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热带地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

李欣窈 张诗慧 赵欣 张敬涛 宋家明 赖杭桂 周扬 胡海燕 刘进平 吴文嫱

李欣窈,张诗慧,赵欣,等. 热带地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J]. 热带生物学报,2024, 15(1):27−35. 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引用本文: 李欣窈,张诗慧,赵欣,等. 热带地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J]. 热带生物学报,2024, 15(1):27−35. 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LI Xinyao, ZHANG Shihui, ZHAO Xin, ZHANG Jingtao, SONG Jiaming, LAI Hanggui, ZHOU Yang, HU Haiyan, LIU Jinping, WU Wenqiang. Col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germplasm in the tropical areas of China[J]. 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4, 15(1): 27-3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Citation: LI Xinyao, ZHANG Shihui, ZHAO Xin, ZHANG Jingtao, SONG Jiaming, LAI Hanggui, ZHOU Yang, HU Haiyan, LIU Jinping, WU Wenqiang. Col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germplasm in the tropical areas of China[J]. 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4, 15(1): 27-3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热带地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基金项目: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ZDYF2021XDNY273);2020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琼〔2020〕TG03);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kjcgzh017);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NTPGRC2022-021)
详细信息
    第一作者:

    李欣窈(1998−),女,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E-mail:1581840056@qq.com

    通信作者:

    赖杭桂(1964−),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E-mail:laihanggui8938@163.com

  • 中图分类号: S 794.4

Col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germplasm in the tropical areas of China

  • 摘要: 为了收集和评价中国热带地区油茶的种质资源,于 2021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3个省(海南、广西和广东)的18个市县共收集了230份热带地区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质资源,并对其地理分布、生存条件、形态学特征及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变异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省18个市县的年均温度为21.2~24.3 ℃,年均降水量1 304.2~2 684.0 mm,海拔0.56~1 090.00 m;油茶的伴生植物共计33种,其中被子植物共计29种。果实颜色主要以混合色为主,形状大都为似球型或桔形;其叶形指数存在明显差异。11个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在 11.03%~145.10%之间,其中,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为稳定,而果实的果皮厚度是最重要的经济性状,它与果径、果高、鲜果质量、鲜籽重(质量)、鲜出籽率、籽数、千粒重(质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叶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
  • 表  1  油茶地理分布与生境特征

    位置编号经度纬度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mm海拔/m生境
    A 110°18′20″E 19°5′18″N 24.0 2072.0 82.00 灌木林
    B 109°55′17″E 19°12′33″N 22.0 2445.0 347.74 灌木林
    C 108°51′0″E 18°44′12″N 24.0 1600.0 910.24 热带雨林
    D 109°39′52″E 18°22′14″N 21.4 1826.5 330.00 森林
    E 109°27′5″E 18°39′12″N 22.4 1690.0 1090.00 热带雨林
    F 109°20′28″E 19°40′6″N 23.1 1823.0 0.56 灌木林
    G 110°28′54″E 19°35′4″N 24.0 1953.0 90.00 农场庄园
    H 110°0′45″E 19°38′4″N 23.8 1786.1 69.03 灌木林
    I 109°58′39″E 19°19′45″N 23.0 2180.0 201.10 灌木林
    J 109°48′45″E 19°49′53″N 23.5 1417.5 74.58 农场庄园
    K 109°7′33″E 19°16′35″N 24.3 1676.0 370.00 农场庄园
    L 110°18′25″E 20°18′33″N 23.0 1600.0 38.85 田园
    M 111°6′30″E 22°0′42″N 22.7 1357.1 660.00 森林
    N 110°10′18″E 22°19′30″N 21.2 2684.0 216.70 灌木林
    O 109°43′57″E 22°14′6″N 21.9 1756.0 310.00 森林
    P 108°20′4″E 22°55′51″N 21.6 1304.2 110.00 灌木林
    Q 106°35′13″E 22°28′14″N 22.6 1500.0 145.00 灌木林
    R 110°55′12″E 23°22′48″N 21.6 1503.6 65.00 灌木林
      注: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均来自中国气象局(https://www.cma.gov.cn/)。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油茶的主要伴生植物

