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红霞, 包新康, 王洪建, 等. 甘肃省异翅亚目(半翅目)昆虫区系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6): 789 − 796.
[2] Antonio R Panizzi, Grazia J. True bugs(Heteroptera)of the Netropics[M].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5: 1-83.
[3] 易传辉, 和秋菊, 赵健, 等. 贵州清水河自然保护区蝽次目区系初步分析[J]. 西部林业科学, 2016, 45(2): 75 − 82.
[4] 彩万志, 庞雄飞, 花保祯, 等. 普通昆虫学(第2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 1−490.
[5] Schaefer C W, Panizzi A R. Heteroptera of economic importance[M]. CRC Press, 2010: 34−127
[6] 王卫娜. 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蝽类昆虫多样性及地理分布[D]. 内蒙古大学, 2023.
[7] 黄复生, 曾睿, 黄大卫, 等. 海南森林昆虫[M]. 科学出版社, 2002: 1−954.
[8] 刘元福, 顾茂彬, 陈芝卿, 等. 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昆虫区系调查报告(一)[J]. 热带林业科技, 1985(3): 6 − 14.
[9] 李意德, 许涵, 骆土寿, 等.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森林生态系统卷, 海南尖峰岭站(生物物种数据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2−220.
[10] 曾庆波, 李意德, 陈步峰, 等.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14−21.
[11] 萧采瑜, 任树芝, 郑乐怡, 等编著. 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 半翅目异翅亚目第二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1: 1−564.
[12] 杨惟义. 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册, 半翅目: 蝽科[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2: 1−138.
[13] 任树芝.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十三卷》(异翅亚目: 姬蝽科)[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1−251.
[14] 高翠青. 长蝽总科十个科中国种类修订及形态学和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 异翅亚目)[D]. 天津: 南开大学, 2010.
[15] 白晓栓. 中国扁蝽科的分类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7
[16] Li H, Leavengood J M, Chapman E G, et al. Mitochondrial phylogenomics of Hemiptera reveals adaptive innovations driv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rue bugs[J]. 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 2017, 284(1862): 20171223-20171223.
[17] 钱宏革. 萧喙扁蝽Brachyrhynchus hsiaoi(Bote, 1965)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歧时间估算[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
[18] 赵婉清. 中国菜蝽属DNA条形码和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半翅目: 蝽科)[D]. 山西农业大学, 2018.
[19] 李俊洁, 刘欢欢, 吴杨雪, 等. 中国半翅目昆虫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集[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9): 1154 − 1158.
[20] 章士美. 昆虫的分布区系[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86(S2): 1 − 9.
[21] 章士美, 赵泳祥. 中国农林昆虫地理分布[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1−95.
[22] 陈学新. 昆虫生物地理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1−102.
[23] 张荣祖. 中国动物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20−300.
[24] 刘元福. 海南岛尖峰岭的热带森林昆虫[J]. 林业科学研究, 1996(3): 239 − 245.
[25] 陈芝卿. 海南岛尖峰岭林区半翅目昆虫区系的调查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2): 34 − 48.
[26]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EB/OL]. (2023-6-26)[2025-01-08].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7/content_6889361.htm.
[27] 荆彤彤, 方程, 任国栋.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昆虫物种区系组成[J]. 环境昆虫学报, 2024, 46(1): 102 − 115. doi:  10.3969/j.issn.1674-0858.2024.01.11
[28] 尤民生. 论我国昆虫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J]. 生物多样性, 1997, 5(2): 135 − 141. doi:  10.3321/j.issn:1005-0094.1997.02.010
[29] 吴倩倩, 梁宗锁, 刘佳佳, 等. 中国生境片段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9): 2605 − 2614.