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3卷 第1期
2012, 3(1): 0-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06
摘要: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09]30号文批复),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更名为《热带生物学报》,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主办单位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变更为海南大学,主管单位为海南省教育厅。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09]30号文批复),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更名为《热带生物学报》,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主办单位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变更为海南大学,主管单位为海南省教育厅。
2012, 3(1): 1-1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16
摘要:
对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在15个样本中,同源序列片段(1 551bp)中共检测到9个单倍型和249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序列差异分析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8.1%~100%之间,无明显遗传分化。虎龙斑的2个COⅠ基因单倍型与母本棕点石斑鱼单倍型的同源性为99%和100%,而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同源性均为88.1%。青龙斑的2个单倍型与母本斜带石斑鱼的3个单倍型的同源性在99.7%~100%之间,而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同源性分别为89.3%和89.4%,结果表明两种杂交子一代在线粒体DNA COⅠ基因上严格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对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在15个样本中,同源序列片段(1 551bp)中共检测到9个单倍型和249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序列差异分析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8.1%~100%之间,无明显遗传分化。虎龙斑的2个COⅠ基因单倍型与母本棕点石斑鱼单倍型的同源性为99%和100%,而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同源性均为88.1%。青龙斑的2个单倍型与母本斜带石斑鱼的3个单倍型的同源性在99.7%~100%之间,而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同源性分别为89.3%和89.4%,结果表明两种杂交子一代在线粒体DNA COⅠ基因上严格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2012, 3(1): 11-1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17
摘要:
通过设置不同温度、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的处理,研究凡纳滨对虾(L.vannanei)仔虾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在15~30℃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仔虾磷、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均上升,30℃时,氮、磷释放率最大;盐度在5~35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增加,仔虾氮、磷的释放率提高,但盐度为30时,仔虾氮、磷释放率最低,其中对氨氮的释放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pH值在6.5~9.0的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磷的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硝酸氮和氨氮释放率极显著增加(P<0.01),pH值8.5时,氨氮释放率达到最大,亚硝酸氮释放率无明显变化;摄食状态对仔虾代谢有明显的影响,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和氨氮的释放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76.2%,50.0%,60.0%,94.7%,表明仔虾摄食时蛋白质代谢增加明显。
通过设置不同温度、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的处理,研究凡纳滨对虾(L.vannanei)仔虾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在15~30℃范围内,随温度的上升,仔虾磷、硝酸氮、氨氮的释放率均上升,30℃时,氮、磷释放率最大;盐度在5~35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增加,仔虾氮、磷的释放率提高,但盐度为30时,仔虾氮、磷释放率最低,其中对氨氮的释放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pH值在6.5~9.0的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磷的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硝酸氮和氨氮释放率极显著增加(P<0.01),pH值8.5时,氨氮释放率达到最大,亚硝酸氮释放率无明显变化;摄食状态对仔虾代谢有明显的影响,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和氨氮的释放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76.2%,50.0%,60.0%,94.7%,表明仔虾摄食时蛋白质代谢增加明显。