    种类
    被子植物 芭蕉科 Musaceae 芭蕉属 Musa 芭蕉 Musa basjoo
    豆科 Fabaceae 酸豆属 Tamarindus 酸豆 Tamarindus indica
    豆科 Fabaceae 相思树属 Acacia 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
    豆科 Fabaceae 红豆属 Ormosia 海南红豆 Ormosia pinnata
    豆科 Fabaceae 榼藤属 Entada 榼藤 Entada phaseoloides
    豆科 Leguminosae 黄檀属 Dalbergia 降香 Dalbergia odorifera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暗罗属 Polyalthia 海南暗罗 Polyalthia laui
    锦葵科 Malvaceae 木棉属 Bombax 木棉 Bombax ceiba
    楝科 Meliaceae 非洲楝属 Khaya 非洲楝 Khaya senegalensis
    茜草科 Rubiaceae 粗叶木属 Lasianthus 粗叶木 Lasianthus chinensis
    茜草科 Rubiaceae 瓶花木属 Scyphiphora 瓶花木 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蔷薇科 Rosaceae 木瓜海棠属 Chaenomeles 木瓜 Chaenomeles sinensis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沉香属 Aquilaria 土沉香 Aquilaria sinensis
    桑科 Moraceae 鹊肾树属 Streblus 刺桑 Streblus ilicifolius
    桑科 Moraceae 波罗蜜属 Artocarpus 波罗蜜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桑科 Moraceae 榕属 Ficus 无花果 Ficus carica
    桃金娘科 Myrtaceae 蒲桃属 Syzygium 水翁蒲桃 Syzygium nervosum
    桃金娘科 Myrtaceae 蒲桃属 Syzygium 洋蒲桃 Syzygium samarangense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荔枝属 Litchi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龙眼属 Dimocarpus 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五加科 Araliaceae 南鹅掌柴属 Schefflera 鹅掌柴 Schefflera heptaphylla
    杨柳科 Salicaceae 天料木属 Homalium 红花天料木 Homalium ceylanicum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野牡丹属 Melastoma 毛菍 Melastoma sanguineum
    叶下珠科 Phyllanthaceae 秋枫属 Bischofia 重阳木 Bischofia polycarpa
    叶下珠科 Phyllanthaceae 银柴属 Aporosa 银柴 Aporosa dioica
    紫葳科 Bignoniaceae 葫芦树属 Crescentia 葫芦树 Crescentia cujete
    紫葳科 Bignoniaceae 木蝴蝶属 Oroxylum 木蝴蝶 Oroxylum indicum
    棕榈科 Arecaceae 槟榔属 Areca 槟榔 Areca catechu
    棕榈科 Arecaceae 椰子属 Cocos 椰子 Cocos nucifera
    裸子植物 松科 Pinaceae 松属 Pinus 海南五针松 Pinus fenzeliana
    松科 Pinaceae 油杉属 Keteleeria 海南油杉 Keteleeria hainanensis
    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鸡毛松属 Dacrycarpus 叠鸡毛松 Dacrycarpus imbricatus
    红豆杉科 Taxaceae 三尖杉属 Cephalotaxus 海南粗榧 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根据果形指数对果实分类

    果形指数范围果实形状样本编号
    ≥1.15橄榄形D、P
    0.94~1.15卵形A、E、I、L、O
    0.73~0.94球形B、C、F、H、J、K、M、N、Q
    <0.73桔形G、R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地区叶形指数分析

    位置编号nalpha = 0.05 的子集
    1234567
    B31.5667
    E31.75671.7567
    K31.84331.8433
    D31.91331.91331.9133
    J31.99671.99671.99671.9967
    L32.00332.00332.00332.0033
    A32.01002.01002.01002.0100
    H32.01332.01332.01332.0133
    C32.02672.02672.02672.0267
    I32.05002.05002.05002.0500
    G32.06332.06332.06332.0633
    N32.07332.07332.07332.0733
    P32.14002.14002.14002.1400
    M32.21002.21002.21002.2100
    F32.25672.25672.2567
    Q32.38672.3867
    R32.40002.4000
    O32.4833
    显著性0.0600.0800.1260.1260.2610.0820.060
    下载: 导出CSV

    表  5  不同果实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果径果高果形指数鲜果质量鲜籽重鲜出籽率籽数果皮厚度千粒重水分含量叶形指数
    果径 r 1
    显著性
    果高 r 0.827** 1
    显著性 0
    果形指数 r −0.369 0.188 1
    显著性 0.132 0.456
    鲜果质量 r 0.962** 0.841** −0.207 1
    显著性 0 0 0.409
    鲜籽重 r 0.952** 0.905** −0.143 0.965** 1
    显著性 0 0 0.573 0
    鲜出籽率 r −0.447 −0.343 0.262 −0.373 −0.263 1
    显著性 0.063 0.163 0.294 0.127 0.292
    籽数 r 0.886** 0.887** −0.105 0.878** 0.926** −0.318 1
    显著性 0 0 0.680 0 0 0.199
    果皮厚度 r 0.924** 0.871** −0.133 0.936** 0.890** −0.590** 0.855** 1
    显著性 0 0 0.598 0 0 0.010 0
    千粒重 r 0.608** 0.494* −0.271 0.527* 0.516* −0.504* 0.348 0.615** 1
    显著性 0.007 0.037 0.277 0.025 0.028 0.033 0.157 0.007
    水分含量 r −0.097 −0.084 0.015 −0.119 −0.049 0.218 −0.129 −0.301 −0.178 1
    显著性 0.702 0.739 0.951 0.639 0.848 0.385 0.610 0.224 0.480
    叶形指数 r 0.509* 0.457 −0.159 0.489* 0.496* −0.275 0.600** 0.473* −0.084 0.066 1
    显著性 0.031 0.056 0.528 0.039 0.036 0.269 0.008 0.047 0.740 0.794
      注:**. 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下载: 导出CSV

