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10卷  第4期

研究报告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4亚基点突变体的构建
张璐, 朱晓鹏, 长孙东亭, 罗素兰
2019, 10(4): 307-31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01
摘要:
利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构建包含β4亚基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点突变体模型,同时采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对激动剂ACh和拮抗剂α-CTx RegIIA对突变受体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β4亚基胞外N端序列第168位的异亮氨酸(Ile)成功突变成了丝氨酸(Ser),突变后的受体对激动剂ACh的活性降低,对拮抗剂α-CTx RegIIA的活性降低了1.4倍,半阻断剂量(IC50)为170 nmol·L-1
我国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发生情况的分子检测
沈林波, 吴楠楠, 冯小艳, 王文治, 熊国如, 赵婷婷, 张树珍
2019, 10(4): 314-31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02
摘要:
为明确我国甘蔗产区(简称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Sugarcane 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从我国甘蔗主产区的12个蔗区收集甘蔗叶片样品598份,采用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宿根矮化病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598份甘蔗样品中有99份能检测到RSD,平均检出率为16.56%。12个蔗区的RSD检出率各不相同,临沧蔗区的RSD检出率最高,为27.78%;南宁蔗区的RSD检出率最低,为4.88%。15个主要甘蔗栽培品种均能检测到RSD,阳性检出率为15.38%~44.44%,其中新台糖22号RSD发病最严重,阳性检出率为44.44%,海蔗22号RSD发病最轻,阳性检出率为15.38%。可见,宿根矮化病在我国甘蔗栽培品种中普遍发生。
濒危兰科植物DNA条形码鉴定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潘英文, 张凌, 王安石, 李佳潼, 谢添伟, 陈施明, 刘福秀, 林明光
2019, 10(4): 319-32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03
摘要:
通过设计濒危兰科植物DNA条形码ITS,matK和psbA-trnH序列的通用引物并对其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对16种有代表性的濒危兰科植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各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效率。结果表明:ITS,matK和psbA-trnH序列引物对濒危兰科植物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均较高,PCR反应的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ITS 54℃,matK和psbA-trnH 50℃。在上述反应体系和条件下获得的目的条带清晰、明亮,可作为鉴别濒危兰科植物物种的DNA条形码组合。
增强UV-B辐射对芒果叶片光合组织结构的损伤
岳堃, 王红, 郭钰柬, 周开兵
2019, 10(4): 324-33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04
摘要:
为了研究增强UV-B辐射对芒果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叶片组织形态学机理,笔者以生长健壮的‘台农一号’芒果树为材料,采用低剂量(24 kJ·m-2·d-1)和高剂量(96 kJ·m-2·d-1)的UV-B紫外灯在田间模拟增强UV-B辐射处理,观测了树体产量和果实主要品质、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和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剂量处理引起树体产量显著降低,果实品质显著下降;低剂量处理则对树体产量和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高剂量处理使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降低,低剂量处理与对照在这些观测指标上则差异不显著。高剂量处理导致叶片栅栏组织细胞碎裂成小细胞而与海绵组织细胞混杂,海绵组织细胞变大和细胞间隙变宽;低剂量处理导致叶片栅栏组织细胞变短变粗,但仍保持其结构完整。与对照相比,高剂量处理导致其叶片表面角质层增厚明显,低剂量处理则增厚不显著。可见,高剂量处理通过破坏叶肉光合组织结构而抑制叶片光合作用,通过加厚叶片表面角质层而阻碍叶片吸收二氧化碳和抑制蒸腾作用,进而引起树体减产和果实品质变劣;低剂量处理则对叶片显微结构有一定影响,但未破坏其基本结构,对光合作用无显著影响,所以其对树体产量和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
栽培方式对山栏稻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柯智, 黄孟雨, 刘志超, 何美丹, 郭婷, 曾丹琦, 王子牛, 王玥琦, 袁潜华
2019, 10(4): 331-337,43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05
摘要:
利用淹水灌溉、湿润灌溉、旱作喷灌和传统旱作等4种栽培方式种植山栏稻,分别测定其抽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的剑叶净光合速率、茎叶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旱作喷灌方式具有最大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并能延缓功能叶的衰老,使物质积累显著高于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和传统旱作。与传统旱作相比,旱作喷灌能显著提高山栏稻剑叶净光合速率,提高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产量增加203.10%。此外,旱作喷灌还能节约用水,是山栏稻的最佳栽培方式。
7个甘薯品种自然富硒能力的比较
黄婷, 万玲, 陈艳丽, 司成成, 曾丽萍
2019, 10(4): 338-34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06
摘要:
以7种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海南澄迈富硒沙地里进行大田试验,探究不同品种之间以及同品种不同部位之间对硒的富集能力差异。结果表明:7个品种在大田实验中硒的富集能力差异明显,其中,富硒能力最强的品种为徐薯18号,总硒质量含量为0.005 43 mg·kg-1;其次为高系14号,总硒质量含量为0.004 6 mg·kg-1;富硒能力最差的品种为宁紫薯,总硒质量含量为0.004 18 mg·kg-1。甘薯不同部位富硒能力差异显著,其中叶片最强,茎段次之,块根最弱。徐薯18号品种叶片硒质量含量为0.002 9 mg·kg-1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品种。
50味中药及其复方与抗生素对河流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徐晓津, 李秀华, 马一帆, 何俊, 李慧耀, 祁欣, 张蕉南, 王云才, 赵玲敏, 鄢庆枇
2019, 10(4): 343-35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07
摘要:
用牛津杯法选择大黄、黄柏、黄连等50种单味中药进行河流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试验,并以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组成二联、三联复方,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60和240 mg·mL-1,进行中药复方抗菌活性研究,同时用抗生素进行河流弧菌药敏试验。目的是筛选出对河流弧菌敏感的中草药、抗生素及其复方。结果表明,黄连、诃子等单方对河流弧菌抑菌作用明显,为极敏感;在60 mg·mL-1低药物浓度时,黄柏、黄连组成的复方对河流弧菌抑菌作用为极敏感;在240 mg·mL-1药物浓度时,黄柏、黄连等组成的9个复方中药对河流弧菌抑菌作用属极敏感,黄连、板蓝根、黄柏等4个复方中药对河流弧菌的抑菌作用明显,为极敏感。河流弧菌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土霉素及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5种药物高度敏感。部分中药对河流弧菌抑制作用不明显,黄连、板蓝根、黄柏等4个三联复方中药药效最强。可组成多种三联复方中药或中西药联用复方,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联合施用微生物菌剂和氨基酸水溶肥对哈密瓜土壤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齐钊, 张曼丽, 闫臻, 徐敏, 李相煌, 马叶, 熊睿, 柳晓磊, 汤华
2019, 10(4): 352-35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08
摘要:
为了研究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氨基酸水溶肥组合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笔者在海南省乐东市开展了哈密瓜大田施肥试验,对哈密瓜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及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处理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升高;根结线虫和腐生线虫含量降低。(2)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显示,处理组土壤细菌菌群结构相对稳定,无菌群异常现象。处理组和对照组间关系较远,组内关系较近。(3)处理组较对照组而言,门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是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纲水平上含有致病菌种的Alpha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和Gammaproteobacteria(丙型变形菌纲)相对丰度降低;目水平上具有硝化作用和促进氮素利用效率的Nitrosomonadales(亚硝化单胞菌目)相对丰度升高,能够产生有益次生代谢产物的Myxococcales(黏球菌目)相对丰度升高。实验结果显示,联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氨基酸水溶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茶皂素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机理及对鸡胸肉的保鲜效果
何荣荣, 谭运寿, 张美虹, 李正香, 钟秋平
2019, 10(4): 360-36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09
摘要:
研究了茶皂素(Tea Saponin)对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抑菌效果。以抑菌效果最好的沙门氏菌为供试菌,通过对沙门氏菌的生长、形态、胞外蛋白、碱性磷酸酶及K+泄漏等方面研究茶皂素的抑菌机理,并以沙门氏菌菌落数、pH、持水率为指标评价茶皂素在鸡胸肉中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茶皂素主要通过破坏菌体的正常形态,改变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透性,破坏其阻隔性,导致碱性磷酸酶和细胞内容物如K+、蛋白质外泄来实现其抑菌功能;茶皂素可以抑制鸡胸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繁殖,减缓pH上升的速度,延缓持水率下降的速率,说明茶皂素可以作为鸡胸肉保鲜的天然抑菌剂。