2012, 3(1): 16-2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18
摘要:
为了寻找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Röding)植核时安全与有效的麻醉方法,本实验比较了乙二醇苯醚和苯佐卡因对企鹅珍珠贝植核时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海水温度在25℃时,φ=0.1%,0.2%,0.3%的乙二醇苯醚与ρ=500,800,1 000 mg.L-1的苯佐卡因都有麻醉效果;随着麻醉剂用量的增加,企鹅珍珠贝麻醉所需时间减少,复苏时间变长;在一定剂量下,随水温的上升(21~27℃),麻醉和复苏时间均减少;φ=0.2%的乙二醇苯醚、ρ=800 mg.L-1和1 000 mg.L-1的苯佐卡因对企鹅珍珠贝均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30min内的麻醉效果均达到100%,麻醉贝复苏快,且1周后均存活。
为了寻找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Röding)植核时安全与有效的麻醉方法,本实验比较了乙二醇苯醚和苯佐卡因对企鹅珍珠贝植核时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海水温度在25℃时,φ=0.1%,0.2%,0.3%的乙二醇苯醚与ρ=500,800,1 000 mg.L-1的苯佐卡因都有麻醉效果;随着麻醉剂用量的增加,企鹅珍珠贝麻醉所需时间减少,复苏时间变长;在一定剂量下,随水温的上升(21~27℃),麻醉和复苏时间均减少;φ=0.2%的乙二醇苯醚、ρ=800 mg.L-1和1 000 mg.L-1的苯佐卡因对企鹅珍珠贝均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30min内的麻醉效果均达到100%,麻醉贝复苏快,且1周后均存活。
2012, 3(1): 22-27,3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01
摘要:
通过对EHA105菌株48 h不间断培养观察,绘制出其生长曲线图;同时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分别制备根癌农杆菌EHA105的感受态细胞,在转化过程中用不同的温度进行热激处理,统计分析阳性转化子个数,明确了采用冻融法将外源DNA导入农杆菌EHA105时的几个影响因素的参数。结果表明,当OD600值在1.0~1.5之间时,根癌农杆菌EHA105正处在对数生长期,活力最强;制备感受态细胞时,CaCl2溶液的浓度在6~10 mmol.L-1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以10 mmol.L-1效果最佳,转化率达5.322×106.μg-1,热激处理温度在20~37℃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37℃处理时转化率最高,达5.550×106.μg-1。
通过对EHA105菌株48 h不间断培养观察,绘制出其生长曲线图;同时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分别制备根癌农杆菌EHA105的感受态细胞,在转化过程中用不同的温度进行热激处理,统计分析阳性转化子个数,明确了采用冻融法将外源DNA导入农杆菌EHA105时的几个影响因素的参数。结果表明,当OD600值在1.0~1.5之间时,根癌农杆菌EHA105正处在对数生长期,活力最强;制备感受态细胞时,CaCl2溶液的浓度在6~10 mmol.L-1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以10 mmol.L-1效果最佳,转化率达5.322×106.μg-1,热激处理温度在20~37℃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37℃处理时转化率最高,达5.550×106.μg-1。
2012, 3(1): 28-3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02
摘要:
以橄榄油为碳源,采用富集和复筛的方法,于夏季从海口市食堂和汽修场等富油土壤中筛选出9株高产脂肪酶活性菌株,对其形态、生长和16S rR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菌株菌落皆呈暗绿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状单细胞,最适生长pH值为7,最适生长温度高于42℃,9株菌株的16S rDNA序列完全一致,皆为绿脓假单胞菌。
以橄榄油为碳源,采用富集和复筛的方法,于夏季从海口市食堂和汽修场等富油土壤中筛选出9株高产脂肪酶活性菌株,对其形态、生长和16S rR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菌株菌落皆呈暗绿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状单细胞,最适生长pH值为7,最适生长温度高于42℃,9株菌株的16S rDNA序列完全一致,皆为绿脓假单胞菌。
2012, 3(1): 32-37,4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13
摘要:
采集海南文昌清澜港头苑村红树林保护区的18种红树植物和3种半红树植物的根部样品,用1/10ATCC 172培养基共分离到138株内生放线菌。经初步鉴定,分离到的138株内生放线菌分别属于继生菌属、小单胞菌属和链霉菌属3个属。对分离到的内生放线菌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对肝癌SMMC-7721细胞有细胞毒活性的菌株有40株,抗MRSA活性的菌株有27株,所有测试菌株均未检测到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对88株菌进行耐盐性检测,77株菌表现出耐盐或嗜盐特征,其中2株最高耐盐质量浓度ρ(NaCl)=150 g.L-1,54株菌可在含有ρ(NaCl)=33 g.L-1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采集海南文昌清澜港头苑村红树林保护区的18种红树植物和3种半红树植物的根部样品,用1/10ATCC 172培养基共分离到138株内生放线菌。经初步鉴定,分离到的138株内生放线菌分别属于继生菌属、小单胞菌属和链霉菌属3个属。对分离到的内生放线菌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对肝癌SMMC-7721细胞有细胞毒活性的菌株有40株,抗MRSA活性的菌株有27株,所有测试菌株均未检测到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对88株菌进行耐盐性检测,77株菌表现出耐盐或嗜盐特征,其中2株最高耐盐质量浓度ρ(NaCl)=150 g.L-1,54株菌可在含有ρ(NaCl)=33 g.L-1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2012, 3(1): 38-4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10