    表  6  不同种群间果实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

    果径果高果形指数鲜果质量鲜籽重鲜出籽率籽数果皮厚度千粒重水分含量叶形指数
    均值 5.0117 4.5744 0.9439 89.7233 23.2500 0.3056 6.4078 0.7111 36.1711 0.0289 2.0667
    标准差 1.9931 1.48213 0.21269 130.1791 25.1584 0.0914 4.9051 0.47767 10.7640 0.01568 0.2280
    极小值 2.78 3.08 0.70 11.71 5.30 0.15 1.33 0.19 14.70 0.02 1.57
    极大值 11.67 8.13 1.65 567.36 103.06 0.54 19.33 2.29 56.02 0.08 2.48
    变异系数/% 39.77 32.40 22.53 145.10 108.21 29.92 76.55 67.17 29.76 54.26 11.03
    下载: 导出CSV
  • [1] YUAN J J, TU J L, QIN F G F, et al.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volatiles of Camellia oleifera oil by GC and SPME/GC-MS[J]. 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 382(2): 22068.
    [2] 杨伟波, 付登强, 陈良秋, 等. 海南地区引种试种亚热带油茶优良品种初报[J].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24(4): 63 − 65. doi:  10.3969/j.issn.1001-8581.2012.04.020
    [3] 杨伟波, 陈良秋, 王兴胜, 等. 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油茶的生态适应性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5): 93 − 95. doi:  10.3969/j.issn.1001-8581.2010.05.031
    [4] 黄俊毅. 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6800万亩 油茶产业总产值达1160亿元[J]. 中国食品, 2020(23): 159. doi:  10.3969/j.issn.1000-1085.2020.23.082
    [5] 骆咏, 张良富, 傅松玲. 安徽舒城油茶选优初报[J]. 现代农业科技, 2007(14): 10 − 11. 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07.14.004
    [6] 刘光快, 陈竑, 彭发基, 等. 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 47(11): 151 − 155.
    [7] 于巍巍, 杨英杰, 颜晓琦, 等. 油茶果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 40(1): 30 − 33. doi:  10.3969/j.issn.1001-5779.2020.01.006
    [8] 王欢, 潘锦英, 陈江平, 等. 不同油茶品种引种前后种子性状及含油率差异分析[J]. 种子, 2017, 36(8): 79 − 82. doi: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8.079
    [9] 严茂林, 张洋, 吴成亮. 我国木本油料发展现状分析与供需问题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21, 46(4): 1 − 6.
    [10] 赖鹏英, 肖志红, 李培旺, 等. 油茶资源利用及产业发展现状[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1, 55(1): 23 − 30.
    [11] 吴方圆, 蔡娅, 郝丙青, 等. 流式细胞仪检测香花油茶、越南油茶基因组大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44(8): 1542 − 1550.
    [12] 刘进平, 周扬, 胡海燕, 等. 热带油茶种质资源综述[J]. 热带林业, 2022, 50(4): 70 − 76. doi:  10.3969/j.issn.1672-0938.2022.04.015
    [13] 彭邵锋, 陈永忠, 张日清, 等. 油茶果形果色分类及经济性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7(5): 33 − 39. doi:  10.3969/j.issn.1673-923X.2007.05.004
    [14] 郑道君, 潘孝忠, 张冬明, 等. 海南油茶资源调查与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 31(1): 130 − 135. doi:  10.3969/j.issn.1001-7461.2016.01.24
    [15] 蒋淑儒, 周建平, 郭华, 等. 不同贮藏条件对油茶籽品质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4(2): 69 − 71.
    [16] 张鹏, 杨颖, 奚如春, 等. 高州油茶种群叶片性状变异分析[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 34(5): 13 − 19. doi:  10.3969/j.issn.1006-4427.2018.05.003
    [17] 何汉杏, 康文星, 何秀春. 普通油茶及其优树生殖生态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02, 20(4): 10 − 13. doi:  10.3969/j.issn.1003-8981.2002.04.003
    [18] 邬定荣, 王培娟, 霍治国, 等. 中国普通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5): 1313 − 1323.
    [19] 刘大宏, 钱雪春, 汪文, 等. 油茶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22(6): 85 − 87. 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2.06.027
    [20] 董筱昀, 黄利斌, 吕运舟, 等. 江苏油茶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J]. 江苏林业科技, 2017, 44(1): 34 − 36. doi:  10.3969/j.issn.1001-7380.2017.01.007
    [21] 杨军, 邱日红, 赵文进, 等. 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J]. 现代园艺, 2012(9): 12 − 13. doi:  10.3969/j.issn.1006-4958.2012.09.007
    [22] 陈德万. 油茶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 2022(4): 19 − 21. 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2.04.005
    [23] 谭著明, 蓝成云, 巩建厅, 等. 油茶产业开发对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1, 38(5): 51 − 53. doi:  10.3969/j.issn.1003-5710.2011.05.013
    [24] 覃柳辉, 陈元松, 覃雯霞, 等. 广西油茶叶绿素含量指数的变异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15): 3914 − 3916.
  • [1] 吉南焕, 侯耀辉, 王开济, 赖杭桂, 庞真真.  不同施肥模式对越南油茶饼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热带生物学报, 2024, 15(2): 165-17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45
    [2] 蒙金超, 杨雪珂, 冯悦恒, 齐旭明, 刘辉.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海南长臂猿分布区林冠层伴生鸟兽多样性的研究 .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3): 289-29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6
    [3] 王正磊, 刘凯扬, 袁琳琳, 李芬, 吴少英.  斑翅果蝇解毒代谢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6): 660-66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009
    [4] 方发之, 吴二焕, 桂慧颖.  海南滨海盐生植物资源与多样性 .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4): 347-35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4.001
    [5] 黄丹, 王蕴婷, 王旭, 李卫东.  万泉河雅寨流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2): 179-18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2.007
    [6] 林祺英, 李芳, 蔡汝鹏, 张蕾, 黎瑶, 李焕苓, 王家保.  海南荔枝资源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6): 628-63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126
    [7] 刘玥, 杨欣, 贾珺婷, 张志明, 林露湘, 谭正洪.  中国热带-温带地区森林群落种序-多度的纬度梯度变化分析 .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3): 307-31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8
    [8] 郭沈沈, 吴志祥, 刘文杰, 赵豪, 李运帅, 王誉博, 王鹏.  热带北缘地区橡胶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差异及归因分析 .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4): 424-43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4.010
    [9] 杜明, 于旭东, 吴繁花.  海南油茶授粉后雌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2): 173-17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2.006
    [10] 左世友, 朱美惠, 詹震霖, 王华锋.  海南嘉宝果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14(5): 530-53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70
    [11] 李光伟, 邢峰华, 敖杰, 毛志远.  海南岛30年空中云水资源时空特征分析 .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4): 331-33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4.003
    [12] 符钉辉, 丁伟品, 龙军桥, 黄赞慧, 张小海, 陈泽恒.  海南岛湿地鸟类的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2): 120-12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2.003
    [13] 吴挺勋, 姚小兰, 任明迅.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道路分布及其对景观完整性的影响 .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2): 101-11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2.001
    [14] 李涛, 王猛, 李佳雪, 王周雯, 丁一, 胡文斌, 李洪立, 汤华.  火龙果果实与种子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3): 259-26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3.008
    [15] 袁新生, 赵炎, 唐瑞杰, 胡天怡, 朱启林, 汤水荣, 伍延正, 孟磊.  生物炭及与秸秆联用对我国热带地区稻田土壤CH4和N2O的影响 . 热带生物学报, 2022, 13(3): 300-308.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3.014
    [16] 李学梅, 李翱, 陈以相, 王根权, 杨荣教, 丁家盛.  云南德宏杂交籼稻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 热带生物学报, 2021, 12(4): 456-46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1.04.008
    [17] 戴边疆, 郭运勇, 宋希强, 刘治昆, 雷金睿, 梁怀月.  海口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1): 63-7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10
    [18] 代佳妮, 于靖, 郑蔚, 王健, 吴友根, 胡新文, 赖杭桂.  海南油茶2个优良单株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4): 426-43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4.005
    [19] 申晴, 韦海燕, 卞华, 王志勇, 丁西朋.  海雀稗种质资源的耐盐性评价 .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1): 11-1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1.003
    [20] 符春敏, 尹黎燕, 邓燕, 兰超杰, 韩忠钰, 金鑫, 李长江, 黄家权.  施肥模式对菠萝产量及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11(3): 331-34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0.03.011
  • 加载中
图(1) / 表 (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55
  • HTML全文浏览量:  65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1-15
  • 录用日期:  2023-05-05
  • 修回日期:  2023-04-1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5-08
  • 刊出日期:  2024-01-16

