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5卷 第1期
2014, 5(1): 1-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12
摘要:
通过测试海南省珠母贝属Pinctada 6个种的45个个体的16S和H3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同物种进行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分类,同时根据简单、明确的贝壳形态学特征予以最终确认。此分类法不仅可以较准确、快速地进行珠母贝属的分类鉴定,而且分类结果不易受被测试贝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不易受分类鉴定人员水平的限制,有利于发现杂交种和隐存种。
通过测试海南省珠母贝属Pinctada 6个种的45个个体的16S和H3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同物种进行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分类,同时根据简单、明确的贝壳形态学特征予以最终确认。此分类法不仅可以较准确、快速地进行珠母贝属的分类鉴定,而且分类结果不易受被测试贝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不易受分类鉴定人员水平的限制,有利于发现杂交种和隐存种。
2014, 5(1): 8-1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13
摘要:
利用K-B纸片扩散法研究分离自湛江东海岛6个对虾育苗场(分别编号为YF,JD,DC,HM,SD,XR)水体中的217株细菌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12种抗生素之间的细菌耐药性差异显著(ANOVA,P<0.05),6个育苗场内细菌对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甲氧苄胺嘧啶、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则高度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在每个育苗场中均有发现,52.07%的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未发现对参试的12种抗生素100%耐药的菌株。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尽管HM和XR育苗场的细菌耐药性比其他育苗场高,但6个对虾育苗场之间水体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无显著差异(ANOVA,P>0.05)。
利用K-B纸片扩散法研究分离自湛江东海岛6个对虾育苗场(分别编号为YF,JD,DC,HM,SD,XR)水体中的217株细菌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12种抗生素之间的细菌耐药性差异显著(ANOVA,P<0.05),6个育苗场内细菌对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甲氧苄胺嘧啶、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则高度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在每个育苗场中均有发现,52.07%的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未发现对参试的12种抗生素100%耐药的菌株。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尽管HM和XR育苗场的细菌耐药性比其他育苗场高,但6个对虾育苗场之间水体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无显著差异(ANOVA,P>0.05)。
2014, 5(1): 15-1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14
摘要:
利用闲置的鲍鱼养殖池进行豹纹鳃棘鲈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研究。养殖池长宽高为9 m×3 m×2 m,有效水深约1.7 m,设3个进水口,采用下排上溢的排水方式,在距池底高20 cm处建3排6个进气管,管上打孔增氧。在池中放置一长宽高为6.0 m×3.0 m×1.5 m的网箱,将豹纹鳃棘鲈放在网箱中养殖,有效水体深1.2 m。养殖用水处理:海边沙滤井→沉淀池→三级过滤池→紫外线消毒池→活化珊瑚石过滤→养殖池(下排上溢)→上溢养殖废水用于东风螺或双壳贝类养殖,下排养殖废水进入污水沉淀处理池。在2011年7月放养9 000尾全长10 cm的优质豹纹鳃棘鲈苗种,经过约15个月的养殖,共养成每尾平均体重约742 g的商品鱼5 710 kg,养殖成活率达85.5%,单位产量达12.4 kg·m-3。
利用闲置的鲍鱼养殖池进行豹纹鳃棘鲈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研究。养殖池长宽高为9 m×3 m×2 m,有效水深约1.7 m,设3个进水口,采用下排上溢的排水方式,在距池底高20 cm处建3排6个进气管,管上打孔增氧。在池中放置一长宽高为6.0 m×3.0 m×1.5 m的网箱,将豹纹鳃棘鲈放在网箱中养殖,有效水体深1.2 m。养殖用水处理:海边沙滤井→沉淀池→三级过滤池→紫外线消毒池→活化珊瑚石过滤→养殖池(下排上溢)→上溢养殖废水用于东风螺或双壳贝类养殖,下排养殖废水进入污水沉淀处理池。在2011年7月放养9 000尾全长10 cm的优质豹纹鳃棘鲈苗种,经过约15个月的养殖,共养成每尾平均体重约742 g的商品鱼5 710 kg,养殖成活率达85.5%,单位产量达12.4 kg·m-3。
2014, 5(1): 20-24.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15
摘要:
利用海洋尖尾藻摄食球形棕囊藻,研究摄食与球形棕囊藻生活史转换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洋尖尾藻可大量摄食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摄食引发球形棕囊藻囊体直径显著增大。即使同海洋尖尾藻并未直接接触,球形棕囊藻依然可感受天敌摄食的信息,从而增大囊体直径。囊体直径增大是一种诱导性防御策略,为囊体细胞提供保护,可能是棕囊藻能够躲避浮游动物摄食而引发大规模藻华的重要机制。
