯病害普查结果,在对这2种病害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等方面的分析基础上,采用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丛枝病和蛙皮病的综合风险R值分别为2.19和2.31,均属于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相关部门应对其加强检疫防范。
2015, 6(4): 438-44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13
摘要:
笔者以香蕉枯萎病菌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20种植物不同部分水粗提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离体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植物水粗提液浓度为200 ml·L-1时,韭菜、向日葵和油麦菜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中,全株水粗提液的抑制效果最佳的植物是韭菜,抑制率高达93.6%,其次为向日葵87.0%和油麦菜83.9%;根部水粗提液的抑制效果最佳的植物是向日葵,抑制率达88.5%,其次为油麦菜75.5%和韭菜66.7%;3种植物的茎叶提取液抑菌活性较差,抑菌率均未超过56%。10种抑菌效果好的供试植物全株水粗提取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水粗提液与孢子悬浮液等体积混合时,以韭菜抑制效果最佳,其次是向日葵和油麦菜,向日葵与韭菜没有显著性差异。
笔者以香蕉枯萎病菌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20种植物不同部分水粗提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离体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植物水粗提液浓度为200 ml·L-1时,韭菜、向日葵和油麦菜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中,全株水粗提液的抑制效果最佳的植物是韭菜,抑制率高达93.6%,其次为向日葵87.0%和油麦菜83.9%;根部水粗提液的抑制效果最佳的植物是向日葵,抑制率达88.5%,其次为油麦菜75.5%和韭菜66.7%;3种植物的茎叶提取液抑菌活性较差,抑菌率均未超过56%。10种抑菌效果好的供试植物全株水粗提取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水粗提液与孢子悬浮液等体积混合时,以韭菜抑制效果最佳,其次是向日葵和油麦菜,向日葵与韭菜没有显著性差异。
2015, 6(4): 444-44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14
摘要:
以3个月的香蕉苗离体叶片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黑暗诱导香蕉离体小苗叶片衰老,并外施最有效抑制叶片衰老的细胞分裂素6-BA做阳性对照,测定诱导衰老过程中香蕉离体转化酶和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在转化酶基因INCW系列大量表达之后,糖浓度降低,糖饥饿,启动了衰老基因SAG开始大量表达。本实验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学者在生理生化水平上对叶片衰老启动得出的结论——糖饥饿诱发叶片启动衰老程序。
以3个月的香蕉苗离体叶片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黑暗诱导香蕉离体小苗叶片衰老,并外施最有效抑制叶片衰老的细胞分裂素6-BA做阳性对照,测定诱导衰老过程中香蕉离体转化酶和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在转化酶基因INCW系列大量表达之后,糖浓度降低,糖饥饿,启动了衰老基因SAG开始大量表达。本实验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学者在生理生化水平上对叶片衰老启动得出的结论——糖饥饿诱发叶片启动衰老程序。
2015, 6(4): 449-45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15
摘要:
从棉花角斑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malvacearum)中克隆并鉴定出的hpaXm是一类新的harpin蛋白。笔者首次将来自棉花角斑病菌的hpaXm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模式生物三生烟(Nicotiana tobacum ‘Xanthi nc.’),获得转基因烟草,并通过分子鉴定和蛋白活性测定,研究hpa Xm的内源表达对转基因烟草的影响。结果表明:PCR扩增检测到T1代烟草阳性植株的靶基因序列及35S启动子序列,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hpaXm基因已经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RT-PCR结果显示在转录水平上正常表达。从转hpaXm基因烟草中分别提取可溶性蛋白能激发烟草产生过敏反应,说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能表达出有活性的蛋白。hpaXm的内源表达虽不能使转基因烟草产生大面积可见的坏死斑,但经台酚蓝染色后能观察到微过敏反应现象,同时hpaXm能诱导转基因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产生抗性。本研究对于探索hpaXm在转基因作物中所诱导的生物学特性提供科学依据。
从棉花角斑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malvacearum)中克隆并鉴定出的hpaXm是一类新的harpin蛋白。笔者首次将来自棉花角斑病菌的hpaXm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模式生物三生烟(Nicotiana tobacum ‘Xanthi nc.’),获得转基因烟草,并通过分子鉴定和蛋白活性测定,研究hpa Xm的内源表达对转基因烟草的影响。结果表明:PCR扩增检测到T1代烟草阳性植株的靶基因序列及35S启动子序列,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hpaXm基因已经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RT-PCR结果显示在转录水平上正常表达。从转hpaXm基因烟草中分别提取可溶性蛋白能激发烟草产生过敏反应,说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能表达出有活性的蛋白。hpaXm的内源表达虽不能使转基因烟草产生大面积可见的坏死斑,但经台酚蓝染色后能观察到微过敏反应现象,同时hpaXm能诱导转基因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产生抗性。本研究对于探索hpaXm在转基因作物中所诱导的生物学特性提供科学依据。
