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5卷  第4期

研究报告
凡纳滨对虾新品系体形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
李玉虎, 张志怀, 宋芹芹, 魏琳, 黄皓, 周代金, 周海龙, 相建海
2014, 5(4): 307-31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01
摘要: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材料,对其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头胸甲长(x3)、第1腹节高(x4)、第1腹节宽(x5)、第3腹节高(x6)和第3腹节宽(x7)等8个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分析了不同体形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并建立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全长、体长、第3腹节宽和第1腹节宽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0.069x1+0.202x2+0.336x5+0.577x7-28.026(R2=0.95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全长、第3腹节宽和第1腹节宽。2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作用中,体长和全长对体质量的共同作用最大,其次为体长和第3腹节宽。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赵光军, 周永灿, 杨慧, 蔡岩, 张晗, 谢珍玉, 王世锋, 李聪
2014, 5(4): 312-319,35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02
摘要:
采用径向扩散法筛选对罗非鱼致病性无乳链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利用16S r DNA对拮抗菌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拮抗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通过腹腔注射法测定其对罗非鱼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从8个采样点共分离细菌1 759株,其中59株对无乳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0.6mm30.8 mm,平均21.9 mm;16S r DNA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59株拮抗菌分为5属8个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45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株、肠球菌属(Enterococcus)2株、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5株。鱼体安全性试验显示,有22株拮抗菌对罗非鱼不具有致病性,可作为防治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备选菌株。
影响橡胶树根系嫁接成活的因素
李庆, 王军, 周珺, 林位夫
2014, 5(4): 320-32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03
摘要:
比较了不同橡胶树根系嫁接(根接)材料、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等因素对橡胶树根接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根接法比原地根接法的成活率高;过渡植株的顶蓬叶片物候期为稳定期和抽芽期的根接成活率高;生长旺季(4~8月)进行根接成活率高;在一定范围内随根段直径和长度增大其根接成活率提高,当进行离体根接时,根段直径4 mm以上、根段长25~45 cm为宜。
玉米自交系B73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的克隆及低氮对PPDK表达的影响
龚付全, 李平华
2014, 5(4): 326-33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04
摘要:
以玉米B73自交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玉米B73叶片C4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即C4PPDK基因的c DNA全长并测序,研究了低氮胁迫对典型C4作物玉米PPD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73玉米C4PPDK基因有19个外显子,18个内含子。无论在高氮还是低氮条件下,玉米野生型与ppdk突变杂合子在表型上均无显著差异。野生型植株中PPDK表达量约为杂合子的2倍;与高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PPDK野生型和杂合子中PPD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表明PPDK蛋白可能参与了对低氮胁迫的响应。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PPDK与氮代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红毛丹果壳中齐墩果烷型三萜苷类成分的生防活性
马青云, 黄圣卓, 戴好富, 梅文莉, 莫明和, 赵友兴
2014, 5(4): 334-33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05
摘要:
研究了红毛丹果壳中的9个齐墩果烷型三萜苷类化合物对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生防活性,并分析了齐墩果烷型三萜苷拮抗病原菌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9个齐墩果烷型三萜苷对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均有一定的致死活性,部分化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显示拮抗作用,其中有4个齐墩果烷型三萜苷对这4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兼抗活性。
2种施肥模式对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及蔬菜养分含量的影响
郇恒福, 周健民, 段增强, 王火焰, 高艳芳
2014, 5(4): 339-34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06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2种施肥模式对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蔬菜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施肥(STFP)能平衡土壤养分,而传统施肥(TFP)土壤中已严重累积的硫和磷的含量继续增加,养分不平衡的状况更趋严重。TFP芹菜的地上部含氮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各处理蔬菜地下部的含氮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的不结球白菜的含磷量差异显著(P<0.05),TFP的最高,STFP的最低,而芹菜的无显著差异;STFP蔬菜的地下部含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3处理间蔬菜的地上部含钾量差异不显著(P>0.05);3处理均未影响蔬菜钙镁的含量,也未影响2种蔬菜地上部硫的含量,而STFP不结球白的地下部含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STFP的蔬菜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说明,TFP的钾含量相对偏低,其他大中量元素含量均能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并且磷、硫含量过高;而STFP能根据温室土壤养分与平衡状况,通过降低磷、硫的施用,增加钾的施用来不断调整施肥组成,能有效遏制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发展,改善温室土壤的蔬菜生长环境并能提高蔬菜产量,是一种优良的调控与持续利用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的措施。
毛萼紫薇种子的储存及萌发特性
蒙真铖, 罗冠勇, 宋希强, 徐诗涛
2014, 5(4): 348-35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07
摘要:
通过观测毛萼紫薇(Lagerstroemia balansae)的种子生物学特性、种子生活力,研究储存方法、时间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毛萼紫薇种子透水性较好,具有一定的生理后熟现象;(2)种子不宜即采即播,新鲜种子短期储存宜在4℃下低温保存,储存期达6~8个月;种子干燥后,在常温条件下可长期保存;(3)毛萼紫薇种子具有一定休眠现象。GA3、IAA能有效地打破休眠,200 mg·L-1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其次是200 mg·L-1IAA处理的,6-BA处理的无明显效果。