摘要:
分别用茉莉酸、乙烯利、乙酰水杨酸、色氨酸等4种试剂的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处理温室盆栽的长春花成苗和幼苗。在处理2 d后,测定长春花叶片中的吲哚生物总碱、长春碱、长春质碱和文多灵碱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试剂对长春花植物中吲哚生物碱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分别用茉莉酸、乙烯利、乙酰水杨酸、色氨酸等4种试剂的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处理温室盆栽的长春花成苗和幼苗。在处理2 d后,测定长春花叶片中的吲哚生物总碱、长春碱、长春质碱和文多灵碱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试剂对长春花植物中吲哚生物碱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012, 3(1): 42-5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14
摘要:
为分析影响橡胶林通量观测数据质量的因素,利用农业部儋州热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试验站50 m高通量观测塔2010年12个月连续的通量观测资料,应用Schmid的FSAM(Flux-Source AreaModel)模式,分析不同大气条件下橡胶林通量足迹与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大气不稳定状态时,通量各传感器测得的信息源区比大气稳定状态时源区面积相对较小;在相同贡献率水平下,大气稳定状态生长季节观测到的通量信息源区面积比非生长季节的信息源区面积大,大气不稳定状态非生长季节的通量信息源区面积比生长季节的信息源区面积大。(2)盛行风方向在110°~250°时,生长季大气不稳定情况下,通量测量的信息源区(P=80%)迎风方向范围在100~758 m之间,垂直于迎风方向范围在-251~251 m之间,非生长季大气不稳定情况下,迎风方向和垂直迎风方向的范围较均值略大些;生长季稳定条件下,迎风方向和垂直迎风方向的范围分别为173~1 858 m和-534~534 m,非生长季稳定条件下,迎风方向和垂直迎风方向的范围较均值略小些。(3)风向在0°~110°,250°~360°时,与盛行风方向上的通量信息源区面积相比,橡胶林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其通量信息源区面积范围明显要高,但在非稳定大气状态时,二者相差不大。
为分析影响橡胶林通量观测数据质量的因素,利用农业部儋州热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试验站50 m高通量观测塔2010年12个月连续的通量观测资料,应用Schmid的FSAM(Flux-Source AreaModel)模式,分析不同大气条件下橡胶林通量足迹与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大气不稳定状态时,通量各传感器测得的信息源区比大气稳定状态时源区面积相对较小;在相同贡献率水平下,大气稳定状态生长季节观测到的通量信息源区面积比非生长季节的信息源区面积大,大气不稳定状态非生长季节的通量信息源区面积比生长季节的信息源区面积大。(2)盛行风方向在110°~250°时,生长季大气不稳定情况下,通量测量的信息源区(P=80%)迎风方向范围在100~758 m之间,垂直于迎风方向范围在-251~251 m之间,非生长季大气不稳定情况下,迎风方向和垂直迎风方向的范围较均值略大些;生长季稳定条件下,迎风方向和垂直迎风方向的范围分别为173~1 858 m和-534~534 m,非生长季稳定条件下,迎风方向和垂直迎风方向的范围较均值略小些。(3)风向在0°~110°,250°~360°时,与盛行风方向上的通量信息源区面积相比,橡胶林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其通量信息源区面积范围明显要高,但在非稳定大气状态时,二者相差不大。
2012, 3(1): 51-5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15
摘要:
搜集了近年来我国植胶生产上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橡胶树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定植株数、有效割株数、有效存株率和存株类型的变化情况,以及胶园单位面积有效割株对胶园土地产出能力的影响及其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胶园有效存株的建议。
搜集了近年来我国植胶生产上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橡胶树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定植株数、有效割株数、有效存株率和存株类型的变化情况,以及胶园单位面积有效割株对胶园土地产出能力的影响及其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胶园有效存株的建议。
2012, 3(1): 56-5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11
摘要:
于2010年对两系杂交水稻组合Y58S/9311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观察其在海口的生育特性,并对父母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父本的播始历期在93~113 d之间,且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母本的播始历期在85~98 d之间;父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表现为相关不显著,而母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呈显著相关。
于2010年对两系杂交水稻组合Y58S/9311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观察其在海口的生育特性,并对父母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父本的播始历期在93~113 d之间,且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母本的播始历期在85~98 d之间;父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表现为相关不显著,而母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呈显著相关。