热带地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基金项目: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ZDYF2021XDNY273);2020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琼〔2020〕TG03);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kjcgzh017);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NTPGRC2022-021)
    作者简介:

    李欣窈(1998−),女,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E-mail:1581840056@qq.com

    通讯作者: 赖杭桂(1964−),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E-mail:laihanggui8938@163.com
  • 中图分类号: S 794.4

摘要: 为了收集和评价中国热带地区油茶的种质资源,于 2021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3个省(海南、广西和广东)的18个市县共收集了230份热带地区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质资源,并对其地理分布、生存条件、形态学特征及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变异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省18个市县的年均温度为21.2~24.3 ℃,年均降水量1 304.2~2 684.0 mm,海拔0.56~1 090.00 m;油茶的伴生植物共计33种,其中被子植物共计29种。果实颜色主要以混合色为主,形状大都为似球型或桔形;其叶形指数存在明显差异。11个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在 11.03%~145.10%之间,其中,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为稳定,而果实的果皮厚度是最重要的经济性状,它与果径、果高、鲜果质量、鲜籽重(质量)、鲜出籽率、籽数、千粒重(质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叶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

English Abstract

李欣窈,张诗慧,赵欣,等. 热带地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J]. 热带生物学报,2024, 15(1):27−35. 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引用本文: 李欣窈,张诗慧,赵欣,等. 热带地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J]. 热带生物学报,2024, 15(1):27−35. doi: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LI Xinyao, ZHANG Shihui, ZHAO Xin, ZHANG Jingtao, SONG Jiaming, LAI Hanggui, ZHOU Yang, HU Haiyan, LIU Jinping, WU Wenqiang. Col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germplasm in the tropical areas of China[J]. 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4, 15(1): 27-3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Citation: LI Xinyao, ZHANG Shihui, ZHAO Xin, ZHANG Jingtao, SONG Jiaming, LAI Hanggui, ZHOU Yang, HU Haiyan, LIU Jinping, WU Wenqiang. Col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germplasm in the tropical areas of China[J]. 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4, 15(1): 27-3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094
  •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在海南又称“山柚”,是山茶科的木本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植物油高,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栽培价值及经济价值[1]。热带地区油茶主要集中在华南5省[2]。广西南部、广东南部地区及海南等地处于我国南端,是我国最具热带气候特征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最适合油茶的种植[3]。目前,我国油茶种植面积已达453.3万hm2,高产油茶林93.3万hm2,茶油产量62.7万t,油茶产业总产值达1160亿元[4]。油茶是被大众称为“瘠土明珠”[5],可在贫瘠土地上生长[6]。油茶油料饼粕中的茶多酚能够高度抗氧化[7],茶籽壳可以制成糠醛、活性炭等。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油茶林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但在近年人工种植的油茶林显著增多[8-9]。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种植油茶,加强现有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大幅度提高油茶籽油产量,能有效缓解油料供需矛盾和进口压力,增强我国粮油保障能力[10]。油茶是当前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油茶的经济效益高、开发范围广、发展潜力大,被称为“铁杆庄稼”和“绿色油库”[11]。刘进平等[12]将油茶栽培区域的生态环境划分为4个区:西南高山区、华南丘陵区、华中华东丘陵区、北部边缘区。其中,华南丘陵区属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性质的南亚热带,即笔者这次调查收集到的海南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热带地区油茶。彭邵锋等[13]对油茶成林的成熟果实果形果色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相关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油茶果形可分为桔形、球形、卵形、橄榄形4大类,果色可分为红色、红黄色、青黄色和青色等4种基本颜色,果径是果实形态中最重要的指标。而油茶的独特生境需求导致我国油茶的种植区集中在南方的部分地区,其中广西、湖南等地因油茶种植条件相对较为优越,所以其油茶种植相对丰富。现阶段我国在油茶资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优异的成绩,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广西三门江林场等单位建立了规模不等的种质资源圃,培育了‘湘林1号’、‘湘林210号’、‘海大1号’、‘海大3号’和‘海大4号’等优良油茶栽培品种。但是这些单位对热带地区如广东、海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野生及其半野生油茶种质资源及其相关研究鲜有提及,目前,针对热带地区油茶的研究还没有引起重视。为了给选育具有地方特色、适合热带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提供良好的遗传物质基础,需要建立特色资源圃[14],笔者对我国的热带油茶资源进行收集,并对收集到的230份油茶资源进行了综合鉴定评价,旨在为我国热带地区油茶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 根据油茶的开花期和结果期,于 2021 年 10 月份至 2021 年 12 月份期间进行调查采样,在海南、广西和广东等地区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具体调查了18个点,并对其进行编号,其中,A:海南省琼海市会山镇中酒村4份、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新老村2份;B: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坡寨村17份;C: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尖峰岭国家级森林10份;D: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甘什岭国家森林公园4份;E:海南省五指山市畅好乡什哈管区什荣村10份;F:海南省儋州市王五镇兴文村10份、栏村13份;G:海南省定安县高林村14份;H:海南省澄迈县加乐镇常树村14份、加头村10份、加头村围墙10份;I:海南省屯昌县南坤镇松坡村17份;J:海南省临高县皇桐镇美略村10份、六勺村10份;K:海南省昌江县黎族自治县保梅岭2份;L: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月塘村15份;M:广东省高州市马贵镇旺沙村15份;N: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单竹根村12份;O: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那林镇佑邦村12份;P: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15份;Q: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3份;R: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1份,共计230份。按照调查方案开展,通过直接调查法找到存在油茶种质资源目的地,利用 GPS 仪,记录所采集的油茶的地理位置、海拔和坡度等,同时记录生物性状并拍照,最后采集油茶果实和穗条样品,在儋州热带油茶“三圃一园”科技示范基地及时将其扦插成苗,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保存。