利用海洋尖尾藻摄食球形棕囊藻,研究摄食与球形棕囊藻生活史转换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洋尖尾藻可大量摄食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摄食引发球形棕囊藻囊体直径显著增大。即使同海洋尖尾藻并未直接接触,球形棕囊藻依然可感受天敌摄食的信息,从而增大囊体直径。囊体直径增大是一种诱导性防御策略,为囊体细胞提供保护,可能是棕囊藻能够躲避浮游动物摄食而引发大规模藻华的重要机制。
2014, 5(1): 25-29.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16
摘要:
构建含bcr/abl RNAi慢病毒重组质粒载体并包装病毒,转染K562细胞,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干扰效应。采用CCK-8法、软琼脂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RNAi对K562细胞的增殖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慢病毒介导bcr/abl基因RNAi明显下调K562细胞中bcr/abl mRNA及P210bcr/abl融合蛋白,显著抑制了K562细胞的增殖,这说明靶向bcr/abl融合基因的RNAi有望成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构建含bcr/abl RNAi慢病毒重组质粒载体并包装病毒,转染K562细胞,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干扰效应。采用CCK-8法、软琼脂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RNAi对K562细胞的增殖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慢病毒介导bcr/abl基因RNAi明显下调K562细胞中bcr/abl mRNA及P210bcr/abl融合蛋白,显著抑制了K562细胞的增殖,这说明靶向bcr/abl融合基因的RNAi有望成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2014, 5(1): 30-35.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01
摘要:
OsNHO1是一种甘油激酶,受多种因素的诱导,在植物先天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采用同源序列法,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NHO1基因序列结合水稻基因组测序结果,筛选水稻OsNHO1基因,采用RT-PCR获得水稻OsNHO1基因全长cDNA(1 590 bp,529AA),并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OsNHO1基因在SA,PXO99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OsNHO1基因的表达受SA,PXO99的诱导,为进一步研究OsNHO1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OsNHO1是一种甘油激酶,受多种因素的诱导,在植物先天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采用同源序列法,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NHO1基因序列结合水稻基因组测序结果,筛选水稻OsNHO1基因,采用RT-PCR获得水稻OsNHO1基因全长cDNA(1 590 bp,529AA),并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OsNHO1基因在SA,PXO99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OsNHO1基因的表达受SA,PXO99的诱导,为进一步研究OsNHO1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2014, 5(1): 36-42,4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09
摘要:
柱花草是豆科柱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优良的热带牧草。本试验采用盆栽法对热研5号四倍体、热研2号、热研5号及西卡4种柱花草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观测其在盐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并通过综合评价得出其耐盐性强弱,实验结果表明,当盐质量百分比为0.90%时,各生理生化指标开始受到影响,盐质量百分比达1.20%时各生长指标开始受到明显的影响,盐质量百分比达到1.80%时,大部分幼苗受到严重的影响,开始死亡。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在所选4种柱花草中,西卡的耐盐性最强,热研5号四倍体次之,热研2号耐盐性最差,4种柱花草在盐质量百分比小于0.90%时均能良好生长,当盐质量百分比达到1.80%时难以生存,热研5号四倍体和二倍体的耐盐性没有明显差异。
柱花草是豆科柱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优良的热带牧草。本试验采用盆栽法对热研5号四倍体、热研2号、热研5号及西卡4种柱花草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观测其在盐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并通过综合评价得出其耐盐性强弱,实验结果表明,当盐质量百分比为0.90%时,各生理生化指标开始受到影响,盐质量百分比达1.20%时各生长指标开始受到明显的影响,盐质量百分比达到1.80%时,大部分幼苗受到严重的影响,开始死亡。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在所选4种柱花草中,西卡的耐盐性最强,热研5号四倍体次之,热研2号耐盐性最差,4种柱花草在盐质量百分比小于0.90%时均能良好生长,当盐质量百分比达到1.80%时难以生存,热研5号四倍体和二倍体的耐盐性没有明显差异。
2014, 5(1): 43-4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02
摘要:
采用Olympus-BX53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人工培养条件下多羽实蕨(Bolbitis angustipinna(Hayata)H.Ito)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结构特征,其中,重点观察了边缘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假根的分化。结果发现,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片状体形成、原叶体形成等4个阶段;配子体的毛状体、边缘细胞、假根具有稳定的系统学特征,即毛状体为单细胞棒状,边缘细胞具有齿槽和突起2种形态,假根除具有弯曲、分叉和顶端膨大的特征外,还具有不规则缢缩和锯齿形的特征。
采用Olympus-BX53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人工培养条件下多羽实蕨(Bolbitis angustipinna(Hayata)H.Ito)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结构特征,其中,重点观察了边缘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假根的分化。结果发现,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片状体形成、原叶体形成等4个阶段;配子体的毛状体、边缘细胞、假根具有稳定的系统学特征,即毛状体为单细胞棒状,边缘细胞具有齿槽和突起2种形态,假根除具有弯曲、分叉和顶端膨大的特征外,还具有不规则缢缩和锯齿形的特征。
2014, 5(1): 48-5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11
摘要:
以有棱丝瓜海大1号、海大2号及其正反交品种为材料,研究其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揭示其杂种优势情况,为丝瓜的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海大1号和海大2号杂交后代具有杂种优势这一遗传特性,杂种F1代长势更旺盛,果实的商品性状好,抗病性稍强,尤其是正交F1代的产量高达67 534.5 kg·hm-2,优于其亲本,极具市场竞争力。
以有棱丝瓜海大1号、海大2号及其正反交品种为材料,研究其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揭示其杂种优势情况,为丝瓜的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海大1号和海大2号杂交后代具有杂种优势这一遗传特性,杂种F1代长势更旺盛,果实的商品性状好,抗病性稍强,尤其是正交F1代的产量高达67 534.5 kg·hm-2,优于其亲本,极具市场竞争力。
2014, 5(1): 52-5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07
摘要:
为探讨沼液排放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沼气站周边在不同沼液影响频率下的土壤容重、酸碱度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结果表明,受沼液影响的土壤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长期受沼液排放影响的土壤、人工每年灌溉4次沼液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酸碱度变化不大;与海南省砖红壤农田平均水平相比,受沼液排放影响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明显增高,全磷含量偏低,说明长期排放沼液已经造成了土壤氮、钾盈余,磷缺乏,养分供给不平衡。
为探讨沼液排放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沼气站周边在不同沼液影响频率下的土壤容重、酸碱度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结果表明,受沼液影响的土壤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长期受沼液排放影响的土壤、人工每年灌溉4次沼液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酸碱度变化不大;与海南省砖红壤农田平均水平相比,受沼液排放影响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明显增高,全磷含量偏低,说明长期排放沼液已经造成了土壤氮、钾盈余,磷缺乏,养分供给不平衡。
2014, 5(1): 57-6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05
摘要:
采用直接铺膜法制备交联多孔淀粉/天然胶乳复合胶膜,并对复合胶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淀粉经交联改性处理后,颗粒表面的粗糙度增加,比表面积增大;复合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随着交联多孔淀粉用量的增加先升后降;交联多孔淀粉的用量为10%时,复合胶膜的力学性能最优;与纯天然胶乳胶膜相比,添加交联多孔淀粉的复合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升高,热稳定性及耐溶剂性能提高,但耐水性能降低。
采用直接铺膜法制备交联多孔淀粉/天然胶乳复合胶膜,并对复合胶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淀粉经交联改性处理后,颗粒表面的粗糙度增加,比表面积增大;复合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随着交联多孔淀粉用量的增加先升后降;交联多孔淀粉的用量为10%时,复合胶膜的力学性能最优;与纯天然胶乳胶膜相比,添加交联多孔淀粉的复合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升高,热稳定性及耐溶剂性能提高,但耐水性能降低。
2014, 5(1): 62-6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08
摘要:
根据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从芒果畸形病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入与定殖的可能性和风险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其综合风险值R为2.3,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防止其传入我国的管理措施。
