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全健康”在海南——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全健康”发展历程

刘萌萌 高佃恭

刘萌萌,高佃恭. “全健康”在海南——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全健康”发展历程[J]. 热带生物学报,2023, 14(3):241−247. DOI: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引用本文: 刘萌萌,高佃恭. “全健康”在海南——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全健康”发展历程[J]. 热带生物学报,2023, 14(3):241−247. DOI: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LIU Mengmeng, GAO Diangong. ‘One Health’ in Hainan —— records the ‘One Health’ development process in Hainan Free Trade Port[J]. 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3, 14(3): 241-24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Citation: LIU Mengmeng, GAO Diangong. ‘One Health’ in Hainan —— records the ‘One Health’ development process in Hainan Free Trade Port[J]. 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3, 14(3): 241-24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全健康”在海南——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全健康”发展历程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基金项目: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RZ2200005103-2022)
详细信息
    第一作者:

    刘萌萌(198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全健康. E-mail:994428@hainanu.edu.cn

    通信作者:

    高佃恭(1974−),男,教授.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E-mail:gaodiangong@hainanu.edu.cn

  • 中图分类号: R 193;F 207

‘One Health’ in Hainan —— records the ‘One Health’ development process in Hainan Free Trade Port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4
  • HTML全文浏览量:  323
  • PDF下载量:  3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5-06
  • 修回日期:  2023-05-1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6-10
  • 刊出日期:  2023-05-25

“全健康”在海南——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全健康”发展历程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基金项目: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RZ2200005103-2022)
    作者简介:

    刘萌萌(198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全健康. E-mail:994428@hainanu.edu.cn

    通讯作者: 高佃恭(1974−),男,教授.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E-mail:gaodiangong@hainanu.edu.cn
  • 中图分类号: R 193;F 207

摘要: “全健康”(One Health)是一项全球性战略,将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作为一个整体,其旨在预防和减轻源自这三者的危机,从而提高全球健康和福祉。海南省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带一路”的交流桥梁、人无我有的自由贸易港政策、特许的医疗红利和不断凝聚的高等人才资源,率先实施“全健康”海南示范项目。在此期间,海南省促使海南大学和海南医学院及国内外多个著名高校在“全健康”的视角下进行合作,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团结应对公共卫生安全挑战,同时也培养一批“全健康”科学研究的顶尖人才。“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是人民和世界所需,海南省也将在“全健康”方面打造卫生健康和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并为世界提供中国“全健康”范例。

English Abstract

刘萌萌,高佃恭. “全健康”在海南——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全健康”发展历程[J]. 热带生物学报,2023, 14(3):241−247. DOI: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引用本文: 刘萌萌,高佃恭. “全健康”在海南——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全健康”发展历程[J]. 热带生物学报,2023, 14(3):241−247. DOI: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LIU Mengmeng, GAO Diangong. ‘One Health’ in Hainan —— records the ‘One Health’ development process in Hainan Free Trade Port[J]. 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3, 14(3): 241-24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Citation: LIU Mengmeng, GAO Diangong. ‘One Health’ in Hainan —— records the ‘One Health’ development process in Hainan Free Trade Port[J]. 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3, 14(3): 241-247.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3.03.00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并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1]。“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侧重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后者侧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包括山水林田湖草,也涵盖了人、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界一切生命体。“生命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集中体现,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全健康”(One Health)是一项全球性战略,将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项战略扩大了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旨在预防和减轻源自人类−动物−环境层面的危机,从而提高全球健康和福祉[2-3]。不难看出,“全健康”本质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改善和提升“生命共同体”的质量,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两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机结合。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提速,环境急剧变化包括突发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在内的公共卫生事件屡次发生,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加剧了卫生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全健康”行动应时而生、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全健康”理念的提出与传播、“全健康”理念在海南实践的基础、海南已开展的“全健康”行动等进行分析、梳理、总结,以期为下一步“全健康”理念落地见效提供支撑,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打造一个具有全球领导力、有重大影响的“全健康”管理体系,并提供一个先行试点的典范。

