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3卷 第3期
2012, 3(3): 197-20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17
摘要:
通过形态学、组织学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仔鱼在自然水温条件下(26~30℃)的个体发育和性腺分化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仔鱼个体发育分为2个时期,仔鱼前期(从出膜到卵黄囊消失)和仔鱼后期(卵黄囊消失至奇鳍褶消失);性腺发育分化的时序为:5DPH时,开始出现生殖嵴;10DPH时,出现少数原始生殖细胞,形成原始性腺;28DPH时,可清晰辨认卵原细胞,呈现明显的性腺分化组织学特征,至42DPH时可辨认精原细胞。
通过形态学、组织学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仔鱼在自然水温条件下(26~30℃)的个体发育和性腺分化发育过程。结果表明,仔鱼个体发育分为2个时期,仔鱼前期(从出膜到卵黄囊消失)和仔鱼后期(卵黄囊消失至奇鳍褶消失);性腺发育分化的时序为:5DPH时,开始出现生殖嵴;10DPH时,出现少数原始生殖细胞,形成原始性腺;28DPH时,可清晰辨认卵原细胞,呈现明显的性腺分化组织学特征,至42DPH时可辨认精原细胞。
2012, 3(3): 204-20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18
摘要:
探讨了海水相对密度对琼枝麒麟菜(Betaphycus gelatinum)生长及其色素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海水相对密度为1.016~1.030时,琼枝麒麟菜均可生存,海水相对密度为1.018~1.024时,琼枝麒麟菜生长良好,海水相对密度为1.022时,日生长率高达4.6%,海水相对密度为1.024时,琼枝麒麟菜卡拉胶含量最高,达到64.2%;海水相对密度分别为1.026,1.024,1.022,1.02时,叶绿素a、藻胆蛋白藻蓝素(PC)、藻红素(PE)、别藻蓝素(APC)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
探讨了海水相对密度对琼枝麒麟菜(Betaphycus gelatinum)生长及其色素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海水相对密度为1.016~1.030时,琼枝麒麟菜均可生存,海水相对密度为1.018~1.024时,琼枝麒麟菜生长良好,海水相对密度为1.022时,日生长率高达4.6%,海水相对密度为1.024时,琼枝麒麟菜卡拉胶含量最高,达到64.2%;海水相对密度分别为1.026,1.024,1.022,1.02时,叶绿素a、藻胆蛋白藻蓝素(PC)、藻红素(PE)、别藻蓝素(APC)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
2012, 3(3): 208-21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08
摘要: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苦丁茶冬青RAPD-PCR反应的5种因素4水平进行优化试验,最终确定苦丁茶冬青RAPD-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20ng,Mg2+2.5mmol·L-1,引物浓度为0.3μmol·L-1,Taq聚合酶浓度为2.0U,dNTPs浓度为200μmol·L-1。最佳的RAPD-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30s,36℃退火30s,72℃延伸120s,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4℃保存。然后通过RAPD技术筛选了91条随机引物,共计有24条引物能在雌/雄DNA/样品池间显示多态性,其中引物S164和S191分别扩增得到2个雄性特异标记S164-900和S191-800。经多次重复实验,RAPD标记均能在雄性个体中稳定出现,故此标记可应用于苦丁茶冬青性别的早期鉴定。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苦丁茶冬青RAPD-PCR反应的5种因素4水平进行优化试验,最终确定苦丁茶冬青RAPD-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20ng,Mg2+2.5mmol·L-1,引物浓度为0.3μmol·L-1,Taq聚合酶浓度为2.0U,dNTPs浓度为200μmol·L-1。最佳的RAPD-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30s,36℃退火30s,72℃延伸120s,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4℃保存。然后通过RAPD技术筛选了91条随机引物,共计有24条引物能在雌/雄DNA/样品池间显示多态性,其中引物S164和S191分别扩增得到2个雄性特异标记S164-900和S191-800。经多次重复实验,RAPD标记均能在雄性个体中稳定出现,故此标记可应用于苦丁茶冬青性别的早期鉴定。
2012, 3(3): 216-22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01
摘要:
通过采集海口周边热带淡水水样,用平板分离纯化法获得158株纯藻,选择其中4株(CE1,CE14,CE18,CE31)经初步鉴定的小球藻进行缺陷培养(HSM,HSM-N,HSM-S,HSM-P4种培养基培养)及油脂含量测定,结果显示:N和S2种元素缺乏对这4株小球藻生物量影响较大,且使这4株小球藻的含油量显著高于在HSM培养基培养的含油量;P元素的缺乏对这4株小球藻生物量影响较小,仅使CE1和CE18的油脂含量显著上升。CE14生长迅速,油脂含量高,其在HSM-S培养基中的油脂含量高于其他3种培养基,占细胞干重的86.55%。对CE14进行18S rDNA鉴定,得出CE14藻株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属,与Chlorella vulgaris的18S rDNA基因的相似度为99%。
通过采集海口周边热带淡水水样,用平板分离纯化法获得158株纯藻,选择其中4株(CE1,CE14,CE18,CE31)经初步鉴定的小球藻进行缺陷培养(HSM,HSM-N,HSM-S,HSM-P4种培养基培养)及油脂含量测定,结果显示:N和S2种元素缺乏对这4株小球藻生物量影响较大,且使这4株小球藻的含油量显著高于在HSM培养基培养的含油量;P元素的缺乏对这4株小球藻生物量影响较小,仅使CE1和CE18的油脂含量显著上升。CE14生长迅速,油脂含量高,其在HSM-S培养基中的油脂含量高于其他3种培养基,占细胞干重的86.55%。对CE14进行18S rDNA鉴定,得出CE14藻株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小球藻属,与Chlorella vulgaris的18S rDNA基因的相似度为99%。
2012, 3(3): 222-22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13
摘要:
通过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ST)、基因组勘测序列(GSS)和高通量测序基因组序列(HTGS)的同源序列比对搜索,以及一系列的标准筛选,最终预测到属于8个家族的10条小果野蕉miRNAs。在线软件psRNATarget预测到24对miRNAs与靶基因的互作,这些靶基因主要参与小果野蕉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响应等过程。
通过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ST)、基因组勘测序列(GSS)和高通量测序基因组序列(HTGS)的同源序列比对搜索,以及一系列的标准筛选,最终预测到属于8个家族的10条小果野蕉miRNAs。在线软件psRNATarget预测到24对miRNAs与靶基因的互作,这些靶基因主要参与小果野蕉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响应等过程。
2012, 3(3): 228-23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06
摘要: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w=10%的苯醚甲环唑、w=40%的氟硅唑、w=40%的腈菌唑和w=45%的咪鲜胺4种杀菌剂对编号为4-1-1和1-1的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好,其EC50分别为1.6077mg·L-1和1.6140mg·L-1;腈菌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差,其EC50分别为9.4059mg·L-1和10.5950mg·L-1。苯醚甲环唑对这2个菌株的抑菌效果分别是腈菌唑的5.9倍和6.6倍。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w=10%的苯醚甲环唑、w=40%的氟硅唑、w=40%的腈菌唑和w=45%的咪鲜胺4种杀菌剂对编号为4-1-1和1-1的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好,其EC50分别为1.6077mg·L-1和1.6140mg·L-1;腈菌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差,其EC50分别为9.4059mg·L-1和10.5950mg·L-1。苯醚甲环唑对这2个菌株的抑菌效果分别是腈菌唑的5.9倍和6.6倍。
2012, 3(3): 232-23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09
摘要: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酸性条件下接种5株根瘤菌对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和含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酸性条件下接种5株根瘤菌都能提高柱花草植株的干质量和含氮量;除菌株PN13-3在pH3.5时的产量最高外,其他菌株都是在pH4.5时产量及含氮量最高,与不接菌(CK)一致;菌株PN13-3适合用于较酸的环境中,菌株BS1-1,RJS9-2次之;菌株在酸性逆境条件下对柱花草的促生能力较强,植株干质量和含氮量的增加倍数随pH的降低而升高。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酸性条件下接种5株根瘤菌对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和含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酸性条件下接种5株根瘤菌都能提高柱花草植株的干质量和含氮量;除菌株PN13-3在pH3.5时的产量最高外,其他菌株都是在pH4.5时产量及含氮量最高,与不接菌(CK)一致;菌株PN13-3适合用于较酸的环境中,菌株BS1-1,RJS9-2次之;菌株在酸性逆境条件下对柱花草的促生能力较强,植株干质量和含氮量的增加倍数随pH的降低而升高。
2012, 3(3): 236-24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03
摘要:
以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细极链格孢CH1307发酵产高三尖杉酯碱的产量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葡萄糖质量浓度、硫酸镁质量浓度、复合维生素B质量浓度及摇床转速对该菌株液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极链格孢CH1307液态发酵产高三尖杉酯碱的关键因子值分别为葡萄糖32.0226g·L-1,硫酸镁0.0966g·L-1,复合维生素B0.1239g·L-1,转速146.4742r·min-1时CH1307发酵最好,代入方程的HHRT产量为190.6370μg·L-1。
以海南粗榧内生真菌细极链格孢CH1307发酵产高三尖杉酯碱的产量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葡萄糖质量浓度、硫酸镁质量浓度、复合维生素B质量浓度及摇床转速对该菌株液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极链格孢CH1307液态发酵产高三尖杉酯碱的关键因子值分别为葡萄糖32.0226g·L-1,硫酸镁0.0966g·L-1,复合维生素B0.1239g·L-1,转速146.4742r·min-1时CH1307发酵最好,代入方程的HHRT产量为190.6370μg·L-1。
2012, 3(3): 243-24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04
摘要:
以蒸馏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为溶剂对八角茴香进行提取,采用DPPH法对各提取物进行自由基清除实验,同时,以挥发性油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作为抗氧化剂,定量加入油脂中,通过对强化保存期间过氧化值(POV)的测定,比较它们不同的添加量对猪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作用强弱是:乙醇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蒸馏水提取物;挥发性油抗氧化效果不明显,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当乙酸乙酯提取物添加量达w=0.10%时,抗氧化效果优于w=0.02%的BHT,且添加量越高抗氧化效果越好。
以蒸馏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为溶剂对八角茴香进行提取,采用DPPH法对各提取物进行自由基清除实验,同时,以挥发性油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作为抗氧化剂,定量加入油脂中,通过对强化保存期间过氧化值(POV)的测定,比较它们不同的添加量对猪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作用强弱是:乙醇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蒸馏水提取物;挥发性油抗氧化效果不明显,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当乙酸乙酯提取物添加量达w=0.10%时,抗氧化效果优于w=0.02%的BHT,且添加量越高抗氧化效果越好。
2012, 3(3): 247-25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12
摘要:
结合作物连作障碍普遍因素,分析了胡椒连作生产出现的长势弱、产量低、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等问题,提出了胡椒连作生产栽培技术,为胡椒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结合作物连作障碍普遍因素,分析了胡椒连作生产出现的长势弱、产量低、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等问题,提出了胡椒连作生产栽培技术,为胡椒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12, 3(3): 252-25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14
摘要:
以香蕉、番木瓜、龙眼为代表材料,建立一套适合热带果树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改良CTAB法。将提取各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后,分别以香蕉內源乙烯受体基因(AF113748)、番木瓜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DQ779922)、龙眼开花相关基因LEAFY(ADQ160214)为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杂交,3种植物的基因组DNA适宜上样量的60μg,杂交条带清晰,背景弱,说明采用改良CTAB法,能保证基因组DNA提取的浓度和纯度,符合Southern blot的要求。
以香蕉、番木瓜、龙眼为代表材料,建立一套适合热带果树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改良CTAB法。将提取各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后,分别以香蕉內源乙烯受体基因(AF113748)、番木瓜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DQ779922)、龙眼开花相关基因LEAFY(ADQ160214)为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杂交,3种植物的基因组DNA适宜上样量的60μg,杂交条带清晰,背景弱,说明采用改良CTAB法,能保证基因组DNA提取的浓度和纯度,符合Southern blot的要求。