根据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从芒果畸形病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入与定殖的可能性和风险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其综合风险值R为2.3,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防止其传入我国的管理措施。
2014, 5(1): 67-72.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10
摘要:
采用直接包埋法冰冻切片、蔗糖保护法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3种方式对木薯的根、茎、叶等组织进行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蔗糖浓度下,蔗糖保护法用于木薯不同器官的冰冻切片,可以真实的反映细胞的显微结构,且切片组织完整性和图片清晰度效果良好。
采用直接包埋法冰冻切片、蔗糖保护法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3种方式对木薯的根、茎、叶等组织进行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蔗糖浓度下,蔗糖保护法用于木薯不同器官的冰冻切片,可以真实的反映细胞的显微结构,且切片组织完整性和图片清晰度效果良好。
2014, 5(1): 73-77,9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03
摘要:
对细菌纤维素产生菌株———葡糖酸醋杆菌菌体蛋白的提取过程、等电点的分布及纯化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优化。结果表明:葡糖酸醋杆菌蛋白主要分布在pI 4~7的范围内;采用超滤浓缩后进行2D Clean-up试剂盒纯化,可以获得更优的蛋白分离效果;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条件下,有效分离出(1037±65)个蛋白点;建立了高质量葡糖酸醋杆菌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技术。
对细菌纤维素产生菌株———葡糖酸醋杆菌菌体蛋白的提取过程、等电点的分布及纯化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优化。结果表明:葡糖酸醋杆菌蛋白主要分布在pI 4~7的范围内;采用超滤浓缩后进行2D Clean-up试剂盒纯化,可以获得更优的蛋白分离效果;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条件下,有效分离出(1037±65)个蛋白点;建立了高质量葡糖酸醋杆菌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技术。
2014, 5(1): 78-83.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06
摘要:
通过建立H2O2介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漏出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GSH-Px)活性,评价高良姜提取物对H2O2介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提取物能明显降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率,降低细胞内MDA含量,提高SOD和GGSH-Px的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由此推断,高良姜提取物对H2O2介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通过建立H2O2介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漏出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GSH-Px)活性,评价高良姜提取物对H2O2介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提取物能明显降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率,降低细胞内MDA含量,提高SOD和GGSH-Px的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由此推断,高良姜提取物对H2O2介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2014, 5(1): 84-9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17
摘要:
建立了海南产高良姜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对其中20个特征化合物进行了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挥发油中检测到了110个成分,其中20个特征成分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该方法简单可靠,可应用于高良姜的品质评价。
建立了海南产高良姜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对其中20个特征化合物进行了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挥发油中检测到了110个成分,其中20个特征成分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该方法简单可靠,可应用于高良姜的品质评价。
2014, 5(1): 92-100.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14.01.004
摘要:
综述了枯萎病病原菌致病机理及植物的抗病机理,内容包括信号传导系统、细胞壁裂解酶、参与克服植物防御响应系统的一些酶、代谢途径的致病相关基因及枯萎病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并对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机理研究的前景进行了简单评析。
综述了枯萎病病原菌致病机理及植物的抗病机理,内容包括信号传导系统、细胞壁裂解酶、参与克服植物防御响应系统的一些酶、代谢途径的致病相关基因及枯萎病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并对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机理研究的前景进行了简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