2012, 3(1): 59-6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12
摘要:
以贵妃品系的芒果为材料,测定了苯丙噻二唑(100,200,300 mg.L-1)、多菌灵、接种胶孢炭疽菌5种处理对芒果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处理的芒果皮的总酚含量在处理后72 h和黄熟期均显著高于对照,72 h以ρ=100 mg.L-1和200 mg.L-1的BTH处理的芒果果皮总酚含量较高,分别为对照的1.8倍和1.7倍;黄熟果实以接菌和多菌灵处理的总酚含量较高,分别为对照的2.1倍和2.0倍。
以贵妃品系的芒果为材料,测定了苯丙噻二唑(100,200,300 mg.L-1)、多菌灵、接种胶孢炭疽菌5种处理对芒果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处理的芒果皮的总酚含量在处理后72 h和黄熟期均显著高于对照,72 h以ρ=100 mg.L-1和200 mg.L-1的BTH处理的芒果果皮总酚含量较高,分别为对照的1.8倍和1.7倍;黄熟果实以接菌和多菌灵处理的总酚含量较高,分别为对照的2.1倍和2.0倍。
2012, 3(1): 62-65,6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07
摘要:
使用2株生防枯草芽孢杆菌A5-6,C10-1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4),以不同的接种方式对4~5叶香蕉组培苗进行根部接种,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这3种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植物产生抗性的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生防菌A5-6和C10-1诱导处理的叶片PAL,POD,PPO的活性均高于对照(CK),生防菌和病原菌混合接种处理的POD和PPO酶活峰值高于生防菌和病原菌单独接种的处理。
使用2株生防枯草芽孢杆菌A5-6,C10-1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4),以不同的接种方式对4~5叶香蕉组培苗进行根部接种,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这3种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植物产生抗性的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生防菌A5-6和C10-1诱导处理的叶片PAL,POD,PPO的活性均高于对照(CK),生防菌和病原菌混合接种处理的POD和PPO酶活峰值高于生防菌和病原菌单独接种的处理。
2012, 3(1): 66-6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08
摘要:
对中国甲腹茧蜂属Chelonus Panzer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 Sonan,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分布、寄主进行了记述。其标本保存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对中国甲腹茧蜂属Chelonus Panzer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 Sonan,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分布、寄主进行了记述。其标本保存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2012, 3(1): 69-7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09
摘要:
以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为溶剂对小桐子种子进行粗取,并采用常规方法对小菜蛾和家蝇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种子的5种溶剂提取物对2种试虫的杀虫活性均较强,其中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最高,48 h校正死亡率达93.6%,最低的石油醚为78.9%;乙醇提取物对家蝇的胃毒效果最强,48 h校正死亡率达100%,石油醚最低,为58.3%。
以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为溶剂对小桐子种子进行粗取,并采用常规方法对小菜蛾和家蝇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种子的5种溶剂提取物对2种试虫的杀虫活性均较强,其中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最高,48 h校正死亡率达93.6%,最低的石油醚为78.9%;乙醇提取物对家蝇的胃毒效果最强,48 h校正死亡率达100%,石油醚最低,为58.3%。
2012, 3(1): 73-7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03
摘要:
利用样线法年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并对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和生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共记录有鸟类11目26科65种,总数量为24 531只,其中水鸟有41种,占调查总种数的63%。全年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均为越冬期较多,繁殖期较少。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性显著。
利用样线法年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鸟类进行调查,并对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和生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共记录有鸟类11目26科65种,总数量为24 531只,其中水鸟有41种,占调查总种数的63%。全年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均为越冬期较多,繁殖期较少。不同生境的鸟类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性显著。