    • “全健康”理念以人类、动物及环境三者的相互关联为核心,致力于从“人类−动物−环境”健康的全方位、多视角解决复杂健康问题,是为应对近年来全球化快速发展等原因造成的疾病快速跨境传播而提出的跨地域、跨领域、多学科、多部门的策略,旨在构建系统的传染病防控机制,协同创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 “全健康”理念的发展经历了“同一医学”(One Medicine)、“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 以及“全健康”(One Health) 时期,随着时间推移,各国对于该理念的认识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化[3-4]。“One Health”一词涵盖内容颇丰,对该词的中文翻译不一,包括“一健康”“同一健康”“一体化健康”“共同健康”等均无法准确体现其内涵。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国强在《科技导报》中提出将其译为“全健康”并获得了广大学者认可,一个“全”字含“人”“土”“王”三因素,意指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三者整合,也包括了“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5]。2021年5月,全健康高级别专家委员会(One Health High-Level Expert Panel,OHHLEP)提出了“全健康”的实践性定义:“全健康”是一种以实现人、动物和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健康为目标的综合方法;该定义认为人类、家养和野生动物、植物以及环境(包括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紧密相连和相互依存的;该定义的核心是实际实施,其强调了4个“C”:Communication(沟通),Coordination(协调),Collaboration(协作)和Capacity building(能力建设)[6]。早在2015年,Zinsstag等[7]就指出,通过人类和动物健康及其他学科的更密切合作,可以实现拯救人类和动物的生命、降低成本并持续的社会和环境服务方面的任何附加价值,而如果各部门单独工作,则无法实现这些附加价值。这为全球的“全健康”行动提出明确要求:各学科、机构、组织、国家应加强交流协作,共同推动生态健康和全球健康。

    • “全健康”理念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被提出,但是近几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 WOAH)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才将其重视并实行,“全健康”理念的影响力逐渐在全球传播。为推动中国及亚洲地区One Health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2014年11月,首届One Health 论坛在中国广州举行,“全健康”由理念变为行动。2020年3月,时任海南省省长沈晓明对海南省全健康专题进行研讨,要求高度重视“全健康”理念,加强公共卫生风险防控,并强调将“全健康”工作设立为一项新课题,以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建设为出发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交叉学科联合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构建“全健康”管理体系,力争在“全健康”方面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引领者[8]

      因其内涵丰富、涉及多领域等特点,“全健康”从理念到实践并非一蹴而就,从长远发展来看,需要一个示范性项目使其规范化、实操化,更好地构建重大传染病防控和新发传染病预警体系,应对未来的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实现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可持续绿色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相关政策红利等优势,意味着将有更多人、动物、货物流动,增加了疾病传播风险,海南也将迎来应用“全健康”理念解决健康难题的更多挑战。鉴于海南越来越开放的国际化程度,尤其是在国际广泛关注的新冠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下,亟需从被动应对转变为积极主动防范,以打通“全健康”领域存在的堵点难点为导向,以关键工程技术突破、信息化平台建设、大数据价值应用为重点,以检疫检验监测为核心,以信用建设、标准建设、成本控制为抓手,加大种子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实现“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建立事前监测、事中防控、事后追溯的跨界全流程管理模式,推进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极大的标准化的“全健康”体系并树立示范样板。

    • 海南省是我国的经济特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具有在全省提升“全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便利,率先在海南全岛进行“全健康”试点,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好全球“全健康”海南示范项目。与此同时,防止外来微生物入侵,以及监测与预警海南岛新发/突发微生物病原对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具有深远影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思路与“全健康”理念相契合。2021年4月18日,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特别提到,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独一无二的自贸港政策、不断增加的人才和投资者,都为实施“全健康”理念奠定了坚实基础[9]

    •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季风气候省份,具有独特的气候与生态系统,适合开展热带特色的“全健康”研究,尤其是针对人−动物−环境交界面的微生物菌群的空间和时间动态变化研究。2021年,海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王璐在接受“全健康”专访时提到,实施全球“全健康”海南示范项目,海南具备3个特有的优势,其一就是热带地区是动物有关疾病的多发区,而传统的人兽共患病也在此频繁发生,海南省较于国内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具有特殊的疾病谱[10]。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高湿高热气候有利于微生物、寄生虫和媒介昆虫(如蚊、蠓、蜱、螨、虱、蚤等)的生长繁殖,促进了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传播,包括乙型脑炎、登革热等,这些热带疾病至今仍然严重影响着全球动物健康和人类福祉[11-12]

    • 自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是我国最大的贸易特区,在国内具有极大的市场规模和广阔的经济腹地,是“一带一路”政策的重要支点;对外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通达全球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整体封关运作、实施海关特殊监管制度的天然地理条件[13]。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叉点,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东盟发展中国家、西部陆海新贸易通道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中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同时也会迎来人员、动物和货物的大规模流动,更容易受到新发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疫情的影响。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及其区位优势,为热带疾病的产生和传播提供天然摇篮,但也为“全健康”理念下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等研究提供广泛病原资源库,更有利于疾病溯源和疫情监测。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成立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明确表示,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成自贸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于2020年6月1日,其中明确指出,在2025年前,将基本形成以贸易、投资为主要内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在2035年前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在2050年,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自贸区[13]

