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描绘了新蓝图和宏伟目标。这一框架确立了“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标;明确了要积极推动各缔约方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和所有行业主流,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调动所有可能的资源,加强传统生物多样性知识与农业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和信息分享,确保土著居民和地方社区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此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文化的传承、创新利用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普及和自然教育也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科研与社会话题。
为更好地服务国内相关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热带生物学报》特设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化”栏目,为国内相关科技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交流和争鸣的平台,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化研究方向的发展。这个专栏聚焦海南省和南海周边地区,专注发掘和研究这个区域丰富的生物资源、独特的生态文化,力求为亚洲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本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化”栏目精选了 4 篇研究论文,聚焦在大尺度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方面。刘辉团队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研究了海南长臂猿的伴生鸟兽物种多样性,为海南长臂猿的保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原始数据。刘文杰和孙仲益团队采用InVEST模型和MaxEnt模型估测了海南岛主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目标实现;谭正洪团队研究了中国热带-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种序-多度的纬度梯度变化规律,视野开阔,从区域尺度探讨我国东部地区纬度方向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周鹏团队则聚焦海口市的城郊土地类型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为指导城市规划和提升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主持人语
- Available Online: 2023-05-19
- Publish Date: 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