    • 果实形状指标包括果径、果高和果形指数[13](果高和果径采用分辨率为0.01 mm的电子卡尺测量,果形指数等于果高除以果径)。果实颜色用对比原则和目测来进行归类。通过此次采样收集道德果实样本数据,分类算出所采集样本的果形指数平均值$ \overline \xi = 0.94 $和标准差$ \sigma = 0.21 $,可求得 $ \left( {\overline \xi + \sigma } \right) = 1.15 $ $ \left( {\overline \xi - \sigma } \right) = 0.73 $,根据以上得出的值对果实果型进行分类。

    • 鲜果质量、鲜籽质量和干籽质量用1/100电子天平进行测量[13]。心室数和籽数采用直接计数法测定[15]。油茶籽水分含量采用直接干燥法进行测定。分别测定鲜果质量、鲜籽重(质量)、鲜出籽率、千粒重(质量)、水分含量等指标,探究海南、广西、广东3省区油茶果实经济性状中的统计学意义。

    • 分别在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4个方位随机采集树冠外围上中下3层的成熟完整叶片30片[16],采用分辨率为0.01 mm的电子显数卡尺测量叶长、叶宽,然后计算叶形指数(叶形指数等于叶长除以叶宽)。

    • 用Excel与IBM SPSS Statistics 20对数据进行整理、相关性和变异性分析。

    • 此次实地调查范围遍布广东、广西、海南3个省的18个市县,主要散见于山间林地和农家庄园,分布在北纬18°22′~23°22′,东经106°35′~111°6′的区域内。收集了这18个市县的特异性野生油茶材料资源,并带回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及其儋州热带油茶“三圃一园”科技示范基地统一种植保存。

      经过调查发现,热带地区的油茶多种植在气候温润地带,调查范围外极少分布香花油茶(C.osmantha)、博白大果油茶(C. gigantocarpa)或越南油茶(C.vietnamensis),而热带油茶大多分布在华南地区,普通油茶(C.oleifera)及其他油茶属种不适应在华南地区生长。所有采集地的季节气温变化较为平稳,年均温度21.2~24.3 ℃。在此次采集的海南、广东和广西的18个市县中,年均温度最高的市县是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保梅岭,年均温度是24.3 ℃,其次是海南省琼海市会山镇中酒村、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尖峰岭国家级森林和海南省定安县高林村,年均温度为24.0 ℃,在所有取样的地点中年平均温度最低的市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单竹根村,温度为21.2 ℃,其次是海南省三亚海棠区甘什岭国家森林公园,年均温度21.4 ℃。在采集市县中,海南省的11个市县的年均温度约为23.2 ℃;广东省2个市县的年均温度约为22.9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5个市县的年均温度约为21.8 ℃(表1)。

      表 1  油茶地理分布与生境特征

      位置编号经度纬度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mm海拔/m生境
      A 110°18′20″E 19°5′18″N 24.0 2072.0 82.00 灌木林
      B 109°55′17″E 19°12′33″N 22.0 2445.0 347.74 灌木林
      C 108°51′0″E 18°44′12″N 24.0 1600.0 910.24 热带雨林
      D 109°39′52″E 18°22′14″N 21.4 1826.5 330.00 森林
      E 109°27′5″E 18°39′12″N 22.4 1690.0 1090.00 热带雨林
      F 109°20′28″E 19°40′6″N 23.1 1823.0 0.56 灌木林
      G 110°28′54″E 19°35′4″N 24.0 1953.0 90.00 农场庄园
      H 110°0′45″E 19°38′4″N 23.8 1786.1 69.03 灌木林
      I 109°58′39″E 19°19′45″N 23.0 2180.0 201.10 灌木林
      J 109°48′45″E 19°49′53″N 23.5 1417.5 74.58 农场庄园
      K 109°7′33″E 19°16′35″N 24.3 1676.0 370.00 农场庄园
      L 110°18′25″E 20°18′33″N 23.0 1600.0 38.85 田园
      M 111°6′30″E 22°0′42″N 22.7 1357.1 660.00 森林
      N 110°10′18″E 22°19′30″N 21.2 2684.0 216.70 灌木林
      O 109°43′57″E 22°14′6″N 21.9 1756.0 310.00 森林
      P 108°20′4″E 22°55′51″N 21.6 1304.2 110.00 灌木林
      Q 106°35′13″E 22°28′14″N 22.6 1500.0 145.00 灌木林
      R 110°55′12″E 23°22′48″N 21.6 1503.6 65.00 灌木林
        注: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均来自中国气象局(https://www.cma.gov.cn/)。

