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9卷  第3期

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孔伟浩, 高薇珊, 范咏梅
2018, 9(3): 267-273,33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01
摘要:
本实验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测试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对鱼类等水生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经过预实验确定正式试验多杀菌素浓度为120,151,190,240,302,380,480 mg·L-1;乙基多杀菌素浓度为0.60,1.80,5.45,16.40,49.40 mg·L-1,实验按照OECD标准进行。结果表明:在斑马鱼的胚胎受精96 h后,多杀菌素的LC50为242.27 mg·L-1;乙基多杀菌素的LC50为9.713 mg·L-1。2种药剂对胚胎孵化后24 h 1 min内自主运动频率、48 h 20 s内的心跳率、96 h的体长均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药剂对胚胎72 h畸形表现为脊椎弯曲,2种药剂畸形率与浓度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均属低毒,但在高浓度条件下,多杀菌素比乙基多杀菌素对鱼类更友好。
纳米TiO2对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章, 唐文浩, 唐天乐
2018, 9(3): 274-28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02
摘要:
利用斑马鱼成鱼,研究金红型纳米TiO2(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2NPs)对斑马鱼的氧化损伤效应。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作为生物标志分子,考察斑马鱼成鱼染毒10 d后,鳃、肝脏和肠3种组织内SOD水平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和荧光定量PCR(Q-PCR),对SOD在蛋白和分子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iO2NPs会导致斑马鱼鳃和肝脏组织内SOD活性的降低,但对肠组织内SOD的活性影响不大;在基因水平上,TiO2NPs会导致sod基因表达上调2~3倍。由此推论,TiO2NPs长期暴露会影响斑马鱼体内的SOD水平,导致鳃和肝脏组织的氧化损伤。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抗病性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胡世康, 王博, 秦海鹏, 廖栩峥, 孙成波, 刘永胜, 曲朋
2018, 9(3): 281-28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03
摘要:
以体质量为(0.163±0.07)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5%和1.0%微生物抗菌肽S200,养殖12周以后,分别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攻毒,研究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抗菌肽S200对凡纳滨对虾攻毒实验结果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 2%和0. 5%微生物抗菌肽S200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攻毒后的存活率和溶菌酶、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当添加量为0. 2%时,凡纳滨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最低,为10.0%。当添加量为0.5%时,凡纳滨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累计死亡率最低,分别为13.0%和20.0%,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为40. 0%,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分别为44.35和60.8 U·mg-1prot,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 <0. 05)。当添加量为1. 0%时,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53. 33%,20. 0%和40. 0%,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分别为9.8和50.17 U·mg-1prot,与添加量为0. 5%相比,除了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相同(都是40. 0%)外,其他各项数据都低,说明过高剂量的微生物抗菌肽S200对凡纳滨对虾对病毒的抵抗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溶菌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 0. 05),感染副溶血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累计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 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物抗菌肽S200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感染细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后的成活率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溶菌酶的活性,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有助于凡纳滨对虾养殖成功。
潮汐式水流方式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氮磷的净化
陆伟强, 顾志峰
2018, 9(3): 287-29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04
摘要:
为探究潮汐式水流方式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对水质净化的效果,采用水质国标检测方法对比分析了潮汐式与溢流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过滤模式对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潮汐组氨氮浓度从1. 11 mg·L-1降低到0. 01 mg·L-1以下只需12 d,溢流组需要15 d;潮汐组与溢流组对磷酸态磷处理速度相差不大;潮汐组实验过程中亚硝酸盐氮最高浓度为0. 05 mg·L-1,溢流组最高浓度为0. 22 mg·L-1。因此,潮汐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处理效果比溢流式更优。
CRISPR/Cas9的外膜囊泡转运与无乳链球菌清除
侯国锋, 曾家伟, 羊熙春, 王爱媛, 刘亚欣, 曾纪锋, 郭桂英, 杨诺, 李迁, 郑继平
2018, 9(3): 295-30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05
摘要:
人工核酸内切酶技术CRISPR(Clustered regulator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是当前最有效的基因编辑工具。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细菌主动分泌和吸收的双层膜结构,具有运载DNA、蛋白等多种物质的能力。为探究以OMVs为CRISPR编辑工具的转运载体、用于病原菌清除的可行性,本研究以高致病性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or Group B Streptococcus,GBS)为材料,在原有CRISRR质粒p Cas9的基础上,通过分子克隆,构建穿梭质粒p Cas9-2.0和具有靶向剪切无乳链球菌cfb基因的毒性质粒p Cas9-cfb,将质粒p Cas9-cfb转入asd缺陷型大肠杆菌X6097后,一方面进行重组菌的OMVs制备、电镜观察和DNA分析,另一方面与GBS混合培养,最后在选择平板上对GBS菌落计数。结果显示,重组了质粒p Cas9-cfb的X6097能够分泌OMVs且内含质粒;实验组平板上没有GBS菌落产生;对照组平板上菌落经鉴定皆为含p Cas9-2.0的GBS,且菌落数量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和卡那霉素(Kan)的浓度升高而增多。综上可见,OMVs可以运载CRISPR为染色体剪切工具、并实现对靶向病原菌的定向清除,但受OMVs分泌量的限制消除效率较低。同传统的预防性疫苗相比,本研究为病原菌清除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同当前以噬菌体为载体的研究思路相比,本方法更简便、成本更低。另外,本研究也为难以进行电击转化的菌株提供了一个更简单的质粒转化方法。
巴西橡胶树HbGSK1的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杨署光, 吴绍华, 陈月异, 李言, 张世鑫, 史敏晶, 田维敏
2018, 9(3): 302-31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06
摘要:
采用RACE和RT-PCR技术,从橡胶树CATAS7-33-97的胶乳c DNA中扩增到1条全长c DNA,共1506 bp,包含1 230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09个氨基酸,含有特征性的STKc_G-SK3和S_T-Kc结构域,命名为HbGSK1 (Gen Bank:JN835185. 1),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46. 35 k D,理论等电点为8. 69。q PCR分析结果表明:机械伤害上调巴西橡胶树胶乳中HbGSK1的基因表达;首次割胶胶乳中HbGSK1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而第2次割胶上调,然后恢复到未处理的对照水平;排胶对胶乳中HbGSK1基因表达的效应大于机械伤害的效应;胶乳中HbGSK1基因的表达受生物钟调节。伤害和割胶过程中,胶乳中HbGSK1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表明,HbGSK1蛋白参与橡胶树的非生物胁迫响应。
火龙果根系在淹水胁迫下的基因差异表达
闫臻, 齐钊, 熊睿, 刘成立, 徐敏, 韦双双, 阮云泽, 汤华
2018, 9(3): 312-31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07
摘要:
运用RNA-Seq测序技术对淹水胁迫下的火龙果根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淹水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基因表达量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并采用q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火龙果根系中有1 48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925个,下调表达556个,其功能多富集于糖代谢、碳代谢、氮代谢、乙醇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方面。可见,淹水胁迫对火龙果根系的基础代谢影响较大,但火龙果根系能够通过糖酵解、乙醇发酵及丙氨酸发酵途径来提供火龙果植株生存所需能量以减轻淹水胁迫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能够诱导乙烯合成来调控火龙果的逆境应答,从而使火龙果植株表现出一定的淹水耐受性。
火龙果干旱胁迫下根和茎的基因差异表达
齐钊, 闫臻, 徐敏, 刘成立, 程玉, 熊睿, 骆娟, 汤华
2018, 9(3): 320-32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08
摘要:
以‘大红’火龙果品种为遗传材料,通过RNA-Seq测序技术,对干旱组与对照组火龙果的根和茎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与干旱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从火龙果根系中筛选到194个干旱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70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24个下调表达基因;从火龙果茎中筛选到21个干旱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2个上调表达基因和9个下调表达基因。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酪氨酸代谢、次生代谢生物合成、糖酵解/糖异生、碳代谢等过程,表明火龙果主要是通过调节自身基础代谢来适应干旱胁迫,其中,酪氨酸代谢很可能在火龙果抗旱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基质和激素对海南杜鹃扦插生根的影响
陈怡超, 宋希强, 赵莹, 史佑海
2018, 9(3): 328-33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09