2012, 3(3): 258-260,27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05
摘要: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酸碱沉淀法纯化萃取液。结果表明:在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CO2流量为20L·h-1,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时间为3h的萃取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可达0.453%,最终能得到w=21.44%纯度的熊果酸粗品。该工艺优于传统的熊果酸提取方法,适于产业化生产。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酸碱沉淀法纯化萃取液。结果表明:在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CO2流量为20L·h-1,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时间为3h的萃取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可达0.453%,最终能得到w=21.44%纯度的熊果酸粗品。该工艺优于传统的熊果酸提取方法,适于产业化生产。
2012, 3(3): 261-26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15
摘要:
以大花蕙兰的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利用丛生芽途径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的技术。结果表明:通过丛生芽增殖途径也能达到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的目的,在1/2MS+6-BA3.5mg·L-1+NAA0.2mg·L-1+卡拉胶8g·L-1+蔗糖30g·L-1+φ=10%的椰子水(CW)或w=10%的香蕉匀浆的培养基上,丛生芽增殖较快,以40d为1个继代周期,1年最少可增殖9次,以每个培养周期增殖3.6倍计,1个芽1年可繁殖出3.69≈10万株苗;在丛生芽增殖培养过程中,会出现褐化现象,但并未对大花蕙兰丛生芽的增殖产生不良影响;添加φ=10%的CW或w=10%的香蕉匀浆有利于提高丛生芽的增值率及其生长势;试管苗在1/2MS+NAA1.0mg·L-1+AC1g·L-1+卡拉胶8g·L-1+蔗糖30g·L-1+φ=10%的CW的培养基上生根良好,生根率为86.1%;试管苗移栽在水苔上的成活率达92.5%。
以大花蕙兰的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利用丛生芽途径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的技术。结果表明:通过丛生芽增殖途径也能达到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的目的,在1/2MS+6-BA3.5mg·L-1+NAA0.2mg·L-1+卡拉胶8g·L-1+蔗糖30g·L-1+φ=10%的椰子水(CW)或w=10%的香蕉匀浆的培养基上,丛生芽增殖较快,以40d为1个继代周期,1年最少可增殖9次,以每个培养周期增殖3.6倍计,1个芽1年可繁殖出3.69≈10万株苗;在丛生芽增殖培养过程中,会出现褐化现象,但并未对大花蕙兰丛生芽的增殖产生不良影响;添加φ=10%的CW或w=10%的香蕉匀浆有利于提高丛生芽的增值率及其生长势;试管苗在1/2MS+NAA1.0mg·L-1+AC1g·L-1+卡拉胶8g·L-1+蔗糖30g·L-1+φ=10%的CW的培养基上生根良好,生根率为86.1%;试管苗移栽在水苔上的成活率达92.5%。
2012, 3(3): 267-27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10
摘要:
以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cv.vaniegata)的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了花叶艳山姜的离体快繁技术。结果表明:花叶艳山姜茎尖接种在MS+BA3.0mg·L-1+NAA0.2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30d后长出幼芽;丛生芽在MS+6-BA2.0~2.5mg·L-1+NAA0.2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达4.0,芽生长正常,且色泽浓绿;芽苗在1/2MS+NAA1.0~1.5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根系粗壮,生根率为93.0%;组培苗移栽在V河沙:V珍珠岩:V表土=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可达70.1%。