    • 2013年2月,国家批准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成立,并给予其9项优惠政策,使乐城正式成为中国医疗改革开放的新“窗口”。2018年,党中央对海南自贸区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2019年,《关于支持建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实施方案》的发布和9项优惠政策的更新,使乐城获得了更多的改革开放自主权。《总体方案》于2020年发布,其中至少有7条内容与大健康有关,并将其列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点发展方向。乐城是我国唯一的“医疗特区”,近5年来,在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和自贸港建设的推动下,乐城成为了海南大健康产业“先行”发展的地方,汇集了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吸引了大批高端复合型人才,给海南、国家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同时也为当前海南“全健康”试点工程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4]

    • 开展健康海南行动,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行动。为贯彻落实《“健康海南2030”规划纲要》,提高全省居民健康水平,海南省政府于2020年3月发布了《健康海南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充分运用好自贸港建设契机,计划实施18个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以预防为主,通过整体联动、落实措施,致力于将健康关口充分前移,构建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打造海南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15],这与“全健康”中 “以人为本”和“与环境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完全相通。

    • 自2018年开始,海南大力实施南海育才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对一批批“南海创新人才”“南海创业人才”“南海工匠”“南海乡土人才”等优秀人才进行了遴选和培育;海南日前发布了《海南省“南海新星”项目实施办法》,明确提出,要为在海南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与创业的杰出青年人才提供“第一桶金”支持;《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暂行规定》的出台,明确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在海南举办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为海南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可能。2023年,海南仍在不断 “抢”人才,争取在引进人才15万人的基础上,“守”住本土人才,使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叠加作用最大化[16]。海南政府持续关注人才的切实需求,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同时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红利,真正做到不仅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不断增强人才对海南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体方案》中对旅游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意味着海南省对发展此类产业和经济的坚定决心与投入,此外,海南省对企业及人才极具吸引力的鼓励发展政策和发展平台都为企业和人才汇集于海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 2020年,海南省提出引入“全健康”理念;海南省委发布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建立健全法律、政府治理、技术、保障4个体系,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极大的标准化的“全健康”体系并树立示范样板。“全健康”理念在海南已有了新的发展,其概念成为2022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的关注焦点。海南已与国内国际多个著名高校进行“全健康”合作,不断为海南培养先进人才。与此同时,世界银行的“全健康”示范项目也在海南启动,以指导未来的发展方向。

    • 为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团结应对公共卫生安全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于2020年5月8日签订了关于成立“全健康研究中心”的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全健康研究中心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四方将依托博鳌乐城先行区的政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爱丁堡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先进的“全健康”教育和科研模式,助力“全健康”体系在海南的落地实施,提升“全健康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推进“全健康”体系在海南先行先试。这是海南省、乐城先行区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将为世界“全健康”应用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17]。海南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在2021年4月13日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2021年(第二批)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署了战略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海南省优越的地理位置、资源和政策等优势,并结合北京大学人才、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工作,加速全球“全健康”海南示范项目等医药卫生项目在海南省实施[9]

    • 应国家战略需求,海南大学与海南医学院在2021年成立了“全健康”研究机构并进行了一系列“全健康”行动,以助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健康”范例。

    • 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海南大学,是一所涵盖生命与健康、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法学、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重点大学。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成立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海南大学全力推进完全学分制、书院制和组建协同创新中心3项重大改革,力求打破学院、学科壁垒,强化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打造有组织的科研体系,这与“全健康”行动下跨学科协作理念要求相符。海南大学将围绕“自贸港建设与体制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术”7个重点研究领域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将各学科、领域的优势有机结合,支持和引导学校成为“海南急需、国家一流”,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陈国强院士于2020年12月在出席海南大学支持召开的“十四五”生命与健康发展规划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建议海南大学成立全健康研究院,充分利用海南大学的学科优势,积极融入海南的“全健康”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对此高度关注,并多次组织相关研讨,于2021年2月6日,邀请高福院士为荣誉院长,康乐院士为顾问委员会主任,陈国强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海南大学全健康研究院正式成立[18-19]。 海南大学全健康研究院由海南大学联合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口市人民医院共建,旨在打造跨部门、跨学科合作的“全健康”研究与创新平台,努力建设具有海南特色的、国际领先的“全健康”学科群。海南大学全健康研究院重点开展“全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和产业发展等四大工作内容,旨在开展“全健康”科学研究、教育、国际合作以及产业发展,汇集“全健康”研究的人才。研究院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健康院士论坛”[20]、“热带虫媒病与病媒生物防控高峰论坛”[21-22]及多期“海南大学全健康名家讲坛”[23]等,针对“全健康”研究领域,组织与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展开研讨。研究院积极组织各项科普宣传活动、干部培训及学术活动,包括世界全健康日的科普宣传[24]、“全健康”理念的学术研讨会[25]、三亚爱卫战线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26]等。2020年参与建设海南省博鳌乐城真实数据研究院,2021年4月海南大学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成立,将实现跨学科、跨部门的交叉合作,从而推动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学科群。与此同时,海南大学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与兽医学院、澳门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兽医大学积极展开生命科学方向的合作,加强相关学科建设。近两年,学校各相关团队还积极参与自贸港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基地的建设,为自贸港未来的国际贸易顺利开展做积极准备。