摘要:
以海南杜鹃(Rhododendron hainanense)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在基质1(泥炭∶椰糠∶珍珠岩=1∶1∶1)、基质2(园土∶椰糠∶珍珠岩=1∶1∶1)中研究植物激素IBA(吲哚丁酸)和NAA(萘乙酸)的浓度及其处理插穗的时间对海南杜鹃扦插生根的影响,筛选出有效提高海南杜鹃扦插生根率和诱导健康根系的处理组合。结果表明:激素种类显著影响海南杜鹃插穗的生根率,IBA的诱导效果更好,600 mg·L-1IBA处理插穗600 s,并插入基质2,生根率达到最高90. 0%,最长不定根长达2. 1 cm;基质显著影响海南杜鹃不定根长,用600 mg·L-1NAA处理插穗10 s并插入基质2,生根率达80. 0%,最长不定根长达到最长3. 1 cm。结果表明,600 mg·L-1IBA处理插穗600 s后插入基质2能较大程度提高海南杜鹃扦插的生根率并获得较健康的根系。
白妙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陆露, 蒋细旺
2018, 9(3): 333-33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10
摘要:
以樱花品种白妙樱带芽茎段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启动培养基配方为:MS+6-BA(6-苄氨基嘌呤) 1. 0 mg·L-1+NAA(萘乙酸) 0. 1 mg·L-1。增殖阶段,先在MS+6-BA1. 0 mg·L-1+NAA 0. 1 mg·L-1+GA3(赤霉素) 5. 0 mg·L-1中继代增殖15 d左右再转入MS+6-BA 1. 0mg·L-1+2,4-D(2,4-二氯苯氧乙酸) 0. 2 mg·L-1中,增殖效果较好,增殖系数高达4. 2。生根培养基较适宜的配方为:1/2MS+NAA 0. 5 mg·L-1,生根率为93. 63%。生根苗移栽至V珍珠岩∶V泥炭土∶V蛭石=1∶1∶1的基质中培养,室外炼苗30 d后,成活率达80%。
晚抽薹萝卜亲本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曾小玲, 黄建都, 谢鑫鑫, 祝金虹
2018, 9(3): 339-34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11
摘要:
为了明确几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晚抽薹萝卜亲本的配合力,以晚抽薹萝卜的8个亲本,按照4(母本)×4(父本)不完全双列进行杂交组合配置,共计16个组合。基于配合力、遗传力指标对萝卜16个杂交组合的F1代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的根长、叶片长、外露长度、叶重、展开度、株高和根粗7个性状差异均极显著;筛选出理想亲本材料3个(23-8,9-8,15-7);选出了根粗较大、综合性状较优的杂交组合4个,即(9-8)×(15-7),(18-3)×(7-9),(18-3)×(15-7),(23-8)×(7-9)。
不同株间覆盖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及杂草防效的影响
何光亮, 赵建发, 何美丹, 柯智, 袁潜华
2018, 9(3): 344-34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12
摘要:
为研究不同株间覆盖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及杂草防效的影响,以白沙白糯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灌溉方式,通过与裸地常规旱作对比,研究覆盖无纺布和覆盖水稻秸秆两种不同覆盖旱作方式下对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田间杂草干质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旱作相比,覆盖旱作生育期缩短了5~7 d,田间土壤含水量为覆盖水稻秸秆﹥覆盖无纺布﹥裸地旱作;杂草防效为覆盖无纺布﹥覆盖水稻秸秆﹥裸地旱作,覆盖无纺布总体杂草防效在59. 62%~94. 75%之间,覆盖水稻秸秆杂草防效在35%~74. 43%之间;覆盖无纺布较裸地旱作增产3. 3%。覆盖旱作能够增加产量,又能发挥保水和防草等作用,其中,无纺布在防治杂草、保墒和增产方面最突出。
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花果形态学观察
潘学峰, 邵国伟, 刘国民
2018, 9(3): 350-35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13
摘要:
笔者对定植于海南大学苦丁茶种质资源圃内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花果形态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的花果形态与经典分类学文献中的描述有所不同。经典分类学文献记载苦丁茶冬青的花为4基数,子房4室,每室中着生1胚珠,而且雌雄异株。笔者观察结果:1)花瓣数通常为4,但也有花瓣数为3,5,6和8的情况;雄蕊通常为4枚,但也有3,5,6和8枚的情况。2)子房通常为4室,但也有3,5,6室,甚至是8室的情况。3)分核通常为4枚,但也观察到2,3,5,6枚甚至8枚的情况。4)子房4宫,每室中着生1胚珠,而且雌雄异株。每个子房室通常只着生1胚珠,但可在少数子房室中观察到同一子房室中着生有2胚珠,即苦丁茶冬青中的"多胚现象"。5)通常为雌雄异株,典型的雄性种质材料占45. 45%,典型的雌性种质材料占44. 16%。但约有10. 39%种质材料,其不同雄花的不发育子房退化程度各不相同,从不发育子房仅残留一个小突起痕迹到雄蕊和雌蕊发育基本正常的两性花均有存在,即在典型的雄花与两性花之间,子房发育程度存在一系列过渡类型。
星油藤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
王亚荣, 张世鑫, 宋希强, 蔡波, 蔡泽坪, 于旭东
2018, 9(3): 358-36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8.03.014
摘要: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星油藤的营养器官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星油藤的根,茎和叶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类似。根的木质部发达,木质部有大量导管,导管孔径不同且呈散生分布,不规律;位于木质部外围的中柱鞘细胞转变成分生组织,形成侧根生长点,继而形成侧根,侧根多且发达。茎的髓部明显,幼茎的髓部由薄壁细胞填充,成熟老茎的髓部中空,髓鞘明显,呈环状,茎中导管大且多。叶片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小且长,排列紧密,海绵组织排列较疏松,有大个的细胞间杂其中,叶片主脉中含有两层维管组织,成熟的老叶中维管组织庞大,叶背部机械组织发达,支脉少,少见支脉维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