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航, 陈娇, 黎佰杨, 等. 低温胁迫对不同杂交水稻组合苗期耐冷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12): 59 − 63. |
[2] |
戴扬, 段洪波, 金良, 等. 建设海南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可行性、问题与建议[J]. 杂交水稻, 2013, 28(1): 26 − 29. |
[3] |
伍晓玲, 于堃, 罗艳, 等. 安徽省水稻关键生育期低温冷害特征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6): 68 − 71. |
[4] |
黄明, 陈立云.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J]. 作物研究, 2006(5): 371 − 375. |
[5] |
徐国华, 张生斌, 杨化龙, 等. 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风险与对策[J]. 种子科技, 2005(1): 7 − 9. |
[6] |
杨俊军, 陈志伟, 唐宏德.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N两优1998南繁高产制种技术[J]. 杂交水稻, 2019, 34(5): 22 − 24. |
[7] |
谭新跃, 陈志伟. 两系杂交水稻Y两优1998南繁制种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 2014(13): 1 − 2. doi: 10.3969/j.issn.1006-060X.2014.13.001 |
[8] |
翁锦辉. 南繁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与利用[J]. 广西气象, 2003, 24(2): 21 − 22. |
[9] |
陈汇林, 吴翠玲, 曹兵.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南繁气候适应性分析[J]. 广东气象, 2002(2): 47 − 49. doi: 10.3969/j.issn.1007-6190.2002.02.021 |
[10] |
肖应辉, 唐文邦, 罗丽华等.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繁气象条件分析[J]. 杂交水稻, 2007, 22(4): 18 − 21. doi: 10.3969/j.issn.1005-3956.2007.04.008 |
[11] |
陈小敏, 陈汇林, 邹海平, 等.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南繁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4): 181 − 18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4-0162 |
[12] |
姚克敏, 唐世豪, 李继明等. 培矮64s-05的育性鉴定及其南繁的气候决策[J]. 作物学报, 1997, 23(2): 208 − 213. doi: 10.3321/j.issn:0496-3490.1997.02.012 |
[13] |
胡雪琼, 刘文英, 张明达, 等. 云南省水稻低温冷害风险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18): 283 − 286. |
[14] |
吕青, 苏保忠, 王靖, 等. 海南(南繁)水稻制种天气指数保险可行性研究[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8, 25(1): 7 − 11. |
[15] |
吕青, 梅子思, 陈玺中, 等. 南繁制种水稻保险现状以及对策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18(2): 156 − 158. |
[16] |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