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洋中,虫黄藻与珊瑚可以形成共生关系,依靠虫黄藻、适盐生物与珊瑚宿主的相互结合来生活和适应不同的环境与压力条件[1-3]。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大规模的珊瑚礁白化事件。虫黄藻密度的变化反映虫黄藻的光化学能力,测定虫黄藻的种类与密度对珊瑚白化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4]。目前,快速、准确地检测海洋微藻细胞存在较大的局限[5],特别是在虫黄藻种群和计算密度的方法上。研究人员采样后需要将样品固定后带回实验室再进行检测鉴定,固定剂加上长时间的运输导致样品中绝大部分藻类死亡,而无法区分正常的虫黄藻细胞和白化珊瑚体内或游离的失去色素的虫黄藻细胞。此外,由于藻体离开了原本的生存环境,在运输途中易受到温度、光照和压强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使细胞的一些特征发生改变。被称为“芯片上的实验室”的微流控技术,具有微型化、集成化、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的特点,已在单细胞研究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微流控芯片可用于微藻细胞实时检测和环境微生物监测[6-7],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是在芯片上采集微藻细胞的叶绿素荧光信号[8]、电化学信号[9-10]与施加外部物理场[11],这些方法很难对未知的和混合的微藻细胞进行分类和鉴定,因为许多亚型的甲藻细胞在外观上只表现出微小的差异,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没有变化,而且建立电场和其他物理场对活体细胞有侵入性,不利于下游细胞分析。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Deep Learning Neural Network,DLNN)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种技术架构,其已被广泛应用于微流控芯片设计[12-13]、细胞检测[14-16]、细胞生长分析[17-18]、药物筛选[19]等;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DLNN的一种类型,更适合于图像分析[20-21]。细胞图像包含表型变量、细胞内部结构及细胞的分子信息,如荧光标记的基因或蛋白质[22-23];通过神经网络能够对这些人眼难以识别的微妙特征,如在不同Cu2+溶液处理下微藻细胞的形态变化[24],不同培养条件下产脂微藻细胞中的脂滴大小[25-26]等。此外,神经网络还能将微藻细胞的光衍射信号重建为图像以检测细胞活力与类别[27-29]。微流控芯片技术避免了前期繁琐的样本处理,可以以动态的形式直接检测水样中的活细胞,检测后的样本还可以保存和进一步分析。显微成像技术可以实时采集藻类细胞图像数据,并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自动化检测跟踪并识别在微流控芯片中动态流动的细胞。微流控芯片与神经网络能够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灵活设计,为实时检测多种海洋微藻细胞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结合微流控芯片技术、显微成像技术与深度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活体虫黄藻检测方法,用于快速、无标签、低成本地检测活体虫黄藻。
-
虫黄藻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甲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当虫黄藻在正常条件下生长时,它们是黄褐色的(图2-A)。热胁迫后可能会变成白色(图2-B)。在上述2种颜色之间,有一些淡褐色的虫黄藻细胞,处于从正常生长条件到漂白状态的过渡阶段(图2-C)。
-
将1 mL正常虫黄藻溶液、2 mL漂白的虫黄藻溶液和1 mL微球溶液充分混合,设置进样流率为0.20 μL·min−1,采集藻类细胞流动的视频数据。随机视频中的抽取300张关键帧,并对每帧图像上的目标细胞进行标注,记作实际值。随后用训练好的YOLOv4甲藻细胞检测模型检测未标注的300帧图像上的目标细胞,检测结果记作检测值。对比分析检测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并计算mAP值。多目标混合溶液的检测值与实际值如图3所示。
将图3中真阳性样本数和实际值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测试数据的所有目标对象上,共有19个正常虫黄藻细胞、30个褪色虫黄藻细胞和7和微球为未被正确地识别出来。而假阳性样本,即模型的误检结果中,却有26个虫黄藻细胞、79个褪色的虫黄藻细胞和7个微球。
本研究目前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在对微流控芯片通道内多类别物体检测的mAP值为94%,如图4所示。说明使用明场显微图像进行训练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泛化至微流控芯片上虫黄藻细胞的实际检测上,且做到精确的检测。正常和漂白的虫黄藻细胞的mAP值为92%左右,说明约有8%的已被人为标注的虫黄藻细胞未能被神经网络模型检测到或检测到但定位错误,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如下:1)部分虫黄藻细胞没有完全漂白,呈微黄色,或者在热应激下直接死亡,这两种情况都使基于其算法提取虫黄藻细胞特征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难以解释;2)在微流控通道中,由于细胞间距小,可能导致细胞之间保持紧密或重叠,导致检测模型将多个细胞识别为单一细胞,导致漏检其他细胞。
-
将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简称为“本方法”)与其他通过分析图像进行微流控芯片上细胞检测的方法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本研究采用的神经网络检测算法可以自动化地跟踪定位相机视场中的每一个目标细胞,因此在溶液进样时可无需设置额外的注射泵与通道进行鞘流聚焦。设计的芯片通道宽度约为待检细胞的8倍,不易发生堵塞,且检测算法可只识别想要检测的细胞类别,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因此无需前处理细胞溶液,可直接注入通道中。检测算法将细胞分割、细胞分类与细胞定位集成在一个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中,可以以93.85%平均精确度实现多目标分类,但本方法还不能将检测分类后的细胞进行精确分选,这尚需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与正常的虫黄藻细胞相比,在2 h热胁迫下漂白的虫黄藻的藻体的形态与结构特征基本不发生改变。笔者提出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活体虫黄藻检测方法以92%精确度从两者混合的虫黄藻溶液中识别出正常的虫黄藻,并且还能以94%平均精确度区分出细胞与非细胞目标,展现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细胞检测方法在多种类混合微藻溶液、异质性微藻溶液乃至人体细胞上进行自动化实时快检的潜力。
A deep neural network-based method for on-chip detection of in vivo Symbiodinium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5.004
- Received Date: 2021-12-06
- Accepted Date: 2022-05-30
- Rev Recd Date: 2022-01-06
- Available Online: 2022-07-12
- Publish Date: 2022-09-21
-
Key words:
- neural network /
- Symbiodinium /
- microfluidic chip /
- computer vision /
- symbiotic microalgae
Abstract: Measuring the species and density of Symbiodinium is important for predicting coral bleaching. At present, the rapid detection method of microalgae cells has great limitations. Manual microscopic inspection is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while benchtop automated instruments are not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real-time detection during field sampling. This research combines microfluidics, microscopic image processing and a deep learning neural network to proposes a deep neural network-based method for the microfluidic detection of in vivo Symbiodinium. The results of the detection of solution samples mixed with polymethylmethacrylate microspheres, normal and bleached methanogens cells show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trained using bright-field microscopic images is generalized to microfluidic on-chip cell detection, and is able to identify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states of Symbiodinium cells and other objects with an average precision of 93.9%,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method.
Citation: | ZHOU Shizheng, CHEN Lin, YAN Hong, FU Pengcheng. A deep neural network-based method for on-chip detection of in vivo Symbiodinium[J]. 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 2022, 13(5): 451-456. doi: 10.15886/j.cnki.rdswxb.2022.05.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