      2022年6月,海南大学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将围绕重要疾病(包括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发病机制、诊疗和防控技术应用“全健康”策略开展高水平研究,为建设健康海南和生态海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大约十万平米的海南大学协同创新大楼(包含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中心)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中心鼓励多学科交叉协作,目前遴选组建了42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凝聚了来自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生态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技、材料与化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院从事“全健康”相关研究的前沿力量,目前主持了多项“全健康”相关的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或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等,并已取得了多项进展,包括:“全健康”理念下的传染病防控、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海洋污染物检测与生态治理、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的构建、食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等。同期建设的“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协同创新中心集中了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人文社科的优势力量,为“全健康”策略的理论体系构建从社会科学角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海南医学院坚持以热带医学为办学特色,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都取得不少的进步,已发展成为涵盖医学、管理学、理学和工学等学科门类齐全的医学院校,为全国特别是海南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疗卫生方面的人才,为海南人民的健康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海南医学院全健康研究中心自2021年6月成立以来,统筹全校环境科学、公共卫生、卫生检疫、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全健康”研究方向的学科资源建立八大研究学部;进一步优化了建设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全健康”专门研究机构;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国际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构建了多学科融合的国际智库专家团队;开展理论政策研究,推动建立了国内One Health策略行动纲领,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医疗卫生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并致力于“全健康”科普宣传;加强平台建设,促进“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发展,于2021年11月创办了国内“全健康”领域首个英文期刊《One Health Bulletin》,拓展了海南医学院“全健康”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的广阔空间;推进实施国际人才培养,与爱丁堡大学、瑞士热带病与公共卫生研究所、西英格兰大学、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泰国玛希隆大学热带医学院等开展了联合培养及合作办学。2021年下半年率先成立了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健康国际学院。2022年7月海南医学院全健康研究中心智库被授予海南省重点新型智库,该智库涵盖了学校公卫、热带医学、环境、管理学科专家[27]。海南医学院积极开展“全健康”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为海南“全健康”示范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支持和保障。

      面对全新的“全健康”理念,南国智库、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海南医学院组织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关专家学者,于2020年成立《海南自贸港全健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联合课题组,就此提出相关理论和实践对策与建议,期待为更加完善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提供学者智慧和专家方案。

      2021年3月29日上午,由中国疾控中心与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共建共管的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在海南省疾控中心正式揭牌。在海南省多家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下,中心将开展区域热带病防控、科研、临床、教学、国际交流等工作。此次中心将整合海南省疾控中心、省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海南医学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博鳌研究型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等的优势资源,搭建热带病监测预警防控技术平台、热带医学科学研究平台、热带病临床诊疗研究平台热带医学培训教育平台和热带病国际交流平台,此举将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热带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8]

      2023年3月29日,全健康与热带病防控高峰论坛暨澜湄国家热带病防控培训班在海口开幕。本次论坛初步形成了海南省热带病防控智库体系,培训了海南省热带病防控的人才队伍。同时,有助于海南省成为亚太地区热带病防控与研究的重要中转站和交流基地,发挥海南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公共卫生成果与经验输出的作用[29]

      2021年世界银行为中国在“全健康”理念下防治新发传染病批准了一个3亿美元贷款项目,其中1.75亿美元投入在海南省。而之所以世界银行会将1.75亿美元的贷款项目选在海南,是因为加快制度集成创新的海南,已经体现出了可以跨部门之间进行高效合作的领导力,已经做好实施这一极具挑战性理念的前期准备[30]。海南将实施全球“全健康”海南示范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预防、准备和应对新发传染病项目海南省项目),这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真实世界实施项目,打造具有全球引领示范意义的“全健康”治理体系,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抢抓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历史机遇。

    • 海南享有独特的地理区位、独特的开放政策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在落实“全健康”理念上优势明显,但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应对公共卫生安全能力仍存在不足。迫切需要以海南省与世界银行合作的“全健康”海南示范项目为契机,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协调合作,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既要对现有省级层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进行梳理,运用自贸港立法权加快构建“全健康”法律法规体系,为全民树立“全健康”理念提供法治保障。也要推进“全健康”相关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健全“全健康”领域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跨界、高效、协同、信息化管理,更要创建“全健康”研究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国际组织以及应急管理体系,为开展跨学科、跨地域、跨部门的“全健康”问题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多方面建立起“全健康”实践体系,不仅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基础的理论研究支撑,也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积极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发展海南特色的健康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构建“全健康”态势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助推海南早日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世界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致谢: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海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曾丽薇同学提供了资料,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韩谦教授对文稿进行了修改,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