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氨酸脱氢酶(alanine dehydrogenase,ALD,EC 1.4.1.1)是一种氧化还原酶,使丙氨酸可逆转化为丙酮酸[1]。编码ALD的基因为ald基因。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的ald基因在E. coli中表达后具有丙酮酸胺化活性;而当ald基因在M. tuberculosis中失活时,会导致细菌ALD活性丧失[2]。因此,ald基因是微生物中ALD活性必需的[1]。丙氨酸脱氢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在于细菌、植物和真核藻类中,在微生物的氮、碳代谢中起重要作用[3]。ALD将脱氨/胺化作用与核苷酸辅因子(NAD+)的还原/氧化联系起来,从而与微生物中多种能量消耗/产生过程相关[4]。丙氨酸脱氢酶在孢子形成过程中以L−丙氨酸为主要能源,通过柠檬酸循环供应能量[5],同时参与固氮作用(氨同化),确保生物体内氮源充足[6-7],也可以平衡机体内的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8]。此外,丙氨酸脱氢酶作为新的抑制剂靶标也具有特殊的医学意义[9],抑制ALD会导致肽聚糖层合成所需的L−丙氨酸不足,从而阻碍致病细菌的生长[10]。因此,基于丙氨酸脱氢酶的生物学特性开发的生物抑菌剂,能够对细菌尤其是致病菌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11]。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感染鱼类的最常见致病菌之一。目前已证实,维氏气单胞菌可感染罗非鱼、斑点叉尾、草鱼等20多种水生生物,病鱼主要有脏器出血、严重腹水等症状[12]。此外,维氏气单胞菌还能够感染狐、熊猫等哺乳动物,导致其精神沉郁,肠胃炎,肝脏病变[13]。该菌也可以导致人类疾病,人食用了被污染的水产品和畜禽产品后,可引发腹泻、脑膜炎和败血症等,免疫力低下者甚至死亡[14]。因此,维氏气单胞菌被定义为一种人−兽−鱼共患的致病菌,从而引起人们的警惕与重视。为了后续在维氏气单胞菌中开展ALD相关研究,开发潜在特异性抑菌剂,笔者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Flag-ALD融合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外源表达蛋白。本研究构建的重组载体为后续进一步探究ALD蛋白在维氏气单胞菌中的调控功能夯实了基础,有利于揭示丙氨酸脱氢酶在各种代谢调控通路中起的关键作用。以ALD为新的切入点,有助于揭示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由该病原菌引起的水产病害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HTML
-
本实验用的菌株与质粒见表1。
实验材料 Burst material 相关属性 Related attributes 来源 Source 菌株
StrainsE. coli BL21 野生型,用于表达外源蛋白表达 实验室保存 E. coli DH5α 野生型,用于质粒克隆 实验室保存 Aeromonas veronii 野生型,分离自发病鱼体 实验室保存 质粒
PlasmidspACYDuet 大肠杆菌蛋白表达载体,含有左霉素抗性基因 实验室保存 pACYDuet-Flag-ald pACYDuet重组质粒,包含T7启动子和维氏气单胞菌融合Flag标签的 ald 基因 本实验构建 Table 1. Strains and plasmids used in this study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NcoⅠ,EcoRⅠ和T4DNA连接酶选购自美国NEB公司;2×PhantaMaxMaster Mix,DL5000 DNA Marke、质粒提取试剂盒、胶回收试剂盒、PCR纯化试剂盒购自中国Vazyme公司;双色预染蛋白Mark、5×蛋白质加样缓冲液购自中国生工公司;用于Western blot的anti-Flag抗体、山羊抗小鼠lgG H&L(Alexa Fluor ®488)购自美国abcam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
