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震寰,刘洪科.大花蕙兰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16-119

,18.
[2] 王丽艳,刘汉云.大花蕙兰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8):146-147.
[3] 朱根发,蒋明殿.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4(4):119-121.
[4] 杨录军,李晓青.大花蕙兰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J].北方园艺,2007(8):186-187.
[5] 邹宗兰,秦庭豪,文颖,等.大花蕙兰工厂化繁殖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4):743-746.
[6]
[7] 刘丽锋,张健.丛生芽-大花蕙兰快速繁殖新途径[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2):150-152.
[8] 刘荣维,梅庆超,崔元方,等.丛生芽-蝴蝶兰无性快速繁殖的新途径[J].热带作物学报,1993,14(2):105-107.
[9] 曹孜义,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4-37,350-363.
[10] 陈正华.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34-35.
[11] 张树珍,曾宪松,张银东,等.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J].热带作物研究,1995(4):26-28.
[12] 卢思聪.中国兰花与洋兰[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62-81.
[13] 姬君兆,黄玲燕.花木栽培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4] 潭文澄,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60-65.
[15] 吴伟怀,郑肖兰,郑服丛.香蕉组培苗变异的原因、防止及其利用研究综述[J].中国南方果树,2007,36(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