2012, 3(1): 78-8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05
摘要:
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指标选取方法,构建了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利用2000—2009年的数据对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海南省农业系统总体发展良好,呈上升趋势,但农村社会子系统、农业资源子系统和农业环境子系统的可持续性不稳定,建议加大对弱势子系统的发展力度。
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指标选取方法,构建了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利用2000—2009年的数据对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海南省农业系统总体发展良好,呈上升趋势,但农村社会子系统、农业资源子系统和农业环境子系统的可持续性不稳定,建议加大对弱势子系统的发展力度。
2012, 3(1): 83-8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19
摘要:
分别采用不同网笼养殖密度和海区网笼吊养的方法,对管角螺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不同养殖密度养殖,各密度组幼螺壳高、体质量的生长均呈指数生长,除10个.笼-1密度组生长离散(SV)增加外,其他4个密度组(20,30,40,50个.笼-1)生长离散(SV)均降低;不同密度组间生长表现差异显著,20,30个.笼-1密度组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质量都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特定生长率与养殖密度存在着显著的3次项回归关系(SGR=0.857 3+0.153 2D-0.005 1D2+0.000 05D3,R2=0.999 1)。海区网笼吊养结果表明:选取养殖密度为30个.笼-1,经过100 d的海区吊养,管角螺壳高增加了34.7%,体质量增加了157.4%,壳高平均日增长0.18 mm,体质量平均日增长0.173 g,成活率为98%;网笼吊养模式适合管角螺养殖。
分别采用不同网笼养殖密度和海区网笼吊养的方法,对管角螺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不同养殖密度养殖,各密度组幼螺壳高、体质量的生长均呈指数生长,除10个.笼-1密度组生长离散(SV)增加外,其他4个密度组(20,30,40,50个.笼-1)生长离散(SV)均降低;不同密度组间生长表现差异显著,20,30个.笼-1密度组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质量都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特定生长率与养殖密度存在着显著的3次项回归关系(SGR=0.857 3+0.153 2D-0.005 1D2+0.000 05D3,R2=0.999 1)。海区网笼吊养结果表明:选取养殖密度为30个.笼-1,经过100 d的海区吊养,管角螺壳高增加了34.7%,体质量增加了157.4%,壳高平均日增长0.18 mm,体质量平均日增长0.173 g,成活率为98%;网笼吊养模式适合管角螺养殖。
2012, 3(1): 88-9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20
摘要:
使用网目为0.8 cm的聚丙烯挤塑网套住吊笼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的幼苗和幼贝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幼苗期,套网笼组的整体壳高均低于不套网笼组,且成活率远低于不套网笼组;在人工筏式吊笼养殖的幼贝实验方面,套网笼组幼贝的生长速度略低于不套网笼组,但套网笼组的成活率高于不套网笼组。因此,套网笼法不适合幼苗的养殖,但适合幼贝的养殖,此项技术可以在华贵栉孔扇贝幼贝养殖上推广应用。
使用网目为0.8 cm的聚丙烯挤塑网套住吊笼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的幼苗和幼贝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幼苗期,套网笼组的整体壳高均低于不套网笼组,且成活率远低于不套网笼组;在人工筏式吊笼养殖的幼贝实验方面,套网笼组幼贝的生长速度略低于不套网笼组,但套网笼组的成活率高于不套网笼组。因此,套网笼法不适合幼苗的养殖,但适合幼贝的养殖,此项技术可以在华贵栉孔扇贝幼贝养殖上推广应用。
2012, 3(1): 92-9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1.004
摘要:
对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及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在调控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属次生代谢途径,对该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调控可降低或提高目标化合物的产量,可通过调控植物次生代谢的方式对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对植物通过积累花青素来适应紫外线辐射、防卫害虫及真菌侵害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培育抗病、抗逆的植物新品种。
对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及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在调控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属次生代谢途径,对该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调控可降低或提高目标化合物的产量,可通过调控植物次生代谢的方式对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对植物通过积累花青素来适应紫外线辐射、防卫害虫及真菌侵害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培育抗病、抗逆的植物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