2015, 6(4): 460-46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16
摘要:
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讨KGM用量、PULL用量、溶胀温度及溶胀时间对魔芋葡甘聚糖胶粒稳定性的影响,并以影响较显著的条件为因素,共混溶胶液粘度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优化设计。结果表明:KGM含量、PULL含量、溶胀时间是混合溶胶液粘度的显著影响因子;两两交互作用对溶胶粘度影响显著,其数值分别为0.28%,0.55%和1.9 h时,模型预测最优粘度为19.237 1 Pa·s。
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讨KGM用量、PULL用量、溶胀温度及溶胀时间对魔芋葡甘聚糖胶粒稳定性的影响,并以影响较显著的条件为因素,共混溶胶液粘度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优化设计。结果表明:KGM含量、PULL含量、溶胀时间是混合溶胶液粘度的显著影响因子;两两交互作用对溶胶粘度影响显著,其数值分别为0.28%,0.55%和1.9 h时,模型预测最优粘度为19.237 1 Pa·s。
2015, 6(4): 467-47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17
摘要:
对1409号"威马逊"台风造成的海南橡胶园(简称胶园)的损害展开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因子与胶园风害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园风害不仅与风力有关,而且还与胶园的立地环境有关,胶园风害率由重至轻依次为:坡顶﹥坡底﹥坡中,迎风坡﹥侧风坡﹥背风坡,但若存在其他地形因素影响,坡位与坡向之间的风害率差异不明显。坡度越大风害越重,周边环境有遮挡物的胶园风害明显小于处在空旷区的胶园,特殊地形的胶园风害与其所处位置有关。
对1409号"威马逊"台风造成的海南橡胶园(简称胶园)的损害展开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因子与胶园风害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园风害不仅与风力有关,而且还与胶园的立地环境有关,胶园风害率由重至轻依次为:坡顶﹥坡底﹥坡中,迎风坡﹥侧风坡﹥背风坡,但若存在其他地形因素影响,坡位与坡向之间的风害率差异不明显。坡度越大风害越重,周边环境有遮挡物的胶园风害明显小于处在空旷区的胶园,特殊地形的胶园风害与其所处位置有关。
2015, 6(4): 474-47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18
摘要:
为获得测定大鼠CCI机械痛阈的最佳位置,笔者选取符合条件的SD雄性大鼠,进行坐骨神经慢性挤压性神经损伤模型制作,测定其足底不同位置机械痛阈,并比较其效果。结果为大鼠CCI手术前,1,2,3号位置的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CCI手术后,对于手术侧后肢,1,2号位置与3号位置进行比较显示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1号位置与2号位置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未手术侧后肢,1,3号位置与2号位置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号位置与3号位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2号位置为CCI模型机械痛阈测定的最佳位置。
为获得测定大鼠CCI机械痛阈的最佳位置,笔者选取符合条件的SD雄性大鼠,进行坐骨神经慢性挤压性神经损伤模型制作,测定其足底不同位置机械痛阈,并比较其效果。结果为大鼠CCI手术前,1,2,3号位置的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CCI手术后,对于手术侧后肢,1,2号位置与3号位置进行比较显示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1号位置与2号位置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未手术侧后肢,1,3号位置与2号位置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号位置与3号位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2号位置为CCI模型机械痛阈测定的最佳位置。
2015, 6(4): 478-48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19
摘要:
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小桐子嫩叶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SR-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小桐子基因组DNA完整性好,纯度较高,可作为SSR分子标记的模板。同时,对影响小桐子SSR-PCR扩增的d 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及Mg2+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小桐子SSR-PCR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模板DNA 100 ng,d NTPs 0.2 mmol·L-1,Taq DNA聚合酶100 U·m L-1,引物0.6μmol·L-1,Mg2+1.5 mmol·L-1。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 min,51~53℃(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改变)退火1 min,72℃延伸2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
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小桐子嫩叶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SR-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小桐子基因组DNA完整性好,纯度较高,可作为SSR分子标记的模板。同时,对影响小桐子SSR-PCR扩增的d 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及Mg2+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小桐子SSR-PCR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模板DNA 100 ng,d NTPs 0.2 mmol·L-1,Taq DNA聚合酶100 U·m L-1,引物0.6μmol·L-1,Mg2+1.5 mmol·L-1。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 min,51~53℃(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改变)退火1 min,72℃延伸2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
