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莎娜, 杨小雄, 黄鹄, 等. 海岛生态修复研究动态[J]. 海洋环境科学, 2012, 31(1): 145 − 148.
[2] 庄孔造, 兴光, 朱嘉. 国内外海岛生态修复研究综述及启示[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11): 29 − 34. doi:  10.3969/j.issn.1005-9857.2010.11.008
[3] 方发之, 陈素灵, 吴钟亲. 海南岛礁生态修复先锋植物筛选[J]. 福建林业科技, 2019, 46(3): 23 − 28.
[4]

ZHAO K F, SONG J, FENG G, et al. Species, types,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potential of halophytes in China [J]. Plant and Soil, 2011, 342(1/2): 495 − 509. doi:  10.1007/s11104-010-0470-7
[5]

MANOUSAKI E, KALOGERAKIS N. Halophytes-an emerging trend in phytoremedi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 2011, 13(10): 959 − 969. doi:  10.1080/15226514.2010.532241
[6] 田丰, 吴华静, 田华丽, 等. 广西滨海湿地盐生维管植物区系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6): 81 − 85.
[7] 李帅, 杨敏, 曹惠翔, 等. 连年种植菊芋对滨海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效果与机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4(6): 1107 − 1116.
[8] 盛洲, 张洁, 拉本. 盐生植物对土壤环境的作用与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26(13): 32 − 33.
[9] 高帆, 彭祚登.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主要树种适应性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1, 36(4): 103 − 109.
[10] 彭红丽, 曾广娟, 王颖. 秦皇岛滨海野生盐生植物资源初步调查[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10): 333 − 335.
[11] 季洪亮, 刘红丽, 路艳. 北方滨海地区乡土野生盐碱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 33(4): 261 − 267. doi:  10.3969/j.issn.1001-7461.2018.04.42
[12] 宋家清, 郑秀社, 张庆国, 等. 活性微生物菌肥对滨海盐碱土改良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0(18): 22 − 26.
[13] 张峰举, 肖国举, 罗成科, 等. 脱硫石膏对次生碱化盐土的改良效果[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2): 16 − 19.
[14] 高惠敏, 王相平, 屈忠义, 等. 不同改良剂对河套灌区土壤盐碱指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J]. 土壤通报, 2020, 51(5): 1172 − 1179.
[15] 穆丹, 姚丹丹, 梁英辉, 等. 大庆湿地野生盐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J]. 种子, 2021, 40(4): 70 − 75.
[16] 赵可夫, 李法增, 张福锁, 等. 中国盐生植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17] 王文卿. 南方滨海耐盐植物资源[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3.
[18] 王伯荪, 张炜银.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类群及其特征[J]. 广西植物, 2002(2): 107 − 115. doi:  10.3969/j.issn.1000-3142.2002.02.003
[19] 王颖. 海南岛海岸环境特征[J]. 海洋地质动态, 2002(3): 1 − 9. doi:  10.3969/j.issn.1009-2722.2002.03.001
[20] 王晶, 焦燕, 任一平, 等.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 水产学报, 2015, 39(8): 1257 − 1263.
[21] 郭宇嘉, 牛庆花, 范慧涛, 等. 坝上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防护林草本植物多样性研究[J].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9, 34(4): 375 − 380.
[22] 刘俊娟. 丹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30(12): 2811 − 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