      表1可知,3个省区的温差都不大。热带地区油茶耐热性好,在温度较平稳地区生长得更为茂盛,开花结果更为繁盛。此次采样的18个市县的油茶采集点雨量有着显著区别,其中,各地的年降水量 1 304.2~2 684.0 mm。其降水量最大的市县为广西陆川县单竹根村(年均降水量2 684.0 mm),其次是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坡寨村(年均降水量2 445.0 mm)。所有市县中,年降水量最低的地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其年均降水量为1 304.2 mm,其次是广东省高州市马贵镇旺沙村,年均降水量为1 357.1 mm。热带油茶生境地的海拔在0.56~1 090.00 m间,其海拔差异较大,其平均海拔约为283.93 m。

    • 经实地走访勘察发现,热带地区油茶分布的土壤类型最多的是赤红壤,共有8个市县,分别是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坡寨村、三亚市海棠区甘什岭国家森林、五指山市畅好乡什哈管区什荣村、澄迈县加乐镇常树村、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单竹根村、南宁市西乡塘区、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梧州市藤县;其次是砖红壤和燥红土各有3个市县(砖红壤:海南省琼海市会山镇中酒村、乐东县尖峰镇尖峰岭国家级森林、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那林镇佑邦村;燥红土:海南省临高县皇桐镇美略村、昌江黎族自治县保梅岭、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月塘村);最少的是石灰岩土和火山灰土,各有1个市县,分别是海南省儋州市王五镇兴文村、定安县高林村;黄壤有2个市县:海南省屯昌县南坤镇松坡村、广东省高州市马贵镇旺沙村。由此可看出,热带地区油茶生长的土壤环境较为肥沃,更适合植物生长,这也可能是热带地区油茶的果实和花都比普通油茶大的之一原因。

      油茶的栽种不宜过密集,因为油茶生长迅速,5年后开始结果,太密集会影响油茶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产量低下。此次调查的18个市县生境中,灌木林偏多,共有9个;其次是森林和农场庄园有3个;田园最少只有1个。这些生境都极其适宜于油茶的生长发育,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森林和热带雨林里的油茶资源,因其周围全是参天古树,可能会被遮挡住阳光,所以大部分的树为了适应环境较其他生境而言树高要高,且冠幅也要大些。

      油茶在灌木林中的生长范围较广,组成群落的伴生植物主要有豆科(Fabaceae)、茜草科 (Rubiaceae)、桑科(Mor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无患子科 (Sapindaceae)、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紫葳科(Bignoniaceae)、棕榈科(Arecaceae)等科植物。随着油茶产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油茶的种植越来越广泛,大部分都是成片的油茶林。

      经调查发现,热带油茶的伴生植物共计33种(表2),其中,最常见的乔木植物为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及槟榔(Areca catechu),最常见的灌木层植物为刺桑(Streblus ilicifolius)。主要的伴生植物中被子植物共计29种,其中最常见的有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毛菍(Melastoma sanguineum)、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等。

      表 2  油茶的主要伴生植物

      种类
      被子植物 芭蕉科 Musaceae 芭蕉属 Musa 芭蕉 Musa basjoo
      豆科 Fabaceae 酸豆属 Tamarindus 酸豆 Tamarindus indica
      豆科 Fabaceae 相思树属 Acacia 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
      豆科 Fabaceae 红豆属 Ormosia 海南红豆 Ormosia pinnata
      豆科 Fabaceae 榼藤属 Entada 榼藤 Entada phaseoloides
      豆科 Leguminosae 黄檀属 Dalbergia 降香 Dalbergia odorifera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暗罗属 Polyalthia 海南暗罗 Polyalthia laui
      锦葵科 Malvaceae 木棉属 Bombax 木棉 Bombax ceiba
      楝科 Meliaceae 非洲楝属 Khaya 非洲楝 Khaya senegalensis
      茜草科 Rubiaceae 粗叶木属 Lasianthus 粗叶木 Lasianthus chinensis
      茜草科 Rubiaceae 瓶花木属 Scyphiphora 瓶花木 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蔷薇科 Rosaceae 木瓜海棠属 Chaenomeles 木瓜 Chaenomeles sinensis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沉香属 Aquilaria 土沉香 Aquilaria sinensis
      桑科 Moraceae 鹊肾树属 Streblus 刺桑 Streblus ilicifolius
      桑科 Moraceae 波罗蜜属 Artocarpus 波罗蜜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桑科 Moraceae 榕属 Ficus 无花果 Ficus carica
      桃金娘科 Myrtaceae 蒲桃属 Syzygium 水翁蒲桃 Syzygium nervosum
      桃金娘科 Myrtaceae 蒲桃属 Syzygium 洋蒲桃 Syzygium samarangense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荔枝属 Litchi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龙眼属 Dimocarpus 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五加科 Araliaceae 南鹅掌柴属 Schefflera 鹅掌柴 Schefflera heptaphylla
      杨柳科 Salicaceae 天料木属 Homalium 红花天料木 Homalium ceylanicum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野牡丹属 Melastoma 毛菍 Melastoma sanguineum
      叶下珠科 Phyllanthaceae 秋枫属 Bischofia 重阳木 Bischofia polycarpa
      叶下珠科 Phyllanthaceae 银柴属 Aporosa 银柴 Aporosa dioica
      紫葳科 Bignoniaceae 葫芦树属 Crescentia 葫芦树 Crescentia cujete
      紫葳科 Bignoniaceae 木蝴蝶属 Oroxylum 木蝴蝶 Oroxylum indicum
      棕榈科 Arecaceae 槟榔属 Areca 槟榔 Areca catechu
      棕榈科 Arecaceae 椰子属 Cocos 椰子 Cocos nucifera
      裸子植物 松科 Pinaceae 松属 Pinus 海南五针松 Pinus fenzeliana
      松科 Pinaceae 油杉属 Keteleeria 海南油杉 Keteleeria hainanensis
      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鸡毛松属 Dacrycarpus 叠鸡毛松 Dacrycarpus imbricatus
      红豆杉科 Taxaceae 三尖杉属 Cephalotaxus 海南粗榧 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 此次收集到的油茶果实颜色可分为5种:青棕色、棕绿色、黄棕色、绿色和青色。其中,青棕色有6个,棕绿色有5个,黄棕色有3个,绿色和青色各有2个。由此可以得出,油茶以混合色为主,纯色也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表3可知,橄榄形、卵形、球形、桔形的果实样本的个数分别占果实样本总数的11%、28%、50%、11%,热带地区的油茶果实的形状虽然较为多变,但主要以卵形和球型为主。从图1可以看出,除了地区D的果实是糙果油茶表皮不光滑和地区P的果实类似鸡心形都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之外,其余大都类似球形或是桔形。

