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2卷  第4期

棉花蔗糖合成酶3基因第1个内含子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阮孟斌, 于晓玲, 彭明
2011, 2(4): 291-29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10
摘要:
为了研究棉花SUS3基因编码区的第1个内含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分离该内含子并将其插入到GUS基因编码区中构建载体Susfig::121,将载体Susfig::121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拟南芥。对转基因拟南芥进行GUS活性分析,发现该内含子对GUS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并且特异抑制报告基因在花粉中表达。其结果显示,棉花SUS3基因编码区的第1个内含子对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热休克蛋白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作用
周丽, 何非, 潘秋红, 段长青
2011, 2(4): 297-30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01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热休克蛋白提高植物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的机理,并提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借助酵母双杂交、免疫共沉淀等蛋白互作技术,筛选与热休克蛋白互作的靶蛋白,弄清其互作的生物效应,这必将有助于更清楚地阐明热休克蛋白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作用机理。
海南省爵床科分布新记录种—桂越马蓝
许涵, 林明献, 李意德
2011, 2(4): 302-30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02
摘要:
笔者在海南尖峰岭发现爵床科Acanthaceae分布新记录种—桂越马蓝(Strobilanthes bantonensis Lin-dau),并对其形态、生境和保护现状进行了描述。引证标本存放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标本馆(RITF)、华南农业大学标本馆(CANT)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企鹅珍珠贝主要污损生物的季节变化及对贝生长的影响
程赞, 王梅芳, 万正平, 余祥勇
2011, 2(4): 305-309,31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20
摘要:
在不同的季节,对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 (Röding)]污损生物的种类、感染率、感染部位及对企鹅珍珠贝生长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①贝体上污损生物的种类和附着量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两季的污损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明显高于春、冬两季(其中夏季最高)。夏、秋两季污损生物的优势种群均有海绵、才女虫、盘管虫、龙介虫、藤壶和海鞘;春、冬两季污损生物的优势种群均有藤壶和草苔虫,其中冬季的优势种群还有柳珊瑚,春季的优势种群有海鞘。在相同的季节(冬季),野生企鹅珍珠贝和养殖企鹅珍珠贝的附着情况大致相同,但才女虫、盘管虫和龙介虫在野生贝上的寄生量明显比养殖贝上的少。②养殖企鹅珍珠贝在不同季节均感染了多毛类寄生虫病,春夏秋冬感病率依次为11.76%,36.51%,27.58%,19.56%;在冬季,养殖企鹅珍珠贝的感病率要比野生企鹅珍珠贝的高。在4个季节中,养殖企鹅珍珠的壳表感病率均比壳内感染、壳内和壳表同时感染的机率要高,其中春、冬2个季节中,壳内染病率要比壳内和壳表同时染病率要高,而夏、秋2个季节恰好相反。③养殖企鹅贝中健康贝与病贝的生长,夏季差异显著(P<0.05),其他季节不显著。
罗望子对干热环境的生态适应机理研究
纪中华, 潘志贤, 钱坤建, 杨艳鲜, 方海东, 李建增
2011, 2(4): 310-31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14
摘要:
从根系生长状况、植物组织的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光合特性、蒸腾特点等方面分析,罗望子适应干旱环境的机理,结果表明:罗望子在干旱的环境下,根系发达,利于从土壤吸收更多的水分满足其水分生理需要;组织内的束缚水含量大于自由水的含量,水分代谢减慢;干旱季节植物组织的脯氨酸含量提高,有助于细胞持水,防止脱水作用;通过调节气孔导度来调节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适应干旱环境。但这些适应性均对罗望子的产量潜力有抑制作用。
不同种植形式与密度对咖啡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锦红, 周华, 李桂琳, 胡永亮
2011, 2(4): 316-32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11
摘要:
以小粒种咖啡卡蒂姆CIFC7963(F6)为材料,就不同种植形式和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种植形式及密度范围内,对植株株高、茎粗和冠幅的年均增长无显著影响,对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率也差异不显著,但对咖啡植株最长一分枝长度与最长一分枝节数比而言,种植密度越小,其系数越小,果节越密,单株产量就越高。株行距0.6m×1.6m,每公顷种植10395株的种植形式的产量最高,每公顷产干豆达3735.6kg。综合考虑到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单株产量及农艺措施等因素,笔者推荐在德宏地区全光照的条件下,在坡地种植小粒种咖啡卡蒂姆CIFC7963(F6)的适宜种植形式为环山行定植,株行距为0.8m×1.8m或0.6m×1.8m,即种植密度为6930株·hm-2或9240株·hm-2;在缓坡和平地种植小粒种咖啡卡蒂姆CIFC7963(F6)的适宜种植形式为篱笆式种植,株行距0.8m×2.0m或0.6m×2.0m,即种植密度为6240株·hm-2或8325株·hm-2
广东中山五桂山生态保护区昆虫名录(Ⅱ)
谭宗健, 蒋谦才, 古建明, 张玉山
2011, 2(4): 321-32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03
摘要:
对广东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的昆虫多样性进行专项调查,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和分类方法见文献[1]。本文报道鞘翅目部分昆虫的种类,共计29科249种。
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海口的育性表现
罗文杰, 袁潜华, 张加, 宋忠华, 周玉
2011, 2(4): 328-33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12
摘要: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准S、P88S和Y58S进行分期播种,连续观察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研究这些不育系在海口地区的生育特性和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不育性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10~25d;准S在5月15日至10月16日不育性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5~15d和19~22d;P88S从5月11日至10月18日不育性稳定,其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5~15d和18~22d;Y58S在5月5日至10月20日不育性表现稳定,其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7~11d。
2种栽培模式对辣椒DUS测试性状表达的影响
高玲, 唐浩, 龙开意, 张如莲, 徐丽, 王琴飞
2011, 2(4): 333-33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15
摘要:
对比大棚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4个辣椒测试品种,分别调查分析其33个质量性状及假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的表达。结果表明: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辣椒品种在数量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叶片长和叶片宽的表达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冬春季在海南开展测试工作时,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对不同类型辣椒的测试性状影响不同,要考虑其性状的充分表达,依据此试验初报,应根据测试品种类型不同而合理利用2种栽培模式的优势开展测试工作。
莫氏兰的组织培养
刘亚文, 柯海丽, 邓小果, 黎维诗
2011, 2(4): 338-34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16
摘要:
以花芽为外植体进行莫氏兰的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莫氏兰花芽接种在MS+6-BA5.0mg·L-1+NAA0.5mg·L-1的培养基中,40d后可分化成原球茎或丛生芽;原球茎在MS+6-BA3.0mg·L-1+NAA0.3mg·L-1+φ=10%的椰子水的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好;小芽在1/3MS+花宝1号1g·L-1+φ=10%的椰子水的培养基上,壮苗效果最好;小苗在花宝1号3g·L-1+φ=10%的椰子水+香蕉40g·L-1+土豆20g·L-1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
无瓣海桑人工林下乡土树种自然更新的初步研究
王仁恩, 陈玉军, 黄勃, 杨文杰, 张钰, 李诗川, 梁振辉, 李隆飞
2011, 2(4): 342-34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17
摘要:
为了探明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人工林下乡土树种自然更新的机理及无瓣海桑对其影响,用野外样方调查法,对海南东寨港地区的14年生人工无瓣海桑林试验样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4年生人工无瓣海桑林处于自然更新的初期;种源距、滩面高度、林间距、林下呼吸根数目均与林下乡土树种的自然更新存在相关关系,灌木模型为:Y1=0.998X1+0.324X2+8.54X3-0.122X1X3-75.953;幼苗模型为:Y2=151.934-0.565X1-1.682X4;无瓣海桑呈林圈和林间带种植能够加快乡土树种自然更新的速度。
水牛Cdc42 cDNA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晓茹, 匡文华, 成鹰, 杜丽, 雷明, 焦寒伟, 张冬琳, 郝永昌, 祁超, 王凤阳
2011, 2(4): 349-35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19
摘要:
通过RT-PCR扩增得到水牛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cDNA序列,将扩增产物与pMD20-T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后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序列全长626bp,含有1个大小为576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9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1.3×103,理论等电点为6.16;Cdc42 ORF序列与Genbank上登载的黄牛、狗、小鼠和人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5%、96.70%、94.97%和94.10%,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该蛋白为非跨膜蛋白,存在1个RHO结构域。
酶法提取红毛丹果皮花色苷的研究
何艾, 张容鹄, 陈秀琼, 冯建成
2011, 2(4): 355-35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06
摘要:
以红毛丹果皮为材料,研究酶法提取花色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毛丹果皮花色苷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纤维素酶适用于花色苷的提取;最佳提取条件:料液比为1g∶15mL,采用pH5.2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作为缓冲溶液,加酶量为混合液5%等体积的量,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5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每克红毛丹果皮可提取1.14mg花色苷。
超高静压下魔芋葡甘聚糖流变特性的研究
姚闽娜, 彭述辉, 潘廷跳, 范琳琳, 温成荣, 冯瑞, 庞杰
2011, 2(4): 360-36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07
摘要:
为了研究物理场作用对魔芋葡甘聚糖流变特性的影响,将魔芋精粉配制成水溶胶,并对魔芋精粉及其水溶液进行超高静压处理,再通过流变仪测定其相关流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超高静压处理对魔芋葡甘聚糖的流变学性质有显著影响,影响因素中,压力大于处理时间,且以100MPa处理效果最明显。
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阮孟斌, 彭明
2011, 2(4): 364-37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04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植物对环境的耐受机制,以应对环境的变化。本文综述了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基因包括:抗氧化基因、渗透压保护大分子、LEA蛋白、膜转运蛋白、转录因子、热激蛋白、蛋白激酶以及miRNA,同时对植物基因组甲基化与响应胁迫的关系也作了一定的阐述。
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及其他近缘植物的基因漂流研究进展
尹昭坤, 乔健, 袁潜华
2011, 2(4): 373-37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13
摘要:
转基因水稻与普通野生稻及其近缘植物的基因漂流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在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方面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综述了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及其他近缘植物基因漂流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转基因水稻基因漂流控制的问题。
红树林消波效应研究进展
陈玉军, 廖宝文, 黄勃, 张乔民, 徐大平, 陈元海, 林卫海
2011, 2(4): 378-38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18
摘要:
对红树林消波效应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红树林消波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研究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野外测量来分析红树林对波浪的消减情况以及波浪消减率与红树林植被特征、水文特征的相关性,其次是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模拟红树林对波浪的消减效应。
天然胶乳的补强研究进展
罗文杰, 汪志芬, 李思东, 方林, 林华
2011, 2(4): 383-38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1.04.005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天然胶乳的无机粒子、有机粒子、树脂乳液及其他填料对天然胶乳的补强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胶乳补强技术的发展方向做了简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