以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cv.vaniegata)的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了花叶艳山姜的离体快繁技术。结果表明:花叶艳山姜茎尖接种在MS+BA3.0mg·L-1+NAA0.2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30d后长出幼芽;丛生芽在MS+6-BA2.0~2.5mg·L-1+NAA0.2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达4.0,芽生长正常,且色泽浓绿;芽苗在1/2MS+NAA1.0~1.5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根系粗壮,生根率为93.0%;组培苗移栽在V河沙:V珍珠岩:V表土=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可达70.1%。
2012, 3(3): 271-27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11
摘要:
以参薯的带节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参薯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能诱导外植体的腋芽萌发,萌芽率达100%;萌发的茎段在MS+AD80mg·L-1的培养基上增殖效果较好,50d可增殖4倍;继代培养得到的带节茎段在MS+6-BA1.0mg·L-1+NAA0.1mg·L-1+AD80mg·L-1的培养基上能诱导出不定芽,将其芽点转接到MS+80mg·L-1AD培养基上,不定芽能抽生,且芽体健壮;不定芽在MS+NAA0.1mg·L-1的培养基上能形成完整植株,生根率达100%;V土:V沙:V草木灰=2:2:1的混合基质移栽参薯组培苗的效果较佳,移栽存活率可达88.3%。
以参薯的带节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参薯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能诱导外植体的腋芽萌发,萌芽率达100%;萌发的茎段在MS+AD80mg·L-1的培养基上增殖效果较好,50d可增殖4倍;继代培养得到的带节茎段在MS+6-BA1.0mg·L-1+NAA0.1mg·L-1+AD80mg·L-1的培养基上能诱导出不定芽,将其芽点转接到MS+80mg·L-1AD培养基上,不定芽能抽生,且芽体健壮;不定芽在MS+NAA0.1mg·L-1的培养基上能形成完整植株,生根率达100%;V土:V沙:V草木灰=2:2:1的混合基质移栽参薯组培苗的效果较佳,移栽存活率可达88.3%。
2012, 3(3): 276-28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02
摘要:
于2002年2月对湛江硇洲海域发生的夜光藻赤潮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该赤潮发生的海域水温19℃,盐度27~32,pH值6.87~8.33,溶解氧2.81~8.11mg·L-1,化学需氧量0.97~492.28mg·L-1,氨氮0.002~0.258mg·L-1,硝酸盐0.040~0.262mg·L-1,亚硝酸盐0.005~0.175mg·L-1,无机氮0.047~0.529mg·L-1,活性磷酸盐0.048~1.682mg·L-1。这是由于当地对虾养殖池清塘,将大量富营养化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海,从而造成该海域发生长约2km,宽约50m,面积约10hm2的红色夜光藻赤潮的主要原因。
于2002年2月对湛江硇洲海域发生的夜光藻赤潮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该赤潮发生的海域水温19℃,盐度27~32,pH值6.87~8.33,溶解氧2.81~8.11mg·L-1,化学需氧量0.97~492.28mg·L-1,氨氮0.002~0.258mg·L-1,硝酸盐0.040~0.262mg·L-1,亚硝酸盐0.005~0.175mg·L-1,无机氮0.047~0.529mg·L-1,活性磷酸盐0.048~1.682mg·L-1。这是由于当地对虾养殖池清塘,将大量富营养化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海,从而造成该海域发生长约2km,宽约50m,面积约10hm2的红色夜光藻赤潮的主要原因。
2012, 3(3): 281-28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16
摘要:
对火龙果的种植概况、品种资源以及火龙果花的生物学性状、功效成分、产品试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根据氨基酸含量分析数据,对火龙果花中必需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进行了营养学评价,阐明了火龙果花开发利用的良好前景。
对火龙果的种植概况、品种资源以及火龙果花的生物学性状、功效成分、产品试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根据氨基酸含量分析数据,对火龙果花中必需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进行了营养学评价,阐明了火龙果花开发利用的良好前景。
2012, 3(3): 287-29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2.03.007
摘要:
综述了甘蔗螟虫生物防治的主要策略及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运用RNA干扰技术防治甘蔗螟虫的新策略,为通过转基因技术创制抗甘蔗螟虫新种质提供理论参考。
综述了甘蔗螟虫生物防治的主要策略及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运用RNA干扰技术防治甘蔗螟虫的新策略,为通过转基因技术创制抗甘蔗螟虫新种质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