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6卷  第2期

热带植物多样性保育及利用研究团队简介
2015, 6(2): 229-229.
摘要:
热带植物多样性保育及利用研究团队,是海南大学的一支特色明显、成绩显著的创新研究团队,主要依托我校园艺园林学院植物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植物多样性保育及利用研究团队主要由3个方向的创新团队组成:(1)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创新团队(负责人:龙文兴副教授;骨干成员:杨小波教授、李东海副教授、岑举人博士和周韬博士):主要研究以热带森林固定样地为依托,以
研究报告
巴西橡胶树铁螯合物还原酶基因(HbFRO)的克隆及表达
方佳俊, 黎秀琼, 罗红丽
2015, 6(2): 105-11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01
摘要:
在橡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RT-PCR方法扩增到橡胶树的1个铁螯合物还原酶基因,命名为HbFRO。该基因包含1个2 217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739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bFRO蛋白除了含有Ferricreduct,FADbinding和NADbinding保守结构域外,还含有10个跨膜结构域;HbFRO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木薯、蓖麻、杨树和拟南芥的FRO蛋白同源,同源性分别为85%,80%,73%和63%。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bFRO基因在胶乳、花和叶片中的表达丰度明显高于在树皮和芽中的表达;当橡胶树受到炭疽病菌和白粉病菌侵染时,HbFRO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被明显抑制。以上数据暗示HbFRO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参与植物的抗病应答反应。
巴西橡胶树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肖华, 林云蒸, 姚笛, 欧阳沫, 黄惜
2015, 6(2): 113-11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02
摘要:
锌指蛋白是一类能与DNA/RNA结合并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前期笔者通过酵母双杂技术筛选到1个可能与JAZ蛋白互作的巴西橡胶树锌指蛋白(命名为Hbzinc-finger),该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有2 262bp,编码753个氨基酸。该蛋白碳末端有1个PB1结构域,在336~381处氨基酸序列编码1个Zn FZZ锌离子结合结构域。红色荧光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Hbzinc-finger定位于细胞核,酵母自转录激活显示该蛋白有自转录活性。该基因的表达受创伤影响,表明橡胶锌指蛋白的表达可能受茉莉酸信号调控。
野油菜黄单胞菌的HpaA基因功能
邹俊, 戎伟, 李慧萍, 林道哲, 何朝族
2015, 6(2): 119-12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03
摘要: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Xcc)是使十字花科植物产生黑腐病的重要病原细菌。Xcc通过Ⅲ型分泌系统分泌效应蛋白到植物体内帮助Xcc的侵染和繁殖。Hpa A蛋白是一个广泛存在于黄单胞菌中的效应蛋白,在辣椒斑点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Xcv)中,HpaAXcv85-10已经被证明是一个Ⅲ型效应蛋白,并且参与其他效应蛋白的分泌过程,但是在Xcc中,对Hpa A的功能还不是了解得很清楚。本研究以Xcc8004菌株的Hpa A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泌蛋白检测和亚细胞定位分别研究HpaAXcc8004是否也由Ⅲ型分泌系统分泌以及HpaAXcc8004在植物细胞的作用部位。结果表明,HpaAXcc8004的分泌依赖于Xcc8004的Ⅲ型结构基因hrc V,暗示着HpaAXcc8004也是作为Ⅲ型分泌效应蛋白来发挥功能。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中,将HpaAXcc8004与GFP蛋白融合表达,发现HpaAXcc8004定位于植物细胞核中。进一步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了Xcc8004 Hpa A基因缺失突变体,在寄主甘蓝、萝卜、拟南芥上分别接种野生型Xcc8004和Hpa A基因缺失突变体,发现基因缺失突变体毒性显著降低,表明HpaAXcc8004在上述寄主植物上对于Xcc8004的完整毒性是必须的。在Hpa A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上,HpaAXcc8004还可以减弱假单胞菌DC3000和Xcc8004发黄的表型。
海马齿Na+/H+逆转运蛋白基因SpNHX1的克隆及表达模式
喻珊, 胡艳平, 丛心黎, 周扬, 江行玉
2015, 6(2): 127-13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04
摘要:
从盐生植物海马齿中克隆了Na+/H+逆转运蛋白基因SpNHX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pNHX1蛋白与拟南芥At NHX1和At NHX2的相似度分别达到了76.35%和77.12%,从而推测,SpNHX1可能具有与At NHX1和At NHX2相似的功能,能将Na+区隔到液泡中,提高植物耐盐性。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SpNHX1基因在4种胁迫(600 mmol·L-1 Na Cl胁迫、100μmol·L-1 ABA胁迫、4℃低温胁迫、20%PEG6000干旱胁迫)下的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NHX1基因在根和茎中受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叶中表达量变化较小;而在ABA胁迫、4℃低温胁迫、20%PEG6000干旱胁迫下,SpNHX1基因的表达受胁迫影响较小,且没有规律性。说明SpNHX1基因的表达与其耐盐性相关,且表达具有组织特性。
Oct4,Sox2,Nanogc-Myc基因在蚯蚓发育早期的表达
郑鹏飞, 刁晓平, 宋芹芹, 杜俊俏, 程华民, 王海花, 张禹
2015, 6(2): 134-14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05
摘要:
通过已知物种的干细胞多能性基因核酸序列,利用同源序列法,成功克隆得到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Oct4,Nanog,Sox2和c-Myc 4个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上述4个基因在赤子爱胜蚓茧孵化期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茧在孵化期0~21 d,4个基因呈相似的规律,表达量均逐步升高,在21 d达到峰值;在幼虫期Oct4,Nanogc-Myc 3个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孵化期。结果表明,上述基因在赤子爱胜蚓早期发育过程中表达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水稻OsCERK2转基因后代的鉴定与分析
肖晓蓉, 苏桐慧, 廖华兰, 黎秀琼, 汪德锋, 符秀梅, 陈银华, 牛晓磊
2015, 6(2): 141-14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06
摘要:
为了研究水稻OsCERK2基因的功能,构建了OsCERK2基因过表达和RNAi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经多代筛选和分子检测,获得了4个超量表达的过表达纯系和2个转录水平下降的RNAi纯系。转基因植株经病原微生物细胞壁成分喷雾处理,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转基因植株中病程相关(PR)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诱导后过表达植株中PR基因表达增强,而RNAi植株中表达下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过表达转基因植株对白叶枯菌致病小种PXO99的抗性增强,而RNAi植株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过量表达OsCERK2基因可能是水稻抗病的有效途径。
基于B/S结构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数据库的构建
郎越, 孙佩甫, 袁潜华
2015, 6(2): 147-15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07
摘要:
笔者在资源考察、记录和收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S结构的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以《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为规范采集数据,将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资源的表型数据、来源地、经纬度和水稻生产数据等有机结合,具备数据管理和用户查询功能。通过本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库内各个普通野生稻居群种质的特征特性,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数据共享构建基础服务平台。
茄子嫁接砧木对青枯病的抗性评价
周运瑶, 裴月令, 陈祖兴, 曾凡云, 罗宏伟, 郭建荣
2015, 6(2): 153-15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08
摘要:
利用伤根灌菌接种法对收集的15个茄子砧木材料(品种)、接穗及其嫁接组合进行了青枯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青莲530、青莲605、青莲606和丁茄表现高抗,5个砧木材料中抗,2个感病,4个高感。在15个嫁接组合中,以青莲530、青莲605和青莲606对青枯病菌抗性最好,表现为高抗,其他2个抗病,5个中抗,而丁茄等4个嫁接组合表现感病,1个高感。3个野茄材料(青莲530、青莲605、青莲606)及其嫁接苗在接种5~10 d后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少量植株出现叶片萎蔫,病情稳定后,病情指数均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对青枯病均表现为高抗。而供试的高感、感病砧木及其嫁接苗在接种茄子青枯菌5 d后开始发病,60 d后病情开始稳定,病指指数超过54.44,多数植株枯死。青莲530、青莲605、青莲606 3个砧木材料的实生苗及其嫁接组合均对青枯病表现出高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海巴戟中7种矿物质元素的测定
聂风琴, 于文辉, 廖丹, 刘伯宏, 李彩凤, 符文英
2015, 6(2): 158-16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09
摘要:
利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海巴戟果肉、叶、果实冻干粉及发酵果汁中的钾、钙、钠、镁、铁、锌、锰等7种重要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实验回收率为94%~107.2%;海巴戟中钾、钙、锌、铁、锰元素含量丰富;海巴戟果肉中钾元素含量高,为24 215.81μg·g-1,钠元素含量相对较低,仅为789.40μg·g-1,是一种典型的低钠高钾保健食品,具有良好的保健养生价值。除钾元素外,叶中其他元素含量均高于果肉中的,尤其是微量元素铁、锌、锰的含量。海巴戟产品冻干粉中的7种元素含量与诺丽果肉中的接近。海巴戟发酵果汁与同一品种海巴戟果肉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成一定比例,7种矿物质元素均能够满足人体需求。
钩枝藤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蔡彩虹, 梅文莉, 王辉, 董文化, 谭光宏, 戴好富
2015, 6(2): 163-16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10
摘要:
通过观察钩枝藤乙醇提取物治疗感染了伯氏疟原虫小鼠的感染率和存活率判断钩枝藤乙醇提取物的抗疟活性;采用MTT法测定钩枝藤乙醇提取物体外细胞毒活性;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钩枝藤乙醇提取物抗菌活性;采用Ellman比色法测试钩枝藤乙醇提取物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表明,该提取物能较好地抑制伯氏疟原虫的生长,改善小鼠的存活状况;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胃癌细胞SGC-7721、肝癌细胞BEL-7402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人体病原菌和农业病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对乙酰胆碱酯酶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如阳性对照他克林。
石斛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对比
郑云柯, 胡翔宇, 宋希强, 王健
2015, 6(2): 168-17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11
摘要:
笔者使用6种DNA提取方法提取7种含糖量较高的石斛属植物的DNA,比较不同方法提取DNA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PEX法和改良CTAB法对含有丰富多糖和多酚类的石斛属植物的DNA提取效果较好。改良PEX法与其他5种方法对比,可以更好地去除多糖类和多酚物质的干扰,能够满足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改良CTAB法和改良SDS法与CTAB法和SDS法相比,可获得较高的DNA产率,并且可以较好地去除多糖类杂质的干扰。
生物质炭和秸秆对海南砖红壤酸性及交换性能的影响
索龙, 罗晨诚, 潘凤娥, 胡俊鹏, 孟磊, 何秋香
2015, 6(2): 173-17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12
摘要:
选取海南地区典型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砖红壤,研究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对土壤p H、交换性酸以及交换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CK)、生物质炭(B)、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联合(BCS)、玉米秸秆(CS)。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材料后,土壤p H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土壤的交换性酸却都显著降低;同时,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均显著提高,不同生物质材料处理效果依次为CS>BCS>B>CK。
海口市公园芳香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
郝江珊, 邢剑锋, 符桂娴, 雷金睿, 郭祎妮, 胡冬妮, 王健
2015, 6(2): 180-18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13
摘要: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问卷访谈法对海口市12个主要城市公园芳香植物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海口市公园绿地常用芳香植物常见种类有100种,隶属于44科84属,数量较多的科有桃金娘科(Myrt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芸香科(Rut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和木犀科(Oleaceae)等;2)芳香植物在园林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有行道树、园景树、彩篱、花境、风景林和垂直绿化等;3)芳香植物园林应用中存在种类多样性低、种类结构不平衡和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笔者针对存在问题对海口市的公园园林芳香植物的引种、选择和应用提出建议,为公园芳香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技术方法
国产沉香TLC的指纹图谱分析
杨锦玲, 梅文莉, 李薇, 余海谦, 左文健, 戴好富
2015, 6(2): 189-19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14
摘要:
通过2个展开系统和3种检视方法,建立10批国产沉香的薄层色谱(T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10批样品中检测到17个共有斑点,初步鉴定了其中6个,包括3个色酮类成分,2个倍半萜类成分和1个谷甾醇。
微波消解ICP-MS测定茶叶中稀土元素的不确定度评定
陈保, 蒲泓君, 姜东华, 罗正刚
2015, 6(2): 197-20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15
摘要: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茶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对样品称量、样品消解、样品定容、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拟合、仪器测量重复性等影响不确定的分量进行分析,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的规定进行合成。结果表明:样品称量和定容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拟合、重复性测量及样品消解等因素对测定结果准确性影响大,应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稀土元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肾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罗灿, 于旭东, 吴繁花, 高鑫, 王童欣
2015, 6(2): 204-22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16
摘要:
为了探讨中国肾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100条ISSR引物对87份肾茶种质资源进行试验分析,发现20条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在87份供试材料中,20个ISSR引物共产生144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0条,多态率83.3%,平均每个ISSR标记能产生6.0条多态性片段。87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8~0.98,但6份栽培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88~0.98,显示出栽培种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聚为2类,其中栽培品种单独聚成1类,野生材料聚为1类。结果显示,中国野生肾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文献综述
橡胶树死皮病种类、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李艺坚, 刘进平
2015, 6(2): 223-22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5.02.017
摘要:
橡胶树死皮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一百年来虽然对其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未得到解答。笔者对橡胶树死皮病的种类、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橡胶树研究者和生产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