      表 3  根据果形指数对果实分类

      果形指数范围果实形状样本编号
      ≥1.15橄榄形D、P
      0.94~1.15卵形A、E、I、L、O
      0.73~0.94球形B、C、F、H、J、K、M、N、Q
      <0.73桔形G、R

      图  1  油茶果实大小及颜色

    • 调查发现,海南、广东、广西3个省不同地区的油茶叶形指数存在明显差异(表4)。海南省的琼海、三亚、五指山、昌江的叶形指数均小于2,为长圆形叶片,其余地区叶形指数大小在2~2.5之间,叶片为椭圆形。从叶形指数来看,海南琼中的资源最少。

      表 4  不同地区叶形指数分析

      位置编号nalpha = 0.05 的子集
      1234567
      B31.5667
      E31.75671.7567
      K31.84331.8433
      D31.91331.91331.9133
      J31.99671.99671.99671.9967
      L32.00332.00332.00332.0033
      A32.01002.01002.01002.0100
      H32.01332.01332.01332.0133
      C32.02672.02672.02672.0267
      I32.05002.05002.05002.0500
      G32.06332.06332.06332.0633
      N32.07332.07332.07332.0733
      P32.14002.14002.14002.1400
      M32.21002.21002.21002.2100
      F32.25672.25672.2567
      Q32.38672.3867
      R32.40002.4000
      O32.4833
      显著性0.0600.0800.1260.1260.2610.0820.060
    • 根据分析结果(表5)可知,果径和果高、鲜果质量、鲜籽重、籽数、果皮厚度、千粒重的P<0.01,显极显著正相关;果径和叶形指数的相关系数r=0.509,P=0.031<0.05,显著相关。籽数和果径、果高、鲜果质量、鲜籽重、果皮厚度、叶形指数的P<0.01,极显著相关。果皮厚度和果径、果高、鲜果质量、鲜籽重、鲜出籽率、籽数、千粒重的P≤0.01,极显著相关;果皮厚度和叶形指数的相关系数r=0.473,P=0.047<0.05,显著相关。果形指数和水分含量与其他9个经济性状指标的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 5  不同果实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果径果高果形指数鲜果质量鲜籽重鲜出籽率籽数果皮厚度千粒重水分含量叶形指数
      果径 r 1
      显著性
      果高 r 0.827** 1
      显著性 0
      果形指数 r −0.369 0.188 1
      显著性 0.132 0.456
      鲜果质量 r 0.962** 0.841** −0.207 1
      显著性 0 0 0.409
      鲜籽重 r 0.952** 0.905** −0.143 0.965** 1
      显著性 0 0 0.573 0
      鲜出籽率 r −0.447 −0.343 0.262 −0.373 −0.263 1
      显著性 0.063 0.163 0.294 0.127 0.292
      籽数 r 0.886** 0.887** −0.105 0.878** 0.926** −0.318 1
      显著性 0 0 0.680 0 0 0.199
      果皮厚度 r 0.924** 0.871** −0.133 0.936** 0.890** −0.590** 0.855** 1
      显著性 0 0 0.598 0 0 0.010 0
      千粒重 r 0.608** 0.494* −0.271 0.527* 0.516* −0.504* 0.348 0.615** 1
      显著性 0.007 0.037 0.277 0.025 0.028 0.033 0.157 0.007
      水分含量 r −0.097 −0.084 0.015 −0.119 −0.049 0.218 −0.129 −0.301 −0.178 1
      显著性 0.702 0.739 0.951 0.639 0.848 0.385 0.610 0.224 0.480
      叶形指数 r 0.509* 0.457 −0.159 0.489* 0.496* −0.275 0.600** 0.473* −0.084 0.066 1
      显著性 0.031 0.056 0.528 0.039 0.036 0.269 0.008 0.047 0.740 0.794
        注:**. 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 表6可知,不同地区果实的经济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表现出差异性,其变化范围在 11.03%~145.10% 之间,其大小顺序为:鲜果质量(145.10%)、鲜籽重(108.21%)、籽数(76.55%)、果皮厚度(67.17%)、水分含量(54.26%)、果径(39.77%)、果高(32.40%)、鲜出籽率(29.92%)、千粒重(29.76%)、果形指数(22.53%)、叶形指数(11.03%)。只有叶形指数的变异程度稳定,其变异系数=11.03%<20%,其他的各个果实经济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极不稳定。

