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辉, 李崇银, 潘静. 一次引发华南大暴雨的南海季风槽异常特征及其原因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 16(1): 1 − 14.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11.01.01 |
[2] |
潘静, 李崇银, 夏季南海季风槽与印度季风槽的气候特征之比较[J]. 大气科学, 2006, 30(3): 377-390. |
[3] |
王黎娟, 何金海, 管兆勇, 等. 国内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的研究进展[J].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24(6): 724 − 731. doi: 10.3969/j.issn.1004-4965.2008.06.020 |
[4] |
李崇银, 潘静. 南海夏季风槽的年际变化和影响研究[J]. 大气科学, 2007, 31(6): 1049 − 1058.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7.06.02 |
[5] |
高建芸, 余锦华, 张秀芝, 等.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1): 63 − 73. doi: 10.3969/j.issn.1004-4965.2011.01.007 |
[6] |
张翔, 武亮, 皇甫静亮, 等.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气旋生成大尺度环境因子的联系[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 22(4): 165 − 174. |
[7] |
黄荣辉, 皇甫静亮, 刘永, 等. 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和台风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最近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 2016, 40(5): 877 − 896. |
[8] |
黄忠, 张东, 林良勋. 广东后汛期季风槽暴雨天气形势特征分析[J]. 气象, 2005, 31(9): 19 − 23. doi: 10.3969/j.issn.1000-0526.2005.09.004 |
[9] |
卢山, 吴乃庚, 薛登智. 南海季风槽影响下热带气旋暴雨增幅的研究[J]. 气象, 2008, 34(6): 53 − 59. doi: 10.7519/j.issn.1000-0526.2008.06.008 |
[10] |
纪忠萍, 谷德军, 孙广凤, 等. 2011年夏季广东季风槽暴雨与准双周振荡[J]. 热带气象学报, 2014, 30(3): 432 − 442. doi: 10.3969/j.issn.1004-4965.2014.03.04 |
[11] |
蒙伟光, 张艳霞, 袁金南, 等. 华南沿海2011年7月15—18日持续暴雨过程中的季风槽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相互作用[J]. 气象学报, 2014, 72(3): 508 − 525. doi: 10.11676/qxxb2014.034 |
[12] |
陈见, 梁维亮, 高安宁, 等. 华南季风槽暴雨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5, 31(4): 536 − 548. |
[13] |
张振州, 蔡旭晖, 宋宇, 等. 海南岛地区海陆风的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 2014, 30(2): 270 − 280. doi: 10.3969/j.issn.1004-4965.2014.02.008 |
[14] |
邱晓暖, 范绍佳. 海陆风研究进展与我国沿海三地海陆风主要特征[J]. 气象, 2013, 39(2): 186 − 193. doi: 10.7519/j.issn.1000-0526.2013.02.007 |
[15] |
郭欣, 郭学良, 付丹红, 等. 钟形地形动力抬升和重力波传播与地形云和降水形成关系研究[J]. 大气科学, 2013, 37(4): 786 − 800.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12.12114 |
[16] |
丁一汇. 高等天气学[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5: 443-452. |
[17] |
孙明生, 杨力强, 尹青, 等. “7·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Ⅱ): 垂直运动、风垂直切变与地形影响[J]. 暴雨灾害, 2013, 32(3): 218 − 223. |
[18] |
李真光, 梁必骐, 包澄澜. 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成因与预报问题[M]. 华南前汛期暴雨文集,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1. |
[19] |
王静, 苗峻峰, 冯文. 海南岛海风演变特征的观测分析[J]. 气象科学, 2016, 36(2): 244 − 255. doi: 10.3969/2014jms.0091 |
[20] |
冯文, 符式红, 赵付竹. 近10a海南岛后汛期特大暴雨环流配置及其异常特征[J]. 气象, 2015, 41(2): 143 − 152. doi: 10.7519/j.issn.1000-0526.2015.02.002 |
[21] |
刘鸿波, 何明洋, 王斌, 等. 低空急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气象学报, 2014, 72(2): 191 − 206. doi: 10.11676/qxxb2014.022 |
[22] |
赛瀚, 苗峻峰. 中国地区低空急流研究进展[J]. 气象科技, 2012, 40(5): 766 − 771. doi: 10.3969/j.issn.1671-6345.2012.05.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