绿色木霉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治
徐杨玉, 刘付香, 洪彦彬, 陈小平, 李海芬, 温世杰, 李杏瑜, 周桂元, 梁炫强
2019, 10(4): 367-37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10
摘要: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发酵液抑菌实验、薄层层析法以及ELISA法,检测绿色木霉对花生黄曲霉的抑菌活性和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绿色木霉的拮抗作用增大,绿色木霉向黄曲霉扩张逐渐形成包围趋势,拮抗带宽度5.5 mm;不同培养时间和培养浓度的绿色木霉发酵液对黄曲霉均有抑制效果,且能抑制毒素的产生并降解黄曲霉毒素B1,当发酵液浓度为5%时,降解率达95%;大田试验发现该发酵液能显著降低花生收获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降低率达97%,同时能较大程度地抑制土壤中黄曲霉的生长。绿色木霉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抑制黄曲霉生长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抗菌活性物质,此研究可为花生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大尖囊蝴蝶兰内生真菌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陈耀丽, 俞龙春, 钱悦, 宋希强, 张哲
2019, 10(4): 372-37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11
摘要:
以大尖囊蝴蝶兰(Phalaenopsis deliciosa)为材料,采用常规无菌培养技术从其根部分离内生真菌和细菌并进行分子鉴定,旨在了解大尖囊蝴蝶兰内生真菌和细菌的特点及多样性。实验结果获得代表性内生真菌菌株38株,鉴定归为5个OTUs,隶属于1门2纲4目4科5属,优势属为球二孢属(Lasiodiplod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获得代表性内生细菌菌株54株,鉴定归为17个OTUs,隶属于3门5纲6目9科12属,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大尖囊蝴蝶兰的共生萌发和菌根化育苗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内生微生物与兰科植物的关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橡胶园耕地地力评价
彭金莲, 唐朝胜, 蒋菊生, 赵春梅
2019, 10(4): 380-38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12
摘要:
为了客观评价海南垦区胶园耕地的地力,笔者使用K-Means,Two-Step,Kohonen和TwoStep-AS等4种聚类算法,对海南农垦胶园测土调查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轮廓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的大小,确定TwoStep-AS聚类模型对海南农垦橡胶园耕地地力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经过反复迭代,最终将海南农垦橡胶园耕地划分为3种类型,并筛选出5个对海南垦区胶园耕地类型有影响的地力指标,即年平均降雨量、有效土层厚度、全氮、北纬和成土母质。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雨季土壤的酶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许全, 杨怀, 杨秋, 蒋亚敏, 张书齐, 刘文杰
2019, 10(4): 387-39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13
摘要:
以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为研究对象,对雨季0~10 cm表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进行分析,结合地形、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等资料,利用冗余分析方法研究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雨季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在(15.36~60.94) mg·g-1·d-1,(0.30~0.68) mg·g-1·d-1,(4.77~9.90) mL·g-1·h-1和(0.61~1.13) mg·g-1·h-1之间。(2)将58个小样方划分为平地、缓坡、中坡、山脊4种地形,根据冗余分析中样方中土壤酶活性数据分布可知,坡度对土壤酶活性大小影响很大,雨季平地的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山脊(P<0.05)。土壤酶活性与植被资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
海南铜鼓岭热带滨海森林树干地衣真菌群落的分析
高博钰, 杨小波, 李英英, 李东海, 张丽, 宋佳昱
2019, 10(4): 396-40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14
摘要:
在海南东北部铜鼓岭热带滨海森林,选择同一坡向、同一海拔的自然森林样地,通过定位采样分析森林群落重要值较大的前20个树种的树干附生地衣(下称树干地衣)组成特点、水平分布特点及其与森林树木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树干地衣资源丰富,共收集到树干地衣26种,地衣内生真菌31种;同一个海拔高度,地衣群落组成并不集中,呈随机分布的状态;在树干离地面0~2.0 m的位置,树干地衣优先分布高度为0.6~1.4 m;其中,以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为宿主的地衣最多,地衣对宿主的偏好与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无关,地衣的随机分布可能与宿主的随机分布有关。