      表 6  不同种群间果实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

      果径果高果形指数鲜果质量鲜籽重鲜出籽率籽数果皮厚度千粒重水分含量叶形指数
      均值 5.0117 4.5744 0.9439 89.7233 23.2500 0.3056 6.4078 0.7111 36.1711 0.0289 2.0667
      标准差 1.9931 1.48213 0.21269 130.1791 25.1584 0.0914 4.9051 0.47767 10.7640 0.01568 0.2280
      极小值 2.78 3.08 0.70 11.71 5.30 0.15 1.33 0.19 14.70 0.02 1.57
      极大值 11.67 8.13 1.65 567.36 103.06 0.54 19.33 2.29 56.02 0.08 2.48
      变异系数/% 39.77 32.40 22.53 145.10 108.21 29.92 76.55 67.17 29.76 54.26 11.03
    • 在全国范围内,油茶地方农家品种多达 300 多种,优树1.6 万株,已鉴定的油茶优良无性系 300 多个[17]。热带地区的油茶主要种植在广东、广西和海南3个省区,而普通油茶气候适宜区(包括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的南界不明显,西界大抵以四川中部、云南东部为界,北界大抵位于陕西和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18]

      油茶在热带各地区一直有零星分布,但对其进行系统性的野外资源调查较少。笔者对收集到的230份热带油茶进行系统性分析,发现其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283.93 m的林地和农家庄园,其年均温度为22.8 ℃、年均降雨量为1 787.4 mm。这一研究结果与郑道君等[14]所收集的油茶资源生境相似;刘大宏等[19]认为,内地油茶的最适生长温度 16~18 ℃;董筱昀等[20]的调查结果表明,江苏油茶适宜栽培区的海拔300~625 m,气温13.9~15.6 ℃,降水量903.3~1 200 mm;杨军等[21]的研究表明,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一般分布在油茶自然分布界限之上( 600 m 以上地带)。由此可见,热带油茶具有特异性,其生长环境偏湿热,与内地油茶差异明显。

      油茶喜温暖湿润,忌干旱和严寒,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为17 ℃,在14~21 ℃范围内都能生长良好,但是低温环境和霜冻会造成油茶落花落果,影响油茶正常生长;同时,要求年降雨量大于等于1 000 mm,如果降雨量小于1 000 mm则会影响油茶的开花授粉,进而导致产量降低[22]。油茶的种植不可过于密集,酸性土壤要尽可能疏植,以利于油茶根系伸展。笔者在各地采集种质资源的过程中发现,除了原生态的老油茶树外,还有大批后来人工种植的油茶林。由于油茶管理粗放、人为干预较少,再加上油茶的种植对生态系统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落实生态保护技术措施前提下,在平缓(<15°)的公益林地适度发展油茶种植,可以达到提高公益林地植被的质量和效益及管护水平的效果[23]。热带地区野生油茶对土质和温度的要求较低,但如果条件过于恶劣油茶的开花落果会受影响。

    • 根据收集的230份油茶资源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果实的形状和颜色除个别的特异性外,其余的难以区分其独有特征。但已有研究表明,油茶果实颜色的不同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果皮所含的色素不同,而不同的色素由不同的基因控制,同时与日照时间之间关系颇深[13]

      从相关性分析来看,果皮厚度尤为重要,它与果径、果高、鲜果质量、鲜籽重、鲜出籽率、籽数、千粒重、叶形指数都有着显著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它是果实经济性状中最重要的指标。另外,从提高鲜果质量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增加果径和果高来达到此目的,但是这同样也增加了果皮厚度,因而影响到油茶果实的鲜出籽率。因此,选育油茶品种的时候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尽可能地控制果皮的厚度,以减少种子的数量,最终提高油茶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调查发现,海南、广东、广西3个省不同地区的油茶叶形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叶形指数以海南琼中的资源最小。覃柳辉等[24]通过对广西不同地区的叶片的叶形形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形性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较小。叶片在不同品种间的表型差异明显高于不同地区间的表型差异,如果需进一步判断叶形与其地区及其品种间的差异,则需要记录叶尖角、叶形指数、脉左宽、叶宽、叶柄长、宽基距、叶脉密度、叶长、叶厚、叶脉数等计算他们的变异系数,判断其稳定性再进行分析。

      通过对热带地区油茶计算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看,笔者发现,除了叶形指数,其他的变异系数都大于20%,与彭邵锋等[13]的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油茶花自交不亲和所导致的油茶后代变异性较大,因此可以根据果形指数对果实形状进行预分类。现在热带地区大多的油茶都还是野生的实生苗,虽然年限较长,但由于是虫媒、异花授粉树种,导致他们后代的差异也很大,而果实对于油茶这种油料作物来说,十分具有研究价值[13]。所以还应该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发挥油茶产业的潜力。

      这一次由于试验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没有涉及到更大范围的抽样调查,导致采样不全面,样本数量不够充分,数据不够完整,试验结果只能说明试验区内的情况,有点以偏概全,无法推断出整个热带地区油茶的生境、果形和果色性状的差异。因此,在此次采样之后,有必要对整个热带地区油茶分布范围进行全面调查和取样。本研究为中国热带地区油茶的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以及油茶选育优种和今后海南油茶的新种鉴定提供了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热带地区油茶提供了可贵的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 (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