2015, 6(4): 485-49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20
摘要:
从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 T.Tang et F.T.Wang)根部中分离得到1株真菌S1。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PCR扩增ITS-5.8S rDNA序列,测序并在NCBI中进行同源比较,确定其种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将从华石斛分离的S1菌株鉴定为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胶膜菌属(Tulasnella sp.)真菌,该菌在PDB和DE发酵液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脯氨酸(Pro)、半胱氨酸(Cys)和赖氨酸(Lys)3种氨基酸含量远高于其他氨基酸的含量。
从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 T.Tang et F.T.Wang)根部中分离得到1株真菌S1。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PCR扩增ITS-5.8S rDNA序列,测序并在NCBI中进行同源比较,确定其种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将从华石斛分离的S1菌株鉴定为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胶膜菌属(Tulasnella sp.)真菌,该菌在PDB和DE发酵液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脯氨酸(Pro)、半胱氨酸(Cys)和赖氨酸(Lys)3种氨基酸含量远高于其他氨基酸的含量。
2015, 6(4): 491-49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21
摘要:
提取精氨酸脱亚胺酶粗酶液,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初步分离精氨酸脱亚胺酶,然后通过DEAESephadex A 50柱色谱层析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精氨酸脱亚胺酶,并利用SDS-PAGE电泳法来鉴定其纯度,最终达到纯化产碱假单胞菌来源的精氨酸脱亚胺酶(ADI)的目的。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过程中,粗酶液的总酶活为424.43 U,比酶活为0.42 U·mg-1;盐析透析酶液的总酶活是222.10 U,比酶活为2.05 U·mg-1;离子交换分析活性部位的总酶活为105.83 U,比酶活是5.61 U·mg-1;凝胶渗透分析活性部位的总酶活为17.94 U,比酶活为11.80 U·mg-1。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级别的ADI,其相对纯度为96%。因此,本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纯度和酶活的精氨酸脱亚胺酶。
提取精氨酸脱亚胺酶粗酶液,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初步分离精氨酸脱亚胺酶,然后通过DEAESephadex A 50柱色谱层析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精氨酸脱亚胺酶,并利用SDS-PAGE电泳法来鉴定其纯度,最终达到纯化产碱假单胞菌来源的精氨酸脱亚胺酶(ADI)的目的。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过程中,粗酶液的总酶活为424.43 U,比酶活为0.42 U·mg-1;盐析透析酶液的总酶活是222.10 U,比酶活为2.05 U·mg-1;离子交换分析活性部位的总酶活为105.83 U,比酶活是5.61 U·mg-1;凝胶渗透分析活性部位的总酶活为17.94 U,比酶活为11.80 U·mg-1。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级别的ADI,其相对纯度为96%。因此,本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纯度和酶活的精氨酸脱亚胺酶。
2015, 6(4): 497-50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22
摘要:
转Bt基因作物可在植株体内表达来源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在害虫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害虫也随之对Bt作物不可避免地产生抗性,逐渐威胁着Bt作物的可持续利用。了解Bt毒素的作用机理及害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制将有助于制定行之有效的抗性治理策略,如高剂量/庇护区策略、多毒素策略、使用新的杀虫毒素和抗性监测等。这些策略或措施将有利于延缓害虫抗性,延长Bt作物的使用寿命,促进Bt作物的可持续利用。
转Bt基因作物可在植株体内表达来源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在害虫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害虫也随之对Bt作物不可避免地产生抗性,逐渐威胁着Bt作物的可持续利用。了解Bt毒素的作用机理及害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制将有助于制定行之有效的抗性治理策略,如高剂量/庇护区策略、多毒素策略、使用新的杀虫毒素和抗性监测等。这些策略或措施将有利于延缓害虫抗性,延长Bt作物的使用寿命,促进Bt作物的可持续利用。
2015, 6(4): 504-51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4.023
摘要:
综述了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anthranilate synthase,AS)的相关代谢途径,ASα和β亚基的特性,AS基因的调控机理以及AS在提高植物营养品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AS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综述了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anthranilate synthase,AS)的相关代谢途径,ASα和β亚基的特性,AS基因的调控机理以及AS在提高植物营养品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AS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