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5 − 20.
[2] 苏婧. 中国道教园林精神空间的构成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08.
[3] 潘伟, 朴永吉. 关于道观园林的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 7(1): 9 − 11. doi:  10.3969/j.issn.1003-6997.2010.01.004
[4] 张艳.游客对武当山景区武当文化表达质量的感知评价和对策研究[D].武汉: 武汉科技大学, 2016.
[5] 周鲁然. 浅谈景观中行为偏好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7, 13(38): 61. doi:  10.3969/j.issn.1673-0038.2017.38.037
[6] 刘洋, 陈燕, 曹文婷. 热带湿地公园游憩者行为偏好研究:以广东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7, 13(1): 46 − 50. doi:  10.3969/j.issn.1673-3290.2017.01.10
[7] 刘珺, 王德, 朱玮, 等. 基于行为偏好的休闲步行环境改善研究[J]. 城市规划, 2017, 41(9): 58 − 63.
[8] 蒙乐生. 另类“大餐”润物无声——从文笔峰玉蟾宫透视海南乡土文化[J]. 今日海南, 2006, 9(5): 18 − 20.
[9] 杨柳, 王鸣明. 清风送仙乐 文笔托玉蟾——海南定安文笔峰玉蟾宫[J]. 中国宗教, 2006, 12(5): 52 − 53.
[10] 张琳, 张佳琪, 刘滨谊. 基于游客行为偏好的传统村落景观情境感知价值研究[J]. 中国园林, 2017, 33(8): 92 − 96.
[11] 李璇, 曹磊. 创构景观空间情境体验[J]. 华中建筑, 2018, 36(6): 99 − 102.
[12] 李璇, 曹磊. 几种景观沉浸体验创构方法研究[J]. 新建筑, 2019, 37(3): 136 − 139.
[13] 苟淼, 李秀. 物境·情境·意境——川中“龙”镇罗泉景观解析[J]. 小城镇建设, 2006, 24(6): 60 − 63. doi:  10.3969/j.issn.1002-8439.2006.06.019
[14] 王雄英.情境空间营造[D].长沙: 中南大学, 2011.
[15] 王绍增. 论“境学”与“营境学”[J]. 中国园林, 2015, 31(3): 42 − 45.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15.03.010
[16] 古德泉. 营境理论及其创作路线和方法[J]. 广东园林, 2018, 40(5): 4 − 7. doi:  10.3969/j.issn.1671-2641.2018.05.002
[17] 武松, 潘发明. SPSS统计分析大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217 −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