把维氏气单胞菌C4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用引物对Flag-ALD-F/ALD-R扩增ald目的基因(Flag-ALD-F:5′-CATGCCATGGGCGATTACAAGGATGACGACGATAAGATGATTATCGGTGTACCTAA-3′;ALD-R:5′-CGGAATTCTCAGTTCAGCAGGGTCAGGG-3′)。PCR反应体系为50 μL,体系包括:上下游引物各1 μL,模板1 μL,2×PCR mix25 μL,ddH2O 22 μL。PCR扩增条件为:预变性94 ℃ 10 min,变性94 ℃ 30 s,退火55 ℃ 30 s,延伸72 ℃ 80 s,总计循环30次,终延伸72 ℃ 10 min,4 ℃停止反应。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检测,对目的条带进行割胶纯化回收。
-
将纯化后的目的片段与pACYCDuet空载质粒分别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NcoⅠ与EcoRⅠ进行双酶切处理,酶切体系为50 μL,包括:内切酶NcoⅠ和EcoRⅠ各1 μL,Cutsmart缓冲液5 μL,目的基因和质粒各600 ng,ddH2O 30 μL。将酶切产物用试剂盒纯化回收并用T4 DNA连接酶放在22 ℃金属浴中连接30 min,连接体系包括:pACYCDuet质粒30 ng,目的基因90 ng,T4 DNA连接酶1 μL,Cutsmart缓冲液1 μL,ddH2O 10 μL。将连接产物电转化至已经制备好的E. 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内,将转化细菌在37 ℃复苏1 h后涂布到含25 mg·L−1左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过夜后,挑取转化子的单菌落至LB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提取质粒。用载体特异性引物对pACYCDuet-F/pACYCDuet-R进行菌落PCR(pACYCDuet-F:5′-TAATACGACTCACTATAGGG-3′;pACYCDuet-R:5′-TGCTAGTTATTGCTCAGCGG-3′),以验证阳性转化子,将验证正确的阳性转化子送至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
-
将测序成功的pACYCDuet-Flag-ald重组载体电转化至E. coli BL21感受态中,挑取单菌落至含25 mg·L−1 氯霉素的5 mL LB培养基中37 ℃恒温振荡培养12 h。将其菌液按初始OD600值为0.01的接种量转接到200 mL LB培养基中(含25 mg·L−1氯霉素),37 ℃培养至OD600值为0.4时加入终浓度0.1 mmol·L−1的异丙基−β−D−1−硫代半乳糖吡喃糖苷(IPTG)诱导外源蛋白大量表达,每隔1 h取菌液,6 000 r·min−1离心10 min收集菌体,在收集的菌体中加入50 μL 1×蛋白上样缓冲液(250 mmol·L−1 Tris-HCl,pH 6.8,10%SDS,0.5%溴酚蓝,50%甘油,7.5%DTT),吹打混匀后,100 ℃金属浴20 min,13 000 r·min−1离心10 min,分离上清和沉淀。向沉淀中加入20 μL 1×蛋白加样缓冲液,吹打混匀后,100 ℃水浴锅20 min。各取10 μL上清和沉淀蛋白提取液,用12%SDS-PAGE凝胶进行电泳分析,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1 h显示电泳结果。
-
将含有外源表达蛋白的细胞全蛋白提取物通过12%SDS-PAGE凝胶进行电泳分离,在250 mA的恒定电流下通过湿转法转膜90 min,将全蛋白提取物转移到NC膜上。用5%脱脂奶粉封闭液(10 mmol·L−1 Tris-HCI,100 mmol·L−1 NaCl,25 mmol·L−1 NaF,0.1%Tween-20,pH7.4)室温封闭硝酸纤维素膜3 h,然后用anti-Flag抗体4 ℃孵育过夜,TBST (10 mmol·L−1 Tris-HCI,135 mmol·L−1 NaCl,2.5 mmol·L−1 KCI,0.1%Tween-20,pH 7.4)洗膜3次,每次10 min,之后用荧光标记的山羊抗小鼠lgG H&L(Alexa Fluor ®488)避光常温孵育2 h,1X TBST洗膜3次,每次10 min,最后在Typhoon FLA 9500(GE,USA)多功能激光扫描仪上扫描荧光标记的NC膜,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