海南白石岭野生植物的调查及其园林价值
宋佳昱, 杨小波, 李东海, 张丽, 高博钰
2019, 10(4): 406-41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15
摘要:
采用路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琼海白石岭地区的植物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共736种,隶属149科471属,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约370种,隶属118科249属,包括海南特有种21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4种。分析该地区野生植被类型组成发现,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荷木(Schima superba)、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黄桐(Endospermum spp.)、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等植物作为优势种和常见种在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根据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将白石岭野生植物分为观花、观果、观树形、垂直绿化和地被5类,依据不同观赏特性、抗性适应性和用途筛选出具有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潜力的野生乡土植物,并为野生植物在该地区的保护开发应用提出建议。
城市街道开放空间活力与空间构成要素的相关性评价——以海口市海甸岛为例
段磊, 林世平, 陈秋池, 马山水, 张杰
2019, 10(4): 417-42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16
摘要:
为探究影响城市街道开放空间活力的构成要素,笔者将活力表征与空间构成分别进行合理量化,再通过SPSS19.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二元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将城市街道开放空间的活力指数与空间构成指数进行二元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高度相关关系。再将活力指数与空间构成的四大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得出其与功能性指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将活力指数分别与功能性指标的各影响因子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城市街道开放空间活力的敏感性影响因子。
基于日照需求的热带城市行道树的配置——以海口市为例
汪丽, 康梓杭, 吴庆书
2019, 10(4): 424-43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17
摘要:
为研究热带城市行道树的配置,以海口市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海口市行道树的高度(h)、冠幅(p)、道路宽度(D)及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高度(H)等项目,结合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ketchUp软件辅助模拟,对道路行道树进行日照分析。结果显示:南北走向道路行道树接受日照时间东侧与西侧基本没有差异;建筑物的高度与行道树的高度对行道树受日照时间的影响较大,而道路的宽度对行道树受日照时间基本没有影响;东西走向道路行道树受日照时间,北侧行道树比南侧行道树受日照时间长;建筑的高度、行道树的高度、道路的宽度对行道树的受日照时间有明显的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如下策略,同等情况下,南北走向的道路,在两侧建筑物不高的情况下,应选择遮阴,植株体量较大的树种(如小叶榕Ficus benjamina、大叶榕Ficus altissim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等),反之,适宜选择植株体量较小树种(如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e等)。东西走向道路,北侧行道树应采用大体量遮阴树种(如大叶榕、垂叶榕Ficus benjamina等);南侧行道树宜选择体量较小的树种(如假苹婆,羊蹄甲等)。在道路宽度较窄,两侧建筑物较高的道路,适宜单侧种植行道树,或种植耐荫花灌木(如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非洲茉莉Fagraea ceilanica等)。
基于空间句法的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
马昊, 段磊, 付晖, 任萧雨, 许先升
2019, 10(4): 432-43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9.04.018
摘要:
空间句法理论为旧城空间结构更新提供量化指标体系,笔者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分别采用轴线模型分析法和视域分析法对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定量描述,通过集成度、选择度、可理解度、协同度和视域整合度5个变量的分析,揭示街巷空间深层次形态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策略提出建议,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更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