鹤蕉种质资源抗寒性和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徐世松, 杨光穗, 黄少华, 张志群, 尹俊梅
2014, 5(4): 352-35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08
摘要:
针对抗寒性、花期和观赏特性等几个农艺性状,对引进的67个鹤蕉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大田圃鉴定与评价,筛选出适合在海南不同区域栽培的8个有应用价值的品种。旨在为鹤蕉的品种改良、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海南2种马尾藻的分类鉴定
刘鑫鑫, 朱军, 黄惠琴, 刘敏, 邹潇潇, 鲍时翔
2014, 5(4): 357-362,36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09
摘要:
对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2种生物量最大的马尾藻品种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根据马尾藻藻体、固着器、主干、分枝、藻叶、气囊和生殖托等主要部位的形态特征,结合ITS基因序列相似性比对结果,将其鉴定为刺托马尾藻和匍枝马尾藻。这为马尾藻物种多样性、深加工利用以及马尾藻资源保护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技术方法
漳州水仙的组织培养技术
金雄霞, 詹富钧, 罗越华, 夏志辉
2014, 5(4): 363-36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10
摘要:
以漳州水仙为材料,研究了漳州水仙的组织培养技术,优选出不定芽再生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鳞茎盘与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优培养基都为MS+6-BA 10 mg·L-1+NAA 1.0 mg·L-1+蔗糖30 g·L-1+植物凝胶3 g·L-1;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1+IBA 0.1mg·L-1+蔗糖15 g·L-1的液体培养基。
海巴戟DNA提取方法及SRAP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赖茂良, 孙仁毅, 程江波, 聂风琴, 邢诒旺, 林道哲, 符文英
2014, 5(4): 368-37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11
摘要:
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开展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inn,又名Noni)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良DNA提取方法能获得质量好,纯度高的海巴戟DNA。应用12对引物对78份海巴戟种质的SRAP分子标记扩增,共获得11 15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3 792条,多态性为33.99%,种质间具有很好的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为0.66时,78份海巴戟种质可归为2类,即海南本地种和西沙群岛种聚为一类,其余种质则聚为另一类;以0.86为阈值,78份海巴戟种质材料可聚为6类,从上至下依次是:万维2号种、新加坡种、大溪地种、万维1号种、海南本地种、西沙群岛种。其中,大溪地种和万维1号种的相似度较高,可以推断这2个种质亲缘关系较近,新加坡种与万维2号种的亲缘关系次之。
女贞RAPD-PCR实验条件的优化
赵峰, 刘国民, 李娟玲, 张其文, 符伟, 张恩华
2014, 5(4): 374-38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12
摘要:
采用单因素梯度试验对影响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RAPD扩增的若干重要影响因素(包括Mg Cl2、d NTPs、随机引物、Taq DNA聚合酶浓度、模板DNA用量,以及退火温度与循环次数等)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女贞RAPD-PCR反应体系为:每25μL体积中含10×反应buffer 2.5μL,2.5 mmol·L-1Mg Cl23.0μL,0.2 mmol·L-1d NTPs 0.5μL,2.0 U Taq酶0.4μL,0.4μmol·L-1引物1.0μL,DNA模板60 ng。PCR扩增程序:在94℃条件下预变性4 min,然后依次在94℃条件下变性30 s,38℃条件下退火45 s,72℃条件下延伸2 min;进行40个循环,最后在72℃条件下延伸10 min,并于16℃条件下保存。以该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对木犀科女贞属植物不同居群间的女贞种质材料的扩增,均能获得丰富而清晰的条带,且重现性好。
南药专题
尖峰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
陈能, 钟琼芯
2014, 5(4): 381-387,39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13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该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有41科84属165种,其中,33科52属70种有药用价值。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有药用价值的蕨类植物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宽叶十万错抗氧化性测定
李奕星, 臧小平, 林兴娥, 袁德保, 谭琳, 梁冬梅, 马蔚红
2014, 5(4): 388-39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14
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并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考察宽叶十万错浸膏的多酚含量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ABTS)自由基及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宽叶十万错浸膏的多酚含量为197μg·mg-1,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羟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宽叶十万错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效。
海南昌江县濒危药用植物的种群动态
周文嵩, 冯丹丹, 李东海, 陶楚, 万春红, 邢莎莎, 杨小波
2014, 5(4): 392-39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15
摘要:
对昌江县的4种濒危药用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其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特征。结果表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和野龙眼(Dimocarpus longan)种群属于增长型,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种群属于衰退型,野荔枝(Litchi chinensis)种群属于稳定型。白木香和野荔枝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海南龙血树种群接近DeeveyⅠ型,野龙眼种群接近DeeveyⅢ型。结合静态生命表的分析,整体上白木香和野龙眼种群表现为增长型、海南龙血树种群表现为衰退型、而野荔枝种群表现为稳定型。野生濒危药用植物的生存环境较差,人为干扰明显,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沉香中色酮成分的含量
杨锦玲, 梅文莉, 余海谦, 左文健, 戴好富
2014, 5(4): 400-40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16
摘要:
建立沉香中色酮类化合物总含量测定方法,首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11批沉香乙醇提取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达到要求,11批沉香样品中色酮含量范围为4.5%27.1%,根据色酮成分百分含量,将其分成3个等级。该方法简便快速,为沉香中色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方法。
文献综述
喜旱莲子草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高建明, 张世清, 陈河龙, 刘巧莲, 易克贤
2014, 5(4): 405-40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4.017
摘要: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在农业上可以作为饲料、肥料、栽培食用菌、制作沼气,并用于水稻育种;在污染治理上的主要应用在净化水体、富集重金属上;在医药上主要应用在抑菌、抗病毒、护肝、抗肿瘤上。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喜旱莲子草利用和研究的进展,并对其未来利用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