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蕾,杨东峰.城市街道活力的定量评价方法初探[C]//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
[2] |
TANKEL S B.The importance of open space in the urban pattern,cities and space[M].Baltionore:Johns Hopkins Press,1986. |
[3] |
胡敏.城市广场活力构成要素的量化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
[4] |
JACOBS J.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M].New York:Vintage,1992. |
[5] |
杨慧祎.基于使用者需求分析的生活性街道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7. |
[6] |
杨茂川,鲍越.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街道空间互动性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4(3):87-94. |
[7] |
胡敏.城市广场活力构成要素的量化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
[8] |
唐凤玲.基于PLPS调研的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评估——以南京市广州路段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13. |
[9] |
|
[10] |
李平.用地结构、街道网络演变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以重庆历史城区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0. |
[11] |
彭刚.城市街道活力的营造[D].长沙:湖南大学,2016. |
[12] |
钟镇谦.城市生活性街道活力分析方法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366大街与常兴路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13. |
[13] |
刘文芳.基于人的行为心理视角下城市街道的分析[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