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5卷  第3期

研究报告
溶藻弧菌在海水长期饥饿胁迫下的活性分析及菌落相变特征
龙云映, 张吕平, 韦露, 邓益琴, 陈偿
2014, 5(3): 199-20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01
摘要:
选取3株具有相变特征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J-51、E324和E381进行海水长期饥饿培养,测试每毫升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菌落相变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菌体形态观察与饥饿胁迫前后菌株对卤虫(Artemia salina)的毒力对比。结果发现,饥饿培养的细菌活性可分为3个时期:1~5 d为上升期,每毫升海水中可培养细菌数增加并达到最高,菌落表型无显著变化;中期为下降期(5~40 d),细菌数量急剧下降,部分菌体的运动环皱缩;41 d后进入平台期,各菌株在海水中的数量保持在103~104cfu·m L-1,经500 d培养,可培养细菌数仍高达103cfu·m L-1,平板上出现一种极小的菌落。扫描电镜发现,130 d饥饿胁迫后多数细胞变为圆球状,部分形成超长的长杆状,或产生成团的絮状物。卤虫致死效应结果显示,多数菌株在饥饿胁迫500 d后的致死率约下降50%。以上结果为解释溶藻弧菌在寡营养海水中的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不同螯色罗氏沼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杨世平, 刘慧玲, 江博杰, 陈兆明, 孙成波
2014, 5(3): 208-21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02
摘要:
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螯色、不同性别的6月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深蓝螯色雌虾、深蓝螯色雄虾、浅黄螯色雌虾、浅黄螯色雄虾)的22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效应,得到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蓝雌组6个性状、蓝雄组8个性状、黄雌组7个性状、黄雄组6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考虑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大小和可操作性后认为,深蓝螯色雌虾的育种目标性状首选指标是第1腹节宽,深蓝螯色雄虾、浅黄螯色雌虾和雄虾的首选指标均为全长。
氨氮质量浓度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向赟, 王刚, 龚永, 陈兆明, 张锐, 孙成波
2014, 5(3): 220-22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03
摘要:
研究了氨氮质量浓度渐变和突变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氮质量浓度突变组实验中,氨氮质量浓度从起始浓度0.05 mg·L-1向中浓度1.25 mg·L-1和高浓度3.0 mg·L-1突变过程中对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和对虾体内病毒增殖影响显著(P<0.05),先氨氮突变后感染WSSV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6%,34.4%和48.9%;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5.75×106,1.62×106copy·g-1。先感染WSSV后氨氮突变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最大值分别为30%,38.9%和48.9%;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9.58×105,4.94×106copy·g-1,氨氮浓度渐变实验中各组至24 h对虾累积死亡率较低(P>0.05),48 h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先氨氮渐变后感染WSSV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最大值分别为28.9%,30.0%和45.6%,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4.48×106,1.86×106copy·g-1。先感染WSSV后氨氮渐变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6%,33.3%和45.6%;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8.58×105,6.55×106copy·g-1。这表明对于携带WSSV的对虾,氨氮变化越大,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可能越大,所以控制水质中氨氮含量在低浓度水平对预防WSS爆发至关重要。
2株微藻对养殖废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
许云, 梁文思, 刘志媛
2014, 5(3): 228-23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04
摘要:
采用2株分离自海南海域的微藻——双眉藻(Amphora sp.BQW)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HN)分别处理幼虾养殖废水。结果表明,双眉藻和等鞭金藻均能在幼虾养殖废水中生长,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是0.168和0.05。培养8 d后,等鞭金藻和双眉藻对幼虾养殖废水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0.9%和70.9%,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和28.7%,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0%和85.7%,亚硝酸盐氮无显著差异,而氨氮含量则显著升高。
巴西橡胶树胶胞炭疽病菌CgE6基因RNAi突变体的构建
何芬, 罗红丽
2014, 5(3): 233-23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05
摘要:
为了研究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效应蛋白基因CgE6的功能,笔者利用RNAi技术原理,构建了可用于转化丝状真菌的RNAi双元重组载体p Silent-CgE6-FR,通过PEG介导法遗传转化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原生质体,在抗性培养基上获得了CgE6的RNAi转化子并任意选取抗性转化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所检测的转化子基因组中都有抗性标记的整合;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所检测的转化子中目标基因CgE6的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1,2,7号转化子的表达水平最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有效的CgE6效应蛋白基因的RNAi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该效应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4种葱科植物粗提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
穆雷, 国俊红, 何华敏, 赵惠, 谢俊, 韦双双, 夏幽泉, 吴繁花, 阮云泽, 汤华
2014, 5(3): 239-24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06
摘要:
分别采取高温灭菌和滤菌器过滤2种方式,对韭菜、大蒜、大葱、洋葱等4种葱科植物的组织粗提液进行除菌,并用其进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拮抗实验。结果表明:滤菌器过滤处理组比高温灭菌处理组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更显著;在滤菌器除菌组中,韭菜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大蒜和大葱,与对照相比都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但洋葱粗提液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防治肿节风黑线炭疽病菌的药剂筛选
蒋妮, 叶云峰, 胡凤云, 刘丽辉, 刘威
2014, 5(3): 244-248,25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07
摘要: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测定14种杀菌剂的抑制活性,对抑制率达90%以上的杀菌剂进行毒力测定,根据室内测试结果将抑制效果较好的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苯醚·咪鲜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4种药剂对黑线炭疽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抑制率>90%,EC50分别为0.079 9,3.567,55.470,370.340 mg·L-1;戊唑醇稀释3 000~4 000倍,苯醚·咪鲜胺稀释1 000~2 000倍,田间防效均达70%以上。这表明戊唑醇、苯醚·咪鲜胺对肿节风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棉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王会芳, 王三勇, 符美英, 芮凯, 陈绵才
2014, 5(3): 249-25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08
摘要:
设98%棉隆MG 3个不同剂量、10%噻唑膦GR及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进行防治露地番茄根结线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并从土壤2龄幼虫(J2)减退率和根结防效两方面进行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移栽后30 d和60 d,98%MG 450 kg·hm-1处理区的J2减退率分别为91.74%和82.80%,375 kg·hm-1处理区60 d后的减退率达73.81%,表明其不仅对J2数量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持效期。收获末期,其3个剂量处理的根结防效均在75%以上,最高达86.14%,对番茄根结形成表现出良好的控制作用,建议使用剂量为375~450 kg·hm-1。基于使用方法和环境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应用。
苏云金芽孢杆菌A322菌株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
张路路, 朱朝华, 郭刚
2014, 5(3): 253-25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09
摘要:
以菌体生长对数末期发酵液OD600值为优化标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前期室内实验筛选得到的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有较高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 A322菌株进行培养基优化,并进行发酵。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0.5%黄豆粉+0.5%酵母粉+0.5%葡萄糖+0.5%胰蛋白胨+0.2%碳酸钙+0.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20 h,初始p H值7.5,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为200 r·min-1,接种量3%,250 m L三角瓶适宜装35 m L培养基。优化后的菌体生长量OD600值比优化前的提高了44.7%。
干旱胁迫下山栏稻与栽培水稻品种苗期表型性状及生理差异
刘维俊, 徐立新, 何美丹, 温泽泽, 张珈宁, 袁潜华
2014, 5(3): 260-26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10
摘要:
测定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山栏稻苗期的株高、叶面积等农艺性状以及叶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等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估山栏稻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山栏稻降低了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并增加了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同时,山栏稻叶绿素含量、MD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选山栏稻品种的隶属函数值为0.521和0.673。综合实验数据和田间观察,初步判断山栏稻苗期具有较强的抗旱特性。
19份野生豆科绿肥的有机肥品质评价
郇恒福, 王松林, 刘国道, 黄冬芬, 高玲, 杨虎彪
2014, 5(3): 265-271,30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11
摘要:
分析19份采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豆科绿肥种质的矿质养分含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有机肥分级评价方法对这些豆科种质进行有机肥分级。结果表明:19份豆科绿肥的大量元素含量变异较大,其中含氮量为12.4~43.8 g·kg-1(平均22.2 g·kg-1),含磷量为4.3~16.7 g·kg-1(平均9.7 g·kg-1),含钾量为5.6~31.1 g·kg-1(平均12.9 g·kg-1)。供试的19份豆科绿肥种质的有机肥评价结果显示,大多数为2级有机肥,3级和1级有机肥均仅有1份,说明这19份豆科绿肥都是品质较高的绿肥。
山蒌生物学特性观察与优良单株选择
李新, 刘进平, 黄东益, 成善汉
2014, 5(3): 272-27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12
摘要:
山蒌(Piper sarmentosum Roxb.)可作为新型热带香菜和药用植物进行开发利用,笔者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观察,获得了4个季节内叶片增长量、叶长×叶宽平均增长量和株高增长量数据,并在观测平均叶片数、叶长×叶宽、主茎长和株高等4个指标的基础上,从30株山蒌中选出3株优良单株。
苹果菠萝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昝丽梅, 张家云, 吴维军
2014, 5(3): 277-27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13
摘要:
以苹果菠萝的顶芽和吸芽为外植体,接种于MS+6-BA 3 mg·L-1+蔗糖30 g·L-1的培养基上,30 d后腋芽萌发;再将新芽切割,接种于MS+6-BA 2 mg·L-1+NAA 0.05 mg·L-1+蔗糖30 g·L-1的培养基上,30~40 d后形成丛生芽,每30~40 d继代1次,可增殖3~5倍;把丛生芽分割成单株并接种于MS+6-BA 1 mg·L-1+AD 3 mg·L-1+蔗糖30 g·L-1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培养,25~30 d后再转接种于1/2MS+NAA 0.5 mg·L-1+香蕉汁30 g·L-1+蔗糖30 g·L-1培养基上,30 d后可形成完整的根系;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5%。
海巴戟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
程江波, 邢诒旺, 赖茂良, 聂风琴, 林道哲, 孙仁毅, 符文英
2014, 5(3): 280-28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14
摘要:
以126份海巴戟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生物学性状、农艺学性状、SRAP分子标记等遗传多样性数据,采用逐步聚类法,开展海巴戟核心种质构建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巴戟核心种质的最佳构建方法为Average系统聚类,G策略取样,15%的组内取样比例。应用该构建方法初步构建了由21个不同种质株系构成的海巴戟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南药专题
诺丽营养器官内的总黄酮含量及消长规律
孟蕲翾, 崔孟媛, 吴友根, 杨东梅, 张军锋
2014, 5(3): 286-28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15
摘要: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诺丽(Noni)营养器官及枝叶不同生长阶段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研究,以探索诺丽营养器官内总黄酮的动态积累,为生产中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该方法测定诺丽中总黄酮含量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加标回收率达99.66%,测试结果稳定可靠;(2)诺丽各器官总黄酮的含量顺序为:90 d叶>270 d叶>30 d叶>毛状根>210 d叶>150 d叶>侧根>330 d叶>主根>嫩枝>老枝>2年生枝>多年生枝>1年生枝。结果表明,对诺丽中总黄酮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采摘生长270 d的叶入药,有利于植株生长,并可提高诺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海南岛润方言黎族凉茶植物资源调查
丘柳明, 郑希龙, 王军, 梅文莉, 刘寿柏, 左文建, 戴好富
2014, 5(3): 290-29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16
摘要:
润方言是海南黎族传统文化中保存较好的支系。通过实地调查,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结合凭证标本的采集和鉴定,共收集了31种润方言黎族凉茶植物,并对这些植物的功效和价值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凉茶植物的现状及前景,旨在为润方言黎族凉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
中国贝类染色体研究现状与进展
蔡岩, 周永灿, 冯永勤, 谢珍玉, 王世锋, 袁卫
2014, 5(3): 297-30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3.017
摘要:
对我国已报道的81种贝类染色体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贝类分子系统进化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贝类染